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国养老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的探讨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07-01
一、康复治疗专业化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康复治疗专业化发展
凭借岗位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要求分析的依据,通过对康复治疗职业岗位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对“校院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组建一支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优质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以及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将抗法治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培养出优秀的康复理疗专业人才。
(二)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高职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操守和创新精神。想要培养专业化的康复治疗高精尖人才就需要高职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化技能,能在省市县等各级康复医學科,各类康复中心及国家福利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的高端技能型优秀人才。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的内容
校院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高精尖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建立了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全方位的合作内容和高水平合作层次的合作机制,使校院合作的融合更加深入,发展更加稳定,探索更加有效且长远的校院合作途径,不断更新校院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组建具有理论教学素质、实践教学素质和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拥有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力量,校内培养专业能力一流的优秀教师,校外聘请医院临床的一线专家和骨干医生担任兼职教师,使高职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有专业化的优秀教师做理论和实践指导,使教师的专业性与康复治疗师的素质、能力相互渗透、融合,实现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
注重“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建校内较为真实的康复治疗职业操作实训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技能得到实现,又可以具备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项功能;拓宽校外实训渠道,使学生的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得到满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改革举措与方法
(一)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以医院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实训项目。
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学生实习、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科研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二)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董事会
搭建康复治疗校企合作平台,共谋校院发展大计。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邀请省内外康复知名企业和医院加入理事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利用好学院、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平台作用,与行业加强合作,按照行业要求,共同制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岗位人员互兼互聘。
(三)创新“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推进院校合作,加快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促进康复理念与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学校可出台具体政策体制建设院校的“双骨干教师”,聘请医院临床一线专家与技术骨干担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指导兼职教师,对已经退休的康复专家,可以兼职聘请为我院的客座教授,给予聘书。
(四)建立康复治疗技术“院中校“教学点
本专业开始有12门专业核心课程,可以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院中校”临床课堂。基于“院中校”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地点从校内教室转移到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使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医院岗位实践、临床真实情境下的教师带教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医院接到授课任务后,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制作讲义。
(五)搭建“院校共建实训室”
为了推进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加大院校合作力度,和相关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院校共建实训室”。
“院校共建实训室”的建成,可以为我院解决场地受限的实际困难,根据医院的临床需要和学院的实际情况,由合作医院提供场地,学院依托省级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购置仪器设备,便于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达到了医院和学校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六)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加上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视,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进入一个多样化的发展模式。“3+2”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是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进行全日制高职阶段3年和本科阶段2年的学习,实现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机衔接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实践型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参考文献:
陈丽娟,王惠.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3+2”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30-31.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07-01
一、康复治疗专业化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康复治疗专业化发展
凭借岗位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要求分析的依据,通过对康复治疗职业岗位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对“校院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组建一支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优质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以及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将抗法治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培养出优秀的康复理疗专业人才。
(二)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高职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操守和创新精神。想要培养专业化的康复治疗高精尖人才就需要高职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化技能,能在省市县等各级康复医學科,各类康复中心及国家福利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的高端技能型优秀人才。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的内容
校院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高精尖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建立了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全方位的合作内容和高水平合作层次的合作机制,使校院合作的融合更加深入,发展更加稳定,探索更加有效且长远的校院合作途径,不断更新校院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组建具有理论教学素质、实践教学素质和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拥有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力量,校内培养专业能力一流的优秀教师,校外聘请医院临床的一线专家和骨干医生担任兼职教师,使高职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有专业化的优秀教师做理论和实践指导,使教师的专业性与康复治疗师的素质、能力相互渗透、融合,实现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
注重“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建校内较为真实的康复治疗职业操作实训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技能得到实现,又可以具备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项功能;拓宽校外实训渠道,使学生的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得到满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改革举措与方法
(一)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以医院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实训项目。
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学生实习、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科研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二)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董事会
搭建康复治疗校企合作平台,共谋校院发展大计。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邀请省内外康复知名企业和医院加入理事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利用好学院、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平台作用,与行业加强合作,按照行业要求,共同制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岗位人员互兼互聘。
(三)创新“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推进院校合作,加快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促进康复理念与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学校可出台具体政策体制建设院校的“双骨干教师”,聘请医院临床一线专家与技术骨干担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指导兼职教师,对已经退休的康复专家,可以兼职聘请为我院的客座教授,给予聘书。
(四)建立康复治疗技术“院中校“教学点
本专业开始有12门专业核心课程,可以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院中校”临床课堂。基于“院中校”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地点从校内教室转移到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使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医院岗位实践、临床真实情境下的教师带教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医院接到授课任务后,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制作讲义。
(五)搭建“院校共建实训室”
为了推进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加大院校合作力度,和相关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院校共建实训室”。
“院校共建实训室”的建成,可以为我院解决场地受限的实际困难,根据医院的临床需要和学院的实际情况,由合作医院提供场地,学院依托省级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购置仪器设备,便于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达到了医院和学校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六)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加上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视,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进入一个多样化的发展模式。“3+2”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是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进行全日制高职阶段3年和本科阶段2年的学习,实现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机衔接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实践型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参考文献:
陈丽娟,王惠.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3+2”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