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荷塘月色》节奏舒缓,画面优美,且使用了较多的双生叠韵词和叠词。本文运用歌曲节奏相关知识对这篇散文的节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了原文的双生叠韵词和叠词特点在译文中的体现。
【关键词】节奏分析 译文分析
一、歌曲节奏和《荷塘月色》
1.休止符号。《荷塘月色》主要描写了作者从不静,求静,得静,超然,最后到出静五个阶段。如图它的节奏可以分成ABC三节,每节都由休止符隔开。A部分表达了作者从不静到求静,经过了一些波折之后得静的过程。B部分表示作者得静后超然的心境。C部分表示作者回到现实的心情。节奏上的转换,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休止符。在音乐中休止符是没有音响的,但却为音乐的进行增添了动力和色彩。本文第一个休止符是蝉声和蛙声,这种对作者宁静心情的打断,给作者接下来的超然做好力量的准备,超然就如力量的爆发。第二个休止符就是最后一段的“——”。破折号有表示语义转折的功能,此外从视觉效果上看,它把作者超然的部分和回到尘世的部分分开。原文写回到尘世的部分很短,加上这个休止符,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
2.三连音节奏与叠词。《荷塘月色》除了作者情绪有起伏的节奏外,语言的声音也有节奏。本文使用了许多双声叠韵词和叠词。双声叠韵词和叠词在汉语语言中是打破常规的。在歌曲中,三连音节奏也是如此。它打破正常节奏的平衡,形成一种不规则的强力运动,因此它的表情作用也很重要。用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虽然三连音节奏跟汉语言中叠词似乎很不一样,但事实上还是纯在着类似的地方。《荷塘月色》的叠词就像是运用在轻盈优美的地方的三连音节奏,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和美的感受。
原文使用了如下双声叠韵词和叠词: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淡淡,田田,亭亭等等。整片文章语言的基调就是舒缓的,像旋律和谐的小提琴曲。这些叠词中都有字和声音的重复,时间上,减缓了语速,声音上,形成一种轻盈,优美,像清波荡漾的跳跃试节奏。
二、《荷塘月色》译文赏析
叠声词的频繁出现是本文的特色之一。“蓊蓊郁郁”除了“茂盛(luxuriant)”外,由于叠声的效果,还带有一种朦胧迷离的韵味,从上下文看还透出作者“阴郁”的心情。译文用了“lush”“shady”“ambience”。 意在词义之外,借助sh音的重复来传达跟多层次的意思。
平行结构的多次运用也是原文的特色之一。如,“我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从这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句法结构因其在短语或句一级的重复,非常有效地加强了文字的节奏感,译文利益英文中平行结构的类似效果,力图产生相应的感染力。“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 I like being in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
第4段频繁出现的叠词和平行结构所达到的意义相映,镜头延续,感官跳跃在译文中采用不同的手法力图取得相应的效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what……”采用了“变语”(elegant variation,即不重复原文的“荷塘”)和头韵(winding water what 等等)。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n field of leaves,” 着着重捕捉触觉和空间印象(silk field)。“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从内容意义着手追究句法的节奏。“层层的叶子/ layers of leaves”借助的是音律和头韵(layers of leaves)。
“叶嫩花初”:“花初”指“花初开”,所以译为“blooming”而不是“budding”。
“莲子清如水”:“清”亦作“青”译为green。但是译文译文“fresh”基本保持了该字的意思又很好地和“如水”连接。
三、结语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一段求静的心里过程。在的静到超然和从超然回到现实两个地方作者的情绪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此外文中运用许多叠词创造了清波荡漾帮的节奏,就像歌曲中的三连音节奏。如此优美的节奏在译文中可以用平衡结构,变语和头韵等手法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党红琴,田争运.荷塘边的不朽背影——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价值[J].现代文学评论,2009(11):189-190.
[2]乔萍,翟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3]孙汝君.《荷塘月色》的审美意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9.
[4]王丽芳.浅谈荷塘月色的语言美[J].文学评论,2009(3):60.
[5]杨玉兰.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J].四川外国语学院报,2008(6):102-104.
[6]原新梅.余光中的比喻观及其散文中的比喻[J].广西社会科学,2006(6):116-120.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三亚学院重点项目(《海南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多元化的旅业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资助(项目编号:Syxyjy130202)。
【关键词】节奏分析 译文分析
一、歌曲节奏和《荷塘月色》
1.休止符号。《荷塘月色》主要描写了作者从不静,求静,得静,超然,最后到出静五个阶段。如图它的节奏可以分成ABC三节,每节都由休止符隔开。A部分表达了作者从不静到求静,经过了一些波折之后得静的过程。B部分表示作者得静后超然的心境。C部分表示作者回到现实的心情。节奏上的转换,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休止符。在音乐中休止符是没有音响的,但却为音乐的进行增添了动力和色彩。本文第一个休止符是蝉声和蛙声,这种对作者宁静心情的打断,给作者接下来的超然做好力量的准备,超然就如力量的爆发。第二个休止符就是最后一段的“——”。破折号有表示语义转折的功能,此外从视觉效果上看,它把作者超然的部分和回到尘世的部分分开。原文写回到尘世的部分很短,加上这个休止符,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
2.三连音节奏与叠词。《荷塘月色》除了作者情绪有起伏的节奏外,语言的声音也有节奏。本文使用了许多双声叠韵词和叠词。双声叠韵词和叠词在汉语语言中是打破常规的。在歌曲中,三连音节奏也是如此。它打破正常节奏的平衡,形成一种不规则的强力运动,因此它的表情作用也很重要。用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虽然三连音节奏跟汉语言中叠词似乎很不一样,但事实上还是纯在着类似的地方。《荷塘月色》的叠词就像是运用在轻盈优美的地方的三连音节奏,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和美的感受。
原文使用了如下双声叠韵词和叠词: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淡淡,田田,亭亭等等。整片文章语言的基调就是舒缓的,像旋律和谐的小提琴曲。这些叠词中都有字和声音的重复,时间上,减缓了语速,声音上,形成一种轻盈,优美,像清波荡漾的跳跃试节奏。
二、《荷塘月色》译文赏析
叠声词的频繁出现是本文的特色之一。“蓊蓊郁郁”除了“茂盛(luxuriant)”外,由于叠声的效果,还带有一种朦胧迷离的韵味,从上下文看还透出作者“阴郁”的心情。译文用了“lush”“shady”“ambience”。 意在词义之外,借助sh音的重复来传达跟多层次的意思。
平行结构的多次运用也是原文的特色之一。如,“我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从这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句法结构因其在短语或句一级的重复,非常有效地加强了文字的节奏感,译文利益英文中平行结构的类似效果,力图产生相应的感染力。“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 I like being in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
第4段频繁出现的叠词和平行结构所达到的意义相映,镜头延续,感官跳跃在译文中采用不同的手法力图取得相应的效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what……”采用了“变语”(elegant variation,即不重复原文的“荷塘”)和头韵(winding water what 等等)。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n field of leaves,” 着着重捕捉触觉和空间印象(silk field)。“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从内容意义着手追究句法的节奏。“层层的叶子/ layers of leaves”借助的是音律和头韵(layers of leaves)。
“叶嫩花初”:“花初”指“花初开”,所以译为“blooming”而不是“budding”。
“莲子清如水”:“清”亦作“青”译为green。但是译文译文“fresh”基本保持了该字的意思又很好地和“如水”连接。
三、结语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一段求静的心里过程。在的静到超然和从超然回到现实两个地方作者的情绪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此外文中运用许多叠词创造了清波荡漾帮的节奏,就像歌曲中的三连音节奏。如此优美的节奏在译文中可以用平衡结构,变语和头韵等手法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党红琴,田争运.荷塘边的不朽背影——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价值[J].现代文学评论,2009(11):189-190.
[2]乔萍,翟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3]孙汝君.《荷塘月色》的审美意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9.
[4]王丽芳.浅谈荷塘月色的语言美[J].文学评论,2009(3):60.
[5]杨玉兰.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J].四川外国语学院报,2008(6):102-104.
[6]原新梅.余光中的比喻观及其散文中的比喻[J].广西社会科学,2006(6):116-120.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三亚学院重点项目(《海南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多元化的旅业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资助(项目编号:Syxyjy1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