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结点大西坝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sTs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西坝属于鄞州区高桥镇,在后塘河、大西坝河与姚江的连接点上。大西坝由船堰和水闸(也是船闸)组成,通称为坝。大西坝村以坝兴村,以坝命村。现在这里如果不是有姚江渡船,陆路基本就是断头路。所以,到过的人不多,也就没什么名气。然而在水运时代,这里是宁波的西门户,是通往省城、京城的必经结点。


  姚江是杭甬运河的一部分。如果凭现代的船运能力和码头建筑技术,船只可直达三江口,但这只是近百年的事。在以风力和人力作动力的木船年代要逆潮而行和随时靠岸是做不到的,当然可以候潮而行和候潮而靠,但极不方便。于是先人想出办法,在江的上段受潮水影响起落不大的地方转入内河,就不受潮水节制,而且可直达官署、市肆。长约4公里的大西坝河就是为此而开凿。然而,河江水位有高差,必须筑坝。为航运而开必须有过船堰。同时要兼顾水利,又修水闸,为方便于姚江两岸交通又筑渡头。所以,这里几乎集古代内河水利、船运设施之大成。当然,近千年来这些设施增毁扩改数度,但鼎盛时期的面貌还是有迹可寻。
  目前,船堰还在,而且看得出曾装过电动升船过堰机,但已彻底废弃;与船堰并列水闸还在,当然已改成水泥钢结构,在约内50米处又筑一闸,这样既是水闸又是船闸,但进出船只极少,仅仅是几艘浚疏泥船进出;当初作为船过堰时人员上岸等候的中凉亭,只是跨在大路上三间无墙破屋而言;渡口还在,本来与堰闸同一地点,中亭亦兼候渡亭,但后来因泥沙沉积和人为填埋已远离船堰,因此又建下亭作为候渡亭,后原亭倒塌,改为水泥砖结构独间亭;为了不使当地居民总搭乘过路船,在村口又另辟小码头,并建上亭三间以候船,现码头已不存在,亭依然完好,只作为村民休闲场所;原村口横跨大西坝河的西镇桥是高拱洞桥,现为陆地通行方便而改为平桥。但以上种种改变并不怎么妨碍对当年繁华的想象。


  据记载,大西坝与高桥同时是南宋状元时任庆元(宁波)郡守吴潜规划而筑。说起来有75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现场没有留下刻石记载,但这也无妨,只要细看中亭,便可大体推断年代有多远。
  现中亭已苍老不堪,柱头有木有石还有砖墩,大西坝人为了不使其倾颓,不同时代作些临时修补。那么有没有原亭原物呢?有,被废弃但没有拔去的几根花岗石石柱,应该是原物。人们通常用石来比喻千年永固,但也经不起岁月折磨,以至与木结合部榫铆消蚀剥落,直至不能再用,而在边上另立木柱。若要了解当年之繁华,从市区西门口发沿着后塘河、大西坝河走一遭,就知道此水道,别看现在冷冷清清,却拥有过非同一般的辉煌。


  原在西门口,现在在万安桥附近的接管亭,听听名称就知道当年功能。沿河到望春桥,这是后塘河上第一座保存完好的高大单孔石拱桥。为什么建得如此高大呢?上桥下桥不是很不方便吗?原因是为了让官船不拔纤杆直接通过。再往前行,又有新桥、上升永济桥两桥。这两桥现桥是明、清时期重建,与望春桥同一型制,上有石阶,下有牵道,旁有亭、庵;雕刻精美,桥上楹联、鳌头、石狮色色皆俱。到了后塘河与大西坝交汇处,便是宁波市十大古名桥之一 ——高桥了。高桥名副其实比前三桥更高更宽,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桥上楹联:
  丁台员属都从此处问津
  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
  横批是:
  文星高照
  朝大西坝一面的横批:
  指日高升
  不难看出此联此批主要为官船而作,更多的是指“秋闱”(省试)、“春闱”(京城会试)应试的举子。一个“高”字既是桥名,又道出封建文人的最高理想。
  沿着直大西坝河行七八里,终点便是大西坝。大西坝老一辈人都知道,过去大西坝不仅仅是这几样基本设施,还有不少航运配套设施,最引人注目的是数丈高炮楼。此炮楼并非是军事设施,而是作为瞭望、航标、发号令的高塔。这里驻有衙门派来的“交警”,接报后登塔瞭望,官船将到未到时,号炮三声,立即清河,下等船只或改道或避让,特别是臭烘烘的便船,决不让出现在官船前面。
  在坝边原来还有一座与中亭相连小庵,名叫普度庵,庵名虚实双关。此庵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庵堂。船只过堰时普通百姓在凉亭里站站坐坐也就过去了,官显达贵怎能混同于百姓?于是请
  进小庵雅室。然而,庵乃是佛门净地,素食冷脸甚是无趣,官显达贵屡有微词。因此又筑专用“官厅”。“官厅”接待当然比庵中宽泛,供需双方乐意。源源不断过客带来了商机,大西坝人在坝靠坝,很快从几名坝工发展成为千人村庄。
  有一事始终困扰着大西坝人。连年来雷击屡屡,伤人损物,要比其它地方高发许多,是不是对雷祖不够尊重?于是建起雷祖殿,此殿至今还在,是大西坝特有的神庙。


  大西坝红红火火历五朝,但在西风东渐,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年代,无情的衰落了。大西坝人也曾做过种种改良,但还是成了昨日黄花!以往辉煌只是在人们流传之中。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地演说清咸丰二年高桥人章鋆中状元还乡,县拨专银在大西坝迎接全县有史以来第六位状元的宏大场面。
  面对冷清苍老的大西坝感慨万千:落水有意,流水无情,时空变幻,兴衰有度!
  (选自宁波文化网)
其他文献
谈到中央美术学院我想从下面这件事说起,有一回看电视换台中闪过一个场景,正好就是在央美的版画教室里。当时正在拍摄一个节目,摄制的地点接近门口,而且那个教室也很大,除了镜头前的几个艺人,在镜头远处的工作台附近还有些学生在各忙各的。可能由于摄制组有点喧哗,拍了一会儿后有个学生走过来直接对着艺人和主持人提示说话声音小一些,他们正在上课。说完便转身走开了,全无好奇多看几眼之意。这个学生和镜头远处那一小群学生
期刊
这里是浙东运河的源头,这里离余姚河姆渡遗址不远,这里是我的出生地。  为拍摄新鲜的运河沿途胜景,我们专程前往……  清明时节雨纷纷,沿途到处是新绿的草莓地和碧青的杨梅林,我们的车虽然路过了运河源头的曹娥江,路过了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但无法下车,一是天气“关照”了我,二是上虞实在太熟了,车上打了个电话给原旅游局的张局长,他脑袋里海量的运河历史知识,和手头大把图片的信息,立马将我放懒。  故乡概念,与余
期刊
踏上江滨,吼开了封存千年的历史。曹娥江,越过时空,从我的眼前悄悄流过,悄悄流过,仿佛春天的脚步,谁也不惊动谁,河面的水轻轻地荡了下去,又缓缓地四合着,弥漫着涌泉一样的潜力和张力,却又是那样的无声无息。  一座江南的小城,慢慢地苏醒过来。  曹娥江穿过上虞的腹地,宽宽的,弯弯的,如S状绶带,柔得让人心动,也像一条维系生命的脐带,宁静的水,飘逸的水,汇日月之精华,吸山石之灵气,千年流淌,千年滋润,把精
期刊
“东出大洋、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描绘了浙东运河(宁波段)在宁绍地区的空间位置。它是京杭大运河向东延伸到海洋的触角,为大河文明找到了一个出海口。浙东运河补充并完善了京杭大运河,构成了中国大运河的伟大体系。  今天,《焦点》杂志采访了大运河申遗办的江怀海主任,请他跟我们聊一聊浙东运河。  《焦点》:您能给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大运河(宁波段)的相关信息吗?  江主任:近年,宁波先后被列入中
期刊
钟表的冷静、精美像是一位默不作声的时光看客,以其独有的反复工艺与雅致情趣将理性与感性交融,永久地吸引着追求极致的智者。于文浩正是这样的一分子。多年前,只身游学国外的他偶然间闯入了钟表的殿堂。彼时的中国,百达翡丽、宝玑、朗格等顶级腕表几乎等同于传说。梅花与欧米茄已是令人高山仰止的神级存在。当于文浩发现这些神坛之上的“圣物”在此刻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兴奋是不言而喻的。那些精密的结构、繁复的工艺让于文浩
期刊
带着探秘访古的游兴,披着晨曦,我们一步跨入“河姆渡号”游轮。从古渡姚江大闸边始发,去畅游浙东大运河慈溪镇海段。  一路上汽笛鸣响,江鸟飞翔,一望无际的尽是粼粼微波的蓝色江水,心中立时荡漾起航行于长江三峡的浩瀚之感觉。  慈溪镇海段是“浙东运河”的主干通道,沿江南北渡口众多,历史悠久。遗迹有河姆渡遗址、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通济桥、王阳明故居、丈亭古镇、姚江古渡……浙东运河河道宽阔,水源丰富,历经几千
期刊
美国 洛杉矶  盖提艺术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 Gardens of the Renaissance  2013年6月01日~2013年8月11日  这次展品着重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各种精美手抄本中对花园场景及其中动植物的描绘,以及作为画面主体的精美陪衬。令人惊叹的构思,引人入胜的细节。  6月01日~8月11日  英国 伦敦  V&A博物馆  大卫波伊是David Bowie is  2013
期刊
河姆渡有着7000年的文化积淀,它的发现使中华文明史推前了2000多年。对这一老得不能再老的古文化遗址,我神往已久,今同学聚会,得以亲历,感慨系之,信笔抒怀。  四明耸翠,点缀着坦坦荡荡的宁绍平原,古老的姚江滔滔滚滚,川流不息,似在诉说着亘古的文明。就在这条江边有一河姆渡,渡的旁边,生活着一群我们浙江的远古先民。他们繁衍生息,延续至今。  我们的先民在北京周口店打造石器、在黄河边刀耕火种,直至河姆
期刊
问老宁波人,宁波最值得去看的地方是哪里?回答最多的是“三江交汇的三江口”,然后一定会告诉你“别忘了去江东岸的天后宫看看!”  那天飞机落地,虽已下午4点多,可宁波仍阳光满天。我欢欣地与接机的汪师傅商量“我们改个道?乘天未黑,先直开去天后宫拍个照,再回酒店如何?”  很快,我们从高速道直下三江口,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它的东岸。迎着岸边大道,一群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的建筑突现眼前,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宁波庆安
期刊
癸巳新春,回宁波省亲过年。特地到三江口去兜兜,寻觅着少时的记忆。伫立在江厦公园眺望,广告林立,高楼夹风,仿佛闻到一阵阵海腥加香水的气味;三叉沿江道上车水马龙,昔日行人在江上浮桥行走时发出劈劈啪啪似春节开门格子炮声的景象已经不再,而唯一有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依旧忙碌地流淌着,似乎在诉说着浙东运河数千年的演变与沧桑。  而作为浙东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途两岸的安庆会馆、水则碑、它山堰等众多的运河历史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