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步入初中阶段之后,需要更高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写作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面对教师布置的写作要求时,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想要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从模仿入手,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容易创作。不过模仿并不是照抄,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要将自己的想法鲜明的表达出来,不断创新。
一、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模仿训练
模仿,是生物的本能,人类从刚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进行模仿活动,逐漸长大的过程,更是一个逐渐模仿的过程。在初中的写作教学中,同样离不开模仿训练,学生通过有效的模仿训练,能够吸取精华,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研读,随意选择自己欣赏的文章来拜读,之后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文章进行模仿训练,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的学生选择模仿老舍的《猫》来进行写作,写了一篇《我的狗》。在《猫》的开头,老舍是这样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学生在模仿训练时,是这样写的:“狗的性格比较温顺。它和猫不一样,脾气没有那么的古怪,你对它好,它知道了也会对你好,还会对你摇尾巴。”该生虽在模仿,却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通篇虽然有模仿的痕迹,但是读来仍旧令人感动。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表扬,让学生平时多揣摩课文,累积写作手法、词汇量、文章结构等,以便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根据语言句式开展模仿训练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建立在良好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句式在作文之中十分重要,也是考量一个学生文学素养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就初中作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正确的表达出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很注重对课本上语言句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来模仿、学习,以便更好地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
比如,教师在完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活动之后,就让学生将整个单元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和整理这几篇课文的语言句式特点。其中包括:朱自清的《背影》、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王鼎钧的《那树》、蒙田的《谈惬意的生活》、罗素的《我为何而生活》等内容,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和研究之后不难发现,这几篇课文对对人物和景物的刻画都十分的深刻,句子优美,让人着迷。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摘抄其中最为欣赏的句子或者段落,对此进行反复的揣摩,了解其中的深意。
比如,在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在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这句话在描述昆明的雨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将这场雨描述成了一个活泼的事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昆明雨水的状态。好的语言句式就是会有扑面而来的美感,让读者久久沉浸其中,无法忘怀。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揣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我最喜欢的xx”来进行两百字的写作。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发挥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既优美又有意境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到,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由华丽的句子堆砌而成的,还是在描绘人物、景色的美好时,能够带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三、根据文章结构开展模仿训练
文章结构和人的骨骼一样,是支撑这篇文章的核心。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作家,用盖房子来形容文章的结构,说的是不论你拥有多么优质昂贵的材料,你的出发点是多么的理想,但是如果你在建筑的过程中,没有盖好这栋房子,导致它歪歪扭扭,那么这注定是个失败品。文章结构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模仿文章结构,不断地揣摩、感受,以此来提升作文水平。
比如,在完成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一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其框架结构。《秋天的怀念》其实是一篇很短的散文,但是却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正是因为史铁生充沛的感情和精妙的文章结构,使得这篇佳作被人称颂。在分析这篇文章时,身为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们剖析“我”三次谈到看花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当时的心理状态,体验写作手法的妙用。文章第一次谈到看花,是由“我”的母亲开口提出的,被我直接拒绝了;第二次也是由母亲提出,“我”同意了,可是母亲却离世了;第三次,“我”终于看到了花,只是身边已经没有了母亲,成为了“我”一辈子的遗憾。作者描写并不复杂,感情却在层层递进,教师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情感与文字之间的连接和碰撞。在将这篇文章详细剖析之后,教师开始布置作业,让学生来学习和借鉴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模仿训练,写作要求为半命题作文:“xx的怀念”。可以写亲人,可以写老师,可以写朋友,也可以写陌生人等。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秋天的怀念》的文章结构,此时乘胜追击,写自己身边的人,就容易了很多。有的学生有所感悟,写了《对饺子的怀念》,描写的是她和奶奶之间的感情,文中提到了四次吃饺子,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感受,阅读下来,感受到了该学生的成长和奶奶逐渐年迈,祖孙两个人浓厚的亲情不禁让人感动。
四、根据写作手法开展模仿训练
不管是多好的语言句式或者文章结构,要成为一篇文章,就离不开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灵魂之所在,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控,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必须有良好的写作手法。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包括:渲染、动静结合、细节刻画、埋伏笔、想象、夸张、拟人、象征等。这些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为一篇文章增色不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除了给学生们分析讲解具体的写作手法,还要带领学生们进行模仿训练,既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又能够加强自身对写作手法的掌握,为日后写出优秀的文章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模仿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句式、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积累,到最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教师要明确,模仿训练不代表抄袭,是一个学生累积知识的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模仿中探索深意,从模仿中突破自我,从模仿中表达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模仿训练的真正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14411)
一、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模仿训练
模仿,是生物的本能,人类从刚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进行模仿活动,逐漸长大的过程,更是一个逐渐模仿的过程。在初中的写作教学中,同样离不开模仿训练,学生通过有效的模仿训练,能够吸取精华,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研读,随意选择自己欣赏的文章来拜读,之后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文章进行模仿训练,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的学生选择模仿老舍的《猫》来进行写作,写了一篇《我的狗》。在《猫》的开头,老舍是这样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学生在模仿训练时,是这样写的:“狗的性格比较温顺。它和猫不一样,脾气没有那么的古怪,你对它好,它知道了也会对你好,还会对你摇尾巴。”该生虽在模仿,却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通篇虽然有模仿的痕迹,但是读来仍旧令人感动。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表扬,让学生平时多揣摩课文,累积写作手法、词汇量、文章结构等,以便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根据语言句式开展模仿训练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建立在良好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句式在作文之中十分重要,也是考量一个学生文学素养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就初中作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正确的表达出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很注重对课本上语言句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来模仿、学习,以便更好地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
比如,教师在完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活动之后,就让学生将整个单元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和整理这几篇课文的语言句式特点。其中包括:朱自清的《背影》、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王鼎钧的《那树》、蒙田的《谈惬意的生活》、罗素的《我为何而生活》等内容,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和研究之后不难发现,这几篇课文对对人物和景物的刻画都十分的深刻,句子优美,让人着迷。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摘抄其中最为欣赏的句子或者段落,对此进行反复的揣摩,了解其中的深意。
比如,在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在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这句话在描述昆明的雨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将这场雨描述成了一个活泼的事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昆明雨水的状态。好的语言句式就是会有扑面而来的美感,让读者久久沉浸其中,无法忘怀。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揣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我最喜欢的xx”来进行两百字的写作。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发挥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既优美又有意境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到,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由华丽的句子堆砌而成的,还是在描绘人物、景色的美好时,能够带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三、根据文章结构开展模仿训练
文章结构和人的骨骼一样,是支撑这篇文章的核心。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作家,用盖房子来形容文章的结构,说的是不论你拥有多么优质昂贵的材料,你的出发点是多么的理想,但是如果你在建筑的过程中,没有盖好这栋房子,导致它歪歪扭扭,那么这注定是个失败品。文章结构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模仿文章结构,不断地揣摩、感受,以此来提升作文水平。
比如,在完成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一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其框架结构。《秋天的怀念》其实是一篇很短的散文,但是却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正是因为史铁生充沛的感情和精妙的文章结构,使得这篇佳作被人称颂。在分析这篇文章时,身为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们剖析“我”三次谈到看花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当时的心理状态,体验写作手法的妙用。文章第一次谈到看花,是由“我”的母亲开口提出的,被我直接拒绝了;第二次也是由母亲提出,“我”同意了,可是母亲却离世了;第三次,“我”终于看到了花,只是身边已经没有了母亲,成为了“我”一辈子的遗憾。作者描写并不复杂,感情却在层层递进,教师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情感与文字之间的连接和碰撞。在将这篇文章详细剖析之后,教师开始布置作业,让学生来学习和借鉴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模仿训练,写作要求为半命题作文:“xx的怀念”。可以写亲人,可以写老师,可以写朋友,也可以写陌生人等。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秋天的怀念》的文章结构,此时乘胜追击,写自己身边的人,就容易了很多。有的学生有所感悟,写了《对饺子的怀念》,描写的是她和奶奶之间的感情,文中提到了四次吃饺子,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感受,阅读下来,感受到了该学生的成长和奶奶逐渐年迈,祖孙两个人浓厚的亲情不禁让人感动。
四、根据写作手法开展模仿训练
不管是多好的语言句式或者文章结构,要成为一篇文章,就离不开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灵魂之所在,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控,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必须有良好的写作手法。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包括:渲染、动静结合、细节刻画、埋伏笔、想象、夸张、拟人、象征等。这些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为一篇文章增色不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除了给学生们分析讲解具体的写作手法,还要带领学生们进行模仿训练,既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又能够加强自身对写作手法的掌握,为日后写出优秀的文章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模仿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句式、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积累,到最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教师要明确,模仿训练不代表抄袭,是一个学生累积知识的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模仿中探索深意,从模仿中突破自我,从模仿中表达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模仿训练的真正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1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