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98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30%),鼻后滴漏综合征21例(21%),反复呼吸道感染19例(19%),支原体感染19例(19%),胃食管反流8例(8%)。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详细询问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回访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感染;儿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5-01
儿童慢性咳嗽是致父母焦虑和儿童频繁缺课的主要原因,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烦恼,近年来慢性咳嗽日益受到重视。儿童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周,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1]。我所儿科门诊2008年2月~2010年12月接诊了98例慢性咳嗽患儿,并最终明确诊断。现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中男55例,女43例;<3岁(婴幼儿组)41例,4~6岁(学龄前组)35例,7~12岁(学龄期组)22例,平均年龄5.9±1.6岁;就诊时咳嗽时间2个月~1.5年,平均5.2个月。
1.2 病因
对98例患儿根据Chang等[2]的慢性咳嗽诊断流程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检查,常规查血常规涂片、拍胸片、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血支原体抗体,根据需要行消化道造影、鼻窦冠状CT扫描。见表1。
1.3 治疗 确定病因后予以特异性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以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2~3次/天,每次吸入普米克气雾剂100~200μg,2~3次/天,连续4周以上。鼻后滴漏综合征予以鼻腔滴麻黄碱(5岁以下按1∶3稀释,5岁以上按1∶2稀释)qN×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倍氯米松50μg,qN,连续2周以上,有急性鼻窦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者予以鼻窦穿刺或置换疗法,急性者疗程2周,慢性者疗程4周。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服3天停4天连续3周。胃食管反流症患儿予胃动力药及奥美拉唑口服抗反流治疗。结核感染予以标准抗结核治疗,气管异物予以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
1.4 转归 98例患儿经过特异性治疗及对症治疗后,93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余5例咳嗽症状好转。
2 讨论
儿童的咳嗽按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病程<3周,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是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而慢性咳嗽系指连续咳嗽持续3周以上,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较为复杂。慢性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症状,门诊患者中以咳嗽就诊的占40%,其中慢性咳嗽占20%。本组98例患儿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次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支原体感染,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0%。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存在有过敏原引起的气道慢性高反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长期或反复的咳嗽过程,清晨和深夜咳嗽较重,白天剧烈或哭吵后会加重,有时有喘息发作。临床上常按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治疗。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疗效差。引起高反应性呼吸道的因素,除了过敏与病毒感染外,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如被动吸烟、家庭装璜污染等。本组病例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后经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后均缓解。
后鼻道分泌物滴漏综合征(postnasaldrip, PND)引起的慢性咳嗽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约占儿科慢性咳嗽的30%~50%。PND通过鼻后部下滴的分泌物刺激咽喉部咳嗽感受器引起而咳嗽。慢性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鼻炎,鼻咽部的急性炎症,副鼻窦炎等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下滴。患儿常表现为喉部发痒、疼痛、咳嗽,咳嗽往往在入睡前后比较明显。痰呈黏液性。部分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常因咽喉部不适出现反复的清喉动作。咽后壁可见分泌物和结节状淋巴滤泡增生。婴幼儿的鼻窦发育尚不完善,故婴幼儿组鼻后滴漏综合征少见,诊断时必须重视鼻窦部的检查,查鼻窦冠扫CT片,请耳鼻喉科协助诊断。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局部置换引流及上凳窦穿刺。抗生素治疗需4~6周或更长,局部皮质激素需2~5个月。
婴幼儿期的支原体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清除病原体能力不足,造成长期携带状态,临床上出现反复咳嗽,甚至喘息发作和X线胸片表现出间质性改变。支原体感染在本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支原体IgM抗体和冷凝集试验等综合判断。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有效,疗程要长,一般2~3周。
本组35例曾经外院或本院多名医师诊治。其中误诊为支气管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慢性咽炎4例,百日咳1例。余13例于家中自行服药,均使用过不同种类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病情迁延不愈。因此,对慢性咳嗽要早日明确病因。有文献报道认为,过敏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心理性咳嗽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
【关键词】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感染;儿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5-01
儿童慢性咳嗽是致父母焦虑和儿童频繁缺课的主要原因,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烦恼,近年来慢性咳嗽日益受到重视。儿童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周,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1]。我所儿科门诊2008年2月~2010年12月接诊了98例慢性咳嗽患儿,并最终明确诊断。现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中男55例,女43例;<3岁(婴幼儿组)41例,4~6岁(学龄前组)35例,7~12岁(学龄期组)22例,平均年龄5.9±1.6岁;就诊时咳嗽时间2个月~1.5年,平均5.2个月。
1.2 病因
对98例患儿根据Chang等[2]的慢性咳嗽诊断流程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检查,常规查血常规涂片、拍胸片、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血支原体抗体,根据需要行消化道造影、鼻窦冠状CT扫描。见表1。
1.3 治疗 确定病因后予以特异性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以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2~3次/天,每次吸入普米克气雾剂100~200μg,2~3次/天,连续4周以上。鼻后滴漏综合征予以鼻腔滴麻黄碱(5岁以下按1∶3稀释,5岁以上按1∶2稀释)qN×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倍氯米松50μg,qN,连续2周以上,有急性鼻窦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者予以鼻窦穿刺或置换疗法,急性者疗程2周,慢性者疗程4周。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服3天停4天连续3周。胃食管反流症患儿予胃动力药及奥美拉唑口服抗反流治疗。结核感染予以标准抗结核治疗,气管异物予以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
1.4 转归 98例患儿经过特异性治疗及对症治疗后,93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余5例咳嗽症状好转。
2 讨论
儿童的咳嗽按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病程<3周,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是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而慢性咳嗽系指连续咳嗽持续3周以上,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较为复杂。慢性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症状,门诊患者中以咳嗽就诊的占40%,其中慢性咳嗽占20%。本组98例患儿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次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支原体感染,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0%。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存在有过敏原引起的气道慢性高反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长期或反复的咳嗽过程,清晨和深夜咳嗽较重,白天剧烈或哭吵后会加重,有时有喘息发作。临床上常按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治疗。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疗效差。引起高反应性呼吸道的因素,除了过敏与病毒感染外,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如被动吸烟、家庭装璜污染等。本组病例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后经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后均缓解。
后鼻道分泌物滴漏综合征(postnasaldrip, PND)引起的慢性咳嗽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约占儿科慢性咳嗽的30%~50%。PND通过鼻后部下滴的分泌物刺激咽喉部咳嗽感受器引起而咳嗽。慢性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鼻炎,鼻咽部的急性炎症,副鼻窦炎等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下滴。患儿常表现为喉部发痒、疼痛、咳嗽,咳嗽往往在入睡前后比较明显。痰呈黏液性。部分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常因咽喉部不适出现反复的清喉动作。咽后壁可见分泌物和结节状淋巴滤泡增生。婴幼儿的鼻窦发育尚不完善,故婴幼儿组鼻后滴漏综合征少见,诊断时必须重视鼻窦部的检查,查鼻窦冠扫CT片,请耳鼻喉科协助诊断。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局部置换引流及上凳窦穿刺。抗生素治疗需4~6周或更长,局部皮质激素需2~5个月。
婴幼儿期的支原体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清除病原体能力不足,造成长期携带状态,临床上出现反复咳嗽,甚至喘息发作和X线胸片表现出间质性改变。支原体感染在本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支原体IgM抗体和冷凝集试验等综合判断。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有效,疗程要长,一般2~3周。
本组35例曾经外院或本院多名医师诊治。其中误诊为支气管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慢性咽炎4例,百日咳1例。余13例于家中自行服药,均使用过不同种类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病情迁延不愈。因此,对慢性咳嗽要早日明确病因。有文献报道认为,过敏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心理性咳嗽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