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初中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念,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所以作为教师不应该唱独角戏,而应做“服务员”,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堂资源,善于为他们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有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同时善于指导学生去“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多种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其教学模式是:情境——理论——情境。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情境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情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精选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情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表演(过程)、讨论、总结等。不过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准情境。每课的教学目的都不同,而每课又有不同的教学环节,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如“认识新伙伴”适用游戏;“男生女生”适用角色扮演;“文明交往”适用小品表演;“感受青春”则适用专题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课前必须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情境表演的有关准备工作。如选好人、准备好道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等。为了让每次的情境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在各教学班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小品(角色等)表演小组,这样就避免了情境教学“走过场”的情况发生,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另外,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确定表演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每课“探究园”中的漫画一般都是随堂以自愿为原则请学生即兴表演;而根据各教学目的及环节的需要,由教师设计的小品、角色扮演等则由小品组的同学课前排练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课堂教学不能再把知识的死记硬背作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评价学生也不是让学生背出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并由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决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成长的人,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人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新课标对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我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课本原有的知识板块进行评价。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中的某些小设计,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让大家各抒己见。对学生所出的“点子”、所想的“办法”及各种“计划”的设计我都会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的独到之处,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认真做好课后评价。每学完一课书、一个单元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一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比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小结、谈感想、写心得、进行活动设计、同学间互相打分、举办学生的小作品展示、个人才艺表演等等,以此来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把评价变成对学生的问卷考试。
(三)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教学目标中把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充分利用以上的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上的空间让学生实现心理交流。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一个闪光点——教材上留有大量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等,这些板块都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探究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去思考、去评论、去留下感想。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充分利用课余空间让学生积极践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都比较抽象、空洞,如果能充分利用课余空间来延伸课堂教学,既可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完“我和父母”时,我布置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同时要求家长看信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回信,作为作业交上来。实践证明,此活动为学生与父母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沟通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有效地内化了课堂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能从中得到培养、锻炼和充分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坚持寓教于乐原则的同时,要着重体现教师作为“服务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来提高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所以作为教师不应该唱独角戏,而应做“服务员”,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堂资源,善于为他们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有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同时善于指导学生去“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多种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其教学模式是:情境——理论——情境。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情境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情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精选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情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表演(过程)、讨论、总结等。不过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准情境。每课的教学目的都不同,而每课又有不同的教学环节,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如“认识新伙伴”适用游戏;“男生女生”适用角色扮演;“文明交往”适用小品表演;“感受青春”则适用专题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课前必须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情境表演的有关准备工作。如选好人、准备好道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等。为了让每次的情境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在各教学班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小品(角色等)表演小组,这样就避免了情境教学“走过场”的情况发生,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另外,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确定表演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每课“探究园”中的漫画一般都是随堂以自愿为原则请学生即兴表演;而根据各教学目的及环节的需要,由教师设计的小品、角色扮演等则由小品组的同学课前排练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课堂教学不能再把知识的死记硬背作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评价学生也不是让学生背出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并由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决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成长的人,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人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新课标对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我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课本原有的知识板块进行评价。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中的某些小设计,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让大家各抒己见。对学生所出的“点子”、所想的“办法”及各种“计划”的设计我都会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的独到之处,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认真做好课后评价。每学完一课书、一个单元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一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比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小结、谈感想、写心得、进行活动设计、同学间互相打分、举办学生的小作品展示、个人才艺表演等等,以此来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把评价变成对学生的问卷考试。
(三)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教学目标中把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充分利用以上的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上的空间让学生实现心理交流。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一个闪光点——教材上留有大量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等,这些板块都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探究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去思考、去评论、去留下感想。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充分利用课余空间让学生积极践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都比较抽象、空洞,如果能充分利用课余空间来延伸课堂教学,既可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完“我和父母”时,我布置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同时要求家长看信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回信,作为作业交上来。实践证明,此活动为学生与父母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沟通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有效地内化了课堂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能从中得到培养、锻炼和充分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坚持寓教于乐原则的同时,要着重体现教师作为“服务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来提高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