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精神生命有接续;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2.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由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对生命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生命、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增强个体生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三、教学方法
材料(视频、图片、文字)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
四、教学过程
曹老师: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生命的思考。我们身为天下最为贵重的人,我们怎么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呢?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可以永恒吗?(强调)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主要围绕最后这个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来探问生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生命的特点。(指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通过一个温馨的故事來看看我们每个人是怎么来的。
(看短片)
曹老师:出生以后,我们慢慢长大,会进入亲少年时期,然后长大成人,最后进入老年阶段。那么时光可以倒流吗?
(学生:不可以。)
曹老师 :生命是不可逆的。(板书)那么生命还有哪些特点?现在我已经讲完两个了。坐在下面的老师也有想讲的。
(曹老师走下讲台,陈老师走上讲台。)
陈老师: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片”。植物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生命还有一个特点。生命是......?(示意学生回答)
(学生:独特的。)
陈老师:对,独特的。(板书)生命是独特的。那么生命为什么是独特的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后天因素。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
(看短片)
陈老师:刚刚这个短片用夸张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大家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陈老师:是不是很短暂啊?这是我们要讲的生命的第四个特点——生命是短暂的。(板书)好,接下来请曹老师重新回到讲台,让她带着大家接着探讨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陈老师走下讲台,曹老师走上讲台。)
曹老师:我想问大家的,既然我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那我们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它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大家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前后左右讨论一下,讨论一下我们活着的意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曹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回答)
曹老师:大家都答出了应该去过自己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关于死亡我们怎么去面对?
(学生回答)
曹老师:好,从生命三个突出的特点来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现在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生命不可以永恒。)
曹老师:生命不可以永恒。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生命有时尽。(板书)接下来我们在把陈老师请上来,让他接着跟我们讨论。
陈老师:刚刚说了这么久的死亡,不过我们不必太悲观。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站在人类这个高度来想一想。个体死亡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就不存在了吗?
(学生:不是。)
陈老师:对,虽然单个的人死了,但我们人类还一直存在。大家想想之前学过的“生物的特征”,哪些特征能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陈老师:对,正因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语气强调“繁殖”),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才能一直延续下去,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灭亡。大家再往深里想一想,我们人类繁殖出来的如果是别的物种,或者其他新的物种,人类这个物种能一直延续下去吗?
(学生:不能。)
陈老师:对,那说明生物还具有哪个特点?
(学生: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陈老师:对,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语气强调“遗传”),正因为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我们繁殖出来的还是人这个物种。所以,虽然作为个体的人死了,但人类还会延绵不绝的存在下去。这次我真要撤了,最后还是把讲台交还给美丽的曹老师。
(陈老师走下讲台,曹老师走上讲台)
曹老师:根据大家和陈老师的共同探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体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的接续,这就使得人类生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那人类生命的接续是否仅仅意味着身体生命的接续呢?(学生短暂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这组照片。
(展示本校“毅行徒步”活动照片。)
曹老师:徒步活动已经结束了,但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的是: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要组织这次“毅行徒步”活动吗?
(学生回答)
曹老师:这就是老西南联大精神文明传承与延续的一个具体体现。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能做些什么才叫担当了使命?
(学生回答)
曹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以下课本 92 页的“阅读感悟”,看看季羡林先生是如何思考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的。
(全班一起朗读教材92页“阅读感悟”)
曹老师:到这里,我们再想一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现在大家能不能得出第二个结论?
(学生:生命可以永恒。)
曹老师: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有时尽,生命也有接续,老师希望大家同学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感激生命,发挥出无限的可能,实现生命的接续。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问之旅,一起聊聊《敬畏生命》。下课!
(学生:老师休息。)
曹老师:同学们休息。
五、教学创新点
1.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政治学科与生物学科知识交叉共同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命题,是一堂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
2.教学蕴含学校特色文化。在环节二“生命有接续”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了本校前身——西南联大和现如今本校特色活动品牌——“毅行徒步”进行教育教学。
3.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古文名言的赏析、诵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知识目标:理解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精神生命有接续;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2.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由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对生命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生命、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增强个体生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三、教学方法
材料(视频、图片、文字)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
四、教学过程
曹老师: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生命的思考。我们身为天下最为贵重的人,我们怎么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呢?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可以永恒吗?(强调)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主要围绕最后这个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来探问生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生命的特点。(指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通过一个温馨的故事來看看我们每个人是怎么来的。
(看短片)
曹老师:出生以后,我们慢慢长大,会进入亲少年时期,然后长大成人,最后进入老年阶段。那么时光可以倒流吗?
(学生:不可以。)
曹老师 :生命是不可逆的。(板书)那么生命还有哪些特点?现在我已经讲完两个了。坐在下面的老师也有想讲的。
(曹老师走下讲台,陈老师走上讲台。)
陈老师: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片”。植物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生命还有一个特点。生命是......?(示意学生回答)
(学生:独特的。)
陈老师:对,独特的。(板书)生命是独特的。那么生命为什么是独特的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后天因素。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
(看短片)
陈老师:刚刚这个短片用夸张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大家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陈老师:是不是很短暂啊?这是我们要讲的生命的第四个特点——生命是短暂的。(板书)好,接下来请曹老师重新回到讲台,让她带着大家接着探讨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陈老师走下讲台,曹老师走上讲台。)
曹老师:我想问大家的,既然我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那我们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它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大家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前后左右讨论一下,讨论一下我们活着的意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曹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回答)
曹老师:大家都答出了应该去过自己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关于死亡我们怎么去面对?
(学生回答)
曹老师:好,从生命三个突出的特点来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现在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生命不可以永恒。)
曹老师:生命不可以永恒。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生命有时尽。(板书)接下来我们在把陈老师请上来,让他接着跟我们讨论。
陈老师:刚刚说了这么久的死亡,不过我们不必太悲观。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站在人类这个高度来想一想。个体死亡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就不存在了吗?
(学生:不是。)
陈老师:对,虽然单个的人死了,但我们人类还一直存在。大家想想之前学过的“生物的特征”,哪些特征能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陈老师:对,正因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语气强调“繁殖”),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才能一直延续下去,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灭亡。大家再往深里想一想,我们人类繁殖出来的如果是别的物种,或者其他新的物种,人类这个物种能一直延续下去吗?
(学生:不能。)
陈老师:对,那说明生物还具有哪个特点?
(学生: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陈老师:对,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语气强调“遗传”),正因为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我们繁殖出来的还是人这个物种。所以,虽然作为个体的人死了,但人类还会延绵不绝的存在下去。这次我真要撤了,最后还是把讲台交还给美丽的曹老师。
(陈老师走下讲台,曹老师走上讲台)
曹老师:根据大家和陈老师的共同探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体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的接续,这就使得人类生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那人类生命的接续是否仅仅意味着身体生命的接续呢?(学生短暂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这组照片。
(展示本校“毅行徒步”活动照片。)
曹老师:徒步活动已经结束了,但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的是: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要组织这次“毅行徒步”活动吗?
(学生回答)
曹老师:这就是老西南联大精神文明传承与延续的一个具体体现。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能做些什么才叫担当了使命?
(学生回答)
曹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以下课本 92 页的“阅读感悟”,看看季羡林先生是如何思考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的。
(全班一起朗读教材92页“阅读感悟”)
曹老师:到这里,我们再想一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现在大家能不能得出第二个结论?
(学生:生命可以永恒。)
曹老师: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有时尽,生命也有接续,老师希望大家同学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感激生命,发挥出无限的可能,实现生命的接续。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问之旅,一起聊聊《敬畏生命》。下课!
(学生:老师休息。)
曹老师:同学们休息。
五、教学创新点
1.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政治学科与生物学科知识交叉共同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命题,是一堂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
2.教学蕴含学校特色文化。在环节二“生命有接续”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了本校前身——西南联大和现如今本校特色活动品牌——“毅行徒步”进行教育教学。
3.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古文名言的赏析、诵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