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堤防防渗的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水利工程的水库堤坝施工工艺、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水库堤坝质量就变得十分重要且迫切了。基于此,文章从现阶段我国常用的水利工程的水库堤坝的防渗施工技术出发,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渗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水库堤坝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水库工程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保证民生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的修建距今已有较长时间,且多数水利工程在建成以来未能够得到完善的科学维护,受此影响,多数水库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重视大坝的防渗施工工作,在大坝防渗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施工情况进行现场施工,施工后坝身的危险性应降到最低,以此保证水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材料原因。作为施工建设的必需资源,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给建筑质量的高低带来直接影响。在进行水利工程水库堤坝的防水工程时,必须将材料的选购、保管以及具体使用落实到个人,严把质量关,才能尽可能的将材料因素引发的房屋渗漏率降至最低。
第二,设计原因。部分工程在初期设计时未能将各种渗漏因素以及防渗设计考虑到位,也将埋下渗漏隐患。另外,部分工程在对排水系统、防水材料等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出于建筑美观亦或节省材料等因素的考虑,常常未能严格按照屋面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导致工程在后期发生渗漏问题。
第三,施工原因。施工不合理、操作不严格是导致水库堤坝渗漏的最主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施工人员队伍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在具体施工中,为了缩短工期而存在严重的不按标准操作文件进行操作的现象;此外,人员素质低、操作工序不合理,也是导致建筑工程不达标、后期渗漏严重的主要原因。
2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施工主要防渗施工技术
2.1高喷灌浆防渗技术
所谓高喷注浆防渗施工技术,简言之,即是指施工技术人员用高压水枪将浆液喷洒到水利堤防工程中,使土壤颗粒在堤防中充分融化,进而确保水利堤防工程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有效防止堤防中发生裂缝或者渗漏问题的工程施工技术。为保证高喷灌浆防渗施工技术的上述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的技术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施工技术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喷射角度,以确保喷射更加流畅有力;
第二、注意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浆料混合比进行动态调整,将配置的误差控制在1%左右;
第三、在浆体上浆过程中,应牢固确定施工场地的地质结构,正确计算射流的弧度,使土壤颗粒可与浆液渗透融合,以此提高地层的稳定性提高堤防工程的防渗效果。
2.2帷幕灌浆防渗技术
在我国目前的帷幕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水利工程水库堤坝的路基渗水,在使用帷幕灌浆防渗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为保证有效的防渗效果,首先,应严格按照要求配制浆液,确保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胶凝性且质量符合建筑标准;其次,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通过钻孔将制备好的泥浆压入岩石裂缝中,通过泥浆的固结作用来进一步提高工程基岩的整体强度,同时使基岩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2.3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墙体组合的紧凑密实程度,保证墙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堤基进行永久性防渗,防止堤防工程发生渗漏和泄漏的问题。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库堤坝情况来看,可将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可分为浅埋式和深埋式两种,其中,使用浅层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建设的防渗墙的深度范围一般在10-20m左右,厚度一般在100-250mm左右,在河堤工程的防渗工程中较为常见;而使用深层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建设的防渗墙的厚度范围一般在在600?800mm左右,最高可达1300mm,在承受大坝及坝体危险段的防渗工程和墙体高度较高的工程危险区域中较为常见。
2.4劈裂灌浆防渗技术
劈裂灌浆技术是水库大坝防渗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工程进度快的特点,且防渗效果良好。在大坝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该技术进行施工时,首先应当以水库大坝的轴线为注浆孔布置的指导依据;其次,在具体的施工中,应当通过灌浆的压力把泥浆填进洞里,形成防渗帷幕,以此消除原有施工的裂缝、提高水库大坝防渗性能。
3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中的应用要点
在应用上述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进行水利工程的水库堤坝防渗建设时,为保证技术在防止工程水库堤坝渗漏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对以下要点进行把握:
第一,科学设计规划水利工程水库堤坝建筑结构,设计单位要加强对于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培训,确保其能够准确把握水利工程结构的防渗漏设计要点;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务必到建筑地点实地考察,掌握当地的实际状况,保证图纸的适用性用性,为后期防渗漏施工提供方向。
第二,施工企业应当加强与水利工程水库堤坝结构设计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并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向设计单位提出反馈意见,确保設计的有效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
第三,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成立材料采购队伍,由工作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高年资人员担任队伍组长,完善材料采购流程和标准,防止“监守自盗”、“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
第四,完善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完善个人责任制,将具体的施工任务落实到个人,防止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鼓励。
第五,合理把握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的要点。在这过程中,笔者建议如下:首先,背水侧的压力工作是防止坝体渗水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在深入了解背水地形的基础上采用垂直防渗幕墙,并在背水侧压力法的指导下将压井设置在水库的后部,以缩短水库后盖宽度,有效防治水库大坝渗漏。其次,采用垂直防渗幕墙时,灵活运用水喷射法和锯切法,在具有垂直防渗帷幕的水库堤防防渗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薄壁施工技术,将垂直防渗幕墙应用于基础水屏障的浅层,通过建造封闭防渗幕墙的方式,控制水库大坝的渗流和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时水库大坝损坏。最后,加强崩岸施工治理,避免在水流的强烈冲刷作用下河岸在重力作用下滑坡,在加强崩岸施工治理的过程中,可采用在抛石与堤坝的地基之间搭设土工织物反滤层或者使用钢板桩、木桩、石笼的方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的施工防渗问题一直以来便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与重点所在,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不同内容,在应用相关防渗漏技术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技术应用要点,同时更要全面了解工程情况,有选择性的适用合理的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最佳的防渗漏施工效果,充分发挥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有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金春.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及防止措施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8):257-258.
[2]蔡建军.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中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1265-1265.
[3]高伟.试论水利工程水库堤坝施工中的防渗墙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648.
[4]祝凌.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1):91-92.
[5]王光林.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方法[J].房地产导刊,2017,(32):144.
关键词:防渗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水库堤坝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水库工程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保证民生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的修建距今已有较长时间,且多数水利工程在建成以来未能够得到完善的科学维护,受此影响,多数水库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重视大坝的防渗施工工作,在大坝防渗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施工情况进行现场施工,施工后坝身的危险性应降到最低,以此保证水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材料原因。作为施工建设的必需资源,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给建筑质量的高低带来直接影响。在进行水利工程水库堤坝的防水工程时,必须将材料的选购、保管以及具体使用落实到个人,严把质量关,才能尽可能的将材料因素引发的房屋渗漏率降至最低。
第二,设计原因。部分工程在初期设计时未能将各种渗漏因素以及防渗设计考虑到位,也将埋下渗漏隐患。另外,部分工程在对排水系统、防水材料等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出于建筑美观亦或节省材料等因素的考虑,常常未能严格按照屋面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导致工程在后期发生渗漏问题。
第三,施工原因。施工不合理、操作不严格是导致水库堤坝渗漏的最主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施工人员队伍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在具体施工中,为了缩短工期而存在严重的不按标准操作文件进行操作的现象;此外,人员素质低、操作工序不合理,也是导致建筑工程不达标、后期渗漏严重的主要原因。
2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施工主要防渗施工技术
2.1高喷灌浆防渗技术
所谓高喷注浆防渗施工技术,简言之,即是指施工技术人员用高压水枪将浆液喷洒到水利堤防工程中,使土壤颗粒在堤防中充分融化,进而确保水利堤防工程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有效防止堤防中发生裂缝或者渗漏问题的工程施工技术。为保证高喷灌浆防渗施工技术的上述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的技术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施工技术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喷射角度,以确保喷射更加流畅有力;
第二、注意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浆料混合比进行动态调整,将配置的误差控制在1%左右;
第三、在浆体上浆过程中,应牢固确定施工场地的地质结构,正确计算射流的弧度,使土壤颗粒可与浆液渗透融合,以此提高地层的稳定性提高堤防工程的防渗效果。
2.2帷幕灌浆防渗技术
在我国目前的帷幕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水利工程水库堤坝的路基渗水,在使用帷幕灌浆防渗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为保证有效的防渗效果,首先,应严格按照要求配制浆液,确保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胶凝性且质量符合建筑标准;其次,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通过钻孔将制备好的泥浆压入岩石裂缝中,通过泥浆的固结作用来进一步提高工程基岩的整体强度,同时使基岩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2.3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墙体组合的紧凑密实程度,保证墙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堤基进行永久性防渗,防止堤防工程发生渗漏和泄漏的问题。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库堤坝情况来看,可将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可分为浅埋式和深埋式两种,其中,使用浅层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建设的防渗墙的深度范围一般在10-20m左右,厚度一般在100-250mm左右,在河堤工程的防渗工程中较为常见;而使用深层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建设的防渗墙的厚度范围一般在在600?800mm左右,最高可达1300mm,在承受大坝及坝体危险段的防渗工程和墙体高度较高的工程危险区域中较为常见。
2.4劈裂灌浆防渗技术
劈裂灌浆技术是水库大坝防渗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工程进度快的特点,且防渗效果良好。在大坝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该技术进行施工时,首先应当以水库大坝的轴线为注浆孔布置的指导依据;其次,在具体的施工中,应当通过灌浆的压力把泥浆填进洞里,形成防渗帷幕,以此消除原有施工的裂缝、提高水库大坝防渗性能。
3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中的应用要点
在应用上述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进行水利工程的水库堤坝防渗建设时,为保证技术在防止工程水库堤坝渗漏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对以下要点进行把握:
第一,科学设计规划水利工程水库堤坝建筑结构,设计单位要加强对于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培训,确保其能够准确把握水利工程结构的防渗漏设计要点;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务必到建筑地点实地考察,掌握当地的实际状况,保证图纸的适用性用性,为后期防渗漏施工提供方向。
第二,施工企业应当加强与水利工程水库堤坝结构设计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并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向设计单位提出反馈意见,确保設计的有效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
第三,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成立材料采购队伍,由工作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高年资人员担任队伍组长,完善材料采购流程和标准,防止“监守自盗”、“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
第四,完善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完善个人责任制,将具体的施工任务落实到个人,防止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鼓励。
第五,合理把握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的要点。在这过程中,笔者建议如下:首先,背水侧的压力工作是防止坝体渗水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在深入了解背水地形的基础上采用垂直防渗幕墙,并在背水侧压力法的指导下将压井设置在水库的后部,以缩短水库后盖宽度,有效防治水库大坝渗漏。其次,采用垂直防渗幕墙时,灵活运用水喷射法和锯切法,在具有垂直防渗帷幕的水库堤防防渗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薄壁施工技术,将垂直防渗幕墙应用于基础水屏障的浅层,通过建造封闭防渗幕墙的方式,控制水库大坝的渗流和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时水库大坝损坏。最后,加强崩岸施工治理,避免在水流的强烈冲刷作用下河岸在重力作用下滑坡,在加强崩岸施工治理的过程中,可采用在抛石与堤坝的地基之间搭设土工织物反滤层或者使用钢板桩、木桩、石笼的方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的施工防渗问题一直以来便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与重点所在,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不同内容,在应用相关防渗漏技术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技术应用要点,同时更要全面了解工程情况,有选择性的适用合理的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最佳的防渗漏施工效果,充分发挥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有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金春.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及防止措施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8):257-258.
[2]蔡建军.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中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1265-1265.
[3]高伟.试论水利工程水库堤坝施工中的防渗墙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648.
[4]祝凌.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1):91-92.
[5]王光林.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方法[J].房地产导刊,2017,(3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