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模式下,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究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能够更高效地收获数学知识以及提高数学素养。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实践教学经验来阐述低年龄段小学生数学教学应该如何高效地进行。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将一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他们能力的不断提升。最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烈兴趣,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明显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尝试设计趣味性浓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使之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教学思路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位置”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座位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位置词讲解给学生,随后展示出一幅九宫格动物图,说道:“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齐声道:“认识!”教师道:“刚刚我们学习了几个位置词语,接下来同学们来说一说哪种动物位于哪种动物的哪个方向,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准,说错误的要表演节目!”学生展现出摩拳擦掌之势,希望教师喊出自己的名字来回答问题。教师随之点出一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道:“老虎位于狮子的上面!”其他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又点出几个人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活动中注意力十分集中,能够快速判断动物的位置,同时也能够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二、采取鼓励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學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表扬和鼓励能够促使其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小学生更喜欢赞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注意应用赞美性或者鼓励式教学语言对课堂中学生的优异表现提出表扬,激发其学习自信,使之更愿意主动地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有效彰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鼓励式数学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逐渐提升,更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和参加数学活动,进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采用鼓励式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上,教师道:“同学们认识时间吗,能够举例说出你几点起床、吃饭和睡觉吗?”一学生回答道:“我六点钟起床,起床后洗漱完吃早饭,午饭时间在十二点钟,晚上9点钟睡觉。”教师道:“你记忆力十分好,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时间的呢?”学生回答道:“每天妈妈都告诉我几点了,应该干什么!”教师道:“原来是这样子,那你自己能够读出钟表中时间吗?”学生摇头,教师道:“没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放学回家后,你可以自己读出时间,告诉妈妈几点了,妈妈一定特别开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高高兴兴地开始跟着教师学习认识钟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采用鼓励式教学模式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借助具体实物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很多人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是因为教学脱离了实际,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来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能力。起初,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很难梳理清楚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果此时教师拿出一些具体的实物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物的变化来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6-10的认识”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实物展开教学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目的。课上,教师将6-10五个数字教给学生后,拿出一些折叠的小星星,说道:“同学们能够数出6颗小星星吗?”学生肯定后,开始从1数到6。教师拿出六颗小星星,说道:“其实6可以分成两个数,大家可以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拿出小星星动手开始进行分解,有的人分成了1和5,有的人分成了2和4,也有人分成了3和3。教师道:“看来大家都很聪明,知道了如何将数字6分成两个数,那接下来你们尝试分解一下数字7!”学生随之开始进行分解。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实物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一定要及时更新教学观点,在认真研读课本教材后提出高效且有趣的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促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静彩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5(24):130-130.
[2]万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6):140-14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将一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他们能力的不断提升。最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烈兴趣,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明显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尝试设计趣味性浓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使之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教学思路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位置”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座位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位置词讲解给学生,随后展示出一幅九宫格动物图,说道:“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齐声道:“认识!”教师道:“刚刚我们学习了几个位置词语,接下来同学们来说一说哪种动物位于哪种动物的哪个方向,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准,说错误的要表演节目!”学生展现出摩拳擦掌之势,希望教师喊出自己的名字来回答问题。教师随之点出一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道:“老虎位于狮子的上面!”其他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又点出几个人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活动中注意力十分集中,能够快速判断动物的位置,同时也能够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二、采取鼓励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學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表扬和鼓励能够促使其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小学生更喜欢赞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注意应用赞美性或者鼓励式教学语言对课堂中学生的优异表现提出表扬,激发其学习自信,使之更愿意主动地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有效彰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鼓励式数学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逐渐提升,更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和参加数学活动,进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采用鼓励式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上,教师道:“同学们认识时间吗,能够举例说出你几点起床、吃饭和睡觉吗?”一学生回答道:“我六点钟起床,起床后洗漱完吃早饭,午饭时间在十二点钟,晚上9点钟睡觉。”教师道:“你记忆力十分好,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时间的呢?”学生回答道:“每天妈妈都告诉我几点了,应该干什么!”教师道:“原来是这样子,那你自己能够读出钟表中时间吗?”学生摇头,教师道:“没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放学回家后,你可以自己读出时间,告诉妈妈几点了,妈妈一定特别开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高高兴兴地开始跟着教师学习认识钟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采用鼓励式教学模式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借助具体实物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很多人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是因为教学脱离了实际,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来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能力。起初,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很难梳理清楚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果此时教师拿出一些具体的实物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物的变化来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6-10的认识”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实物展开教学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目的。课上,教师将6-10五个数字教给学生后,拿出一些折叠的小星星,说道:“同学们能够数出6颗小星星吗?”学生肯定后,开始从1数到6。教师拿出六颗小星星,说道:“其实6可以分成两个数,大家可以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拿出小星星动手开始进行分解,有的人分成了1和5,有的人分成了2和4,也有人分成了3和3。教师道:“看来大家都很聪明,知道了如何将数字6分成两个数,那接下来你们尝试分解一下数字7!”学生随之开始进行分解。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实物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一定要及时更新教学观点,在认真研读课本教材后提出高效且有趣的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促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静彩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5(24):130-130.
[2]万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6):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