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吉阿爸”: 比自己大四岁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间黄房子,相传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在这里幽会过情人,
  但比较正经的说法是,观世音菩萨曾托梦给仓央嘉措,
  让他到拉萨古城里寻找度母女神。
  仓央嘉措在这里果然遇到了绝美女子,就认为是度母真身,
  写下一系列美丽的诗篇。这个美妙的传说,
  一传再传,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版本。
  那个阿坝州最帅的小伙子泽郎王清,在麦洼草原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麦洼草原是黄河上游最辽阔美丽的草原,那里的麦洼牦牛也是藏区最有名的品种之一。王清从小就在马背上玩耍,在草原上驰骋,看牦牛斗架,看羊群撒欢,会甩“俄尔朵”(牧鞭掷石器),会唱牧歌。十三岁就被选到州歌舞团当学员,长得那么英俊,人又聪明,嗓音又特别好,还有点儿文化,是团里最看好的苗子。
  可是,半年后,也就是1981年,泽郎王清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
  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正在招收安多语播音员,这对于一个草原牧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王清的舅舅索朗达尔杰当过若尔盖县的县长,此时是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在藏族人的亲缘关系中,舅舅是最尊贵的了。舅舅觉得,这次电台招人,对于外甥王清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既可以进入体制,又是一份体面的职业,也许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于是,舅舅动用了所有的关系,要成全这件事。小王清认为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也没太在意,何况自己现在这样挺好的,并没有显得很积极,觉得在州歌舞团也挺好玩的,但他只能听任舅舅摆布。省电台来人面试,他的安多语当然没有问题,小王清又招人喜爱,自然顺利通过。后来又进行笔试,小王清只有一点点藏文基础,能够念念最简单的藏文报纸,也算是勉强通过。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当时的泽郎王清只有14岁,而电台招收正式员工,最低年龄界限是18岁,这可就很难过关了。幸而当时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也没有什么电脑网络,凭着舅舅广泛的人脉关系,到乡派出所把户口改了,一下子就让泽郎王清比自己大了四岁。这么大一件事情,三天之内就敲定了。感谢麦洼草原的牦牛肉和牦牛奶,让小王清长得比实际年龄更壮实,14岁的泽郎王清便以18岁成年人的身份,成为了国家公职人员,到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上班了。
  舅舅索朗达尔杰可不是平凡之辈。在多康地区“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德格印经院,是全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是藏传佛教印刷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据说,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一位上师预言,这座印经院将会遭遇一场空前的劫难,之后,会有一位圣人出现,挽救这座文化圣地。索朗达尔杰虽然是共产党的官员,虽然人们都称呼他为“部长”,但因为恢复德格印经院做出重大贡献而被这里的僧俗群众认为就是那位圣人,被群众视为“仁波切”。面对“文化大革命”时期藏语文教育遭受严重冲击,索朗达尔杰决心要恢复藏语文教育,开办一所四川省藏文学校。最困难的是缺乏藏文师资人才,他在民间四处寻访,找到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离开寺庙的老堪布老学者。这些老人一致认为,藏文学校绝对不能设在喧闹的城市,便找到德格县的一处山沟里,找到被毁的朱钦寺佛学院的旧址,这里海拔虽然很高,而且没有任何设施,但据说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位“班智达”级的大师,在藏文化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藏文学校就在这座废墟上开办起来了。
  已经进入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的泽朗王清,虽然可以勉强应付安多语的播音工作,但发现自己的藏文水平太差了,向领导提出要求,决心求学藏文,甚至失去现有的工作也在所不惜。藏语部领导理解他的意愿,但毕竟他进入电台工作不久,不太好安排,就变通了一下,先给他三个月探亲假,让他先去试试。
  那时候,成都可没有开通到甘孜的班车,泽朗王清在成都天天找便车,找了一个月才搭上一辆开往石渠县的邮车,颠簸了五天,才到达朱钦,然后还要走上很长一段山路。王清在这里遇到了两位好心的牧人姐弟,他们背着拾牛粪的筐子,里面装着送给他的一些糌粑、酥油和干肉、干萝卜,走了5公里的山路,把泽郎王清送到朱钦寺。
  这里的海拔4500米,山顶有皑皑白雪,山下有郁郁丛林,山间的怪石奇岩,像是能与人的呼吸心动相连,的确是一处殊胜之地,被人称为“智慧的舌尖”。阿克多乐上师虽然事先知道有位青年要来求学,可在这寒冷的早春,见到这位远道而来的求学者,还是感叹:你真的来了。当时正逢学校放假,上师收留了泽郎王清,并开始了耐心的传授。王清被阿克多乐上师认为是很有慧根的,很得其珍爱。从《基础三十颂》开始,王清从上师那里得到了真传。如果要从朱钦沟与外界取得联系,要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一个叫三岔河邮局,往返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三个月后,王清到三岔河邮局给电台藏语部领导发出了一封藏文信。在那个邮局,还奇遇了一位獨眼邮政员,这位师傅老家就在成都,住址与电台相邻,见到王清像是见到亲人一般。王清在这里吃上了久违的蔬菜。据说,后来领导看到王清的这封藏文信,几乎不相信这封信出自王清之手,三个月的进步太惊人了!于是,领导同意他继续在这里学习。在随后的一年里,王清从阿克多乐上师那里学习了声明学、因明学、内明学。
  拜别阿克多乐上师后,泽郎王清回到成都,他的藏语文已经能够让他顺利地拿到二级播音员证书,而且,在1988年,王清又成为了汉文记者和汉语播音员。他深沉浑厚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向川西的高原草地。这时候,他的实际年龄只有22岁。
  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商潮在成都涌动,下海创业之风也吹进了机关事业单位。泽郎王清这位优秀的年轻广播工作者也按捺不住,跟广播电台办理了停薪留职,纵身跳入商海,与友人合办起了广告公司。   且不说王清在成都这个大商圈里如何四处寻觅商机,王清后来回忆起来,最让人惊心动魄又让人捧腹不止的一桩商务是—
  王清偶然从友人那里得知,有一种热气飞艇,充气后比波音737飞机还要大,能在上百米高的空中飞翔,那将是整个成都市所不曾见过的玩意儿,是绝好的广告媒体。如果能够在成都最为热闹的糖果烟酒博览会上展示,投资90万元之巨,则可以在糖博会上一次收回,并能得到可观的利润。
  怀揣着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王清背着20万元巨额现金,踌躇满志地去往湖北襄阳一处山间的三线机械厂,与厂家洽谈定制业务。下了飞机,再坐汽车,到了厂门口,与厂里联系,然后,机械厂派人开着摩托车来接他。泽朗王清坐上接他的摩托车进入厂区。突然之间,飞驰的摩托车与急弯而来的一辆吉普车迎面相撞,骑车人被撞成重伤,被甩出好几米远的王清,醒过来首先伸出手去,摸索着那装着20万元现金的挎包,幸而钱还在。此后,王清往返成都与襄阳之间十余次,终于把试制的飞艇运到了成都。试飞的第一天相当成功,好奇心很重的成都市民像是看到某种怪物,万众欢呼!糖博会开幕的前夜,一家山东酒商一口气就把这飞艇广告给独家包下来了,价格是每天20万元!五天就是100万元啊!泽郎王清激动不已,终于成功了!
  第二天,糖博会正式开幕,载着那家名酒广告的飞艇启航!
  可万万想不到,飞艇只飞了半圈,便开始偏离航向,颤颤抖抖往西南方向跑了。王清惊慌失措,赶紧开着一台破吉普车去追寻飞艇。可怜的飞艇坠落在成都市一处郊区供电所,甚至还造成了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王清想要取回飞艇,可供电所的看门人坚决不同意,说这飞艇坠落造成了损失,不能取回。王清他们绞尽脑汁,打听到供电所负责人的名字,编了一个报告,伪造了负责人的签名,才从看门人那里取回了飞艇残骸。山东酒商当然不再付广告款了。沮丧的王清带着一帮黝黑的康巴兄弟,出现在山东酒商的客房里。自认倒霉的山东酒商气愤地砸碎了客房里的电视机,可又畏惧于康巴汉子的腰刀,只好为前一天的半圈飞行广告掏了8万元。
  1997年,在商海扑腾得十分疲惫的泽郎王清来到圣城拉萨朝佛,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金顶上的蓝天白云抚慰着他。在古城八廓街的东南角,有一处黄房子,三个美国女孩在那里开了一家餐馆,当时也没有一个正式名称,有的叫“黄房子”、有的叫“情人小屋”、有的叫“玛吉阿米”。三个女孩的本意是想通过开餐馆来学习藏语,生意萧条,惨淡经营。王清很多次在这里会见朋友,美国女孩就委托王清找人来接手这家餐馆,王清有一次开玩笑地说:“那就我自己来吧”。美国女孩当了真,把餐馆转让给了王清。
  泽郎王清对于餐饮业根本就是一个门外汉。接手之后,他自己洗了三个月的盘子,也思考了三个月。这间黄房子,相传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在这里幽会过情人,但比较正经的说法是,观世音菩萨曾托梦给仓央嘉措,让他到拉萨古城里寻找度母女神。仓央嘉措在这里果然遇到了绝美女子,就认为是度母真身,写下一系列美丽的诗篇。这个美妙的传说,一传再传,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版本,在这个俗人远多于圣人的世界,越来越世俗化。仓央嘉措的道歌也被理解诠释为情歌,不但在西藏,甚至在中原大地广为传诵。信仰与传说并存,也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以各种方式来传播藏文化。王清越琢磨越觉得这其中的文化内涵太丰富了。在成都几年经商也让他懂得如何树立经营理念、如何设计规划,很明晰的一条就是,他将要经营的不是餐饮,而是文化——“玛吉阿米”就是这样诞生的。
  王清把他自幼接受的藏文化作为玛吉阿米的灵魂,他把包括信仰、习俗、色彩、音乐、饮食风味、家居风格,移植到玛吉阿米,形成别具一格的餐饮文化空间。先是外国游客,后来是国内的各族青年,再后来是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在餐饮消闲过程中,传递着藏文化。很多人还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2004年,我在北京出版集团工作。编辑部门拿到一部书稿《玛吉阿米留言簿》,因为涉及西藏题材,觉得有些拿不准,便送我审读。我算是一名老西藏,又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过文艺处长,我看过内容后决定出版,并表示,如有问题,我本人负责。这是我第一次与玛吉阿米打交道。2011年,我为创建西藏牦牛博物馆再度进藏后,与泽郎王清成为了好朋友,牦牛博物馆的每一次重大活动,王清都会来参加,还给我们赠送了礼物,最近,泽朗王清还向我们牦牛博物馆捐赠了藏品,那是一位僧人在牦牛皮上画的牦牛。
  他跟我讲起后来玛吉阿米到北京秀水街开办分店,其中的辛酸苦辣和迭起风波,面临拆迁,黑白两道,那种坚持、守护与开拓,像是一部惊险的故事片。作为秀水店抵制拆迁的副产品,北京团结湖分店也开办起来了。
  有一天,一位云南朋友带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进到玛吉阿米秀水店后,用惊讶的神情四处察看,之后说:这才是我想象当中藏文化传播空间啊!他问王清,你愿意到云南去发展吗?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那里也有藏文化。这位客人就是当时云南迪庆州的州长齐扎拉。王清以为客人只是客气,他也应付式地客气地回答,可以可以。几天后,迪庆州府办公室、财政局、驻昆明办事处的负责人来到北京,正式与王清商量到昆明开店的事情。王清不能相信,还有这样的地方政府,对待民营企业如此之诚、办事效率如此之高!于是,泽郎王清立刻飞赴昆明,一年之后,玛吉阿米在迪庆州驻昆明办事处的分店也办起来了。再之后,玛吉阿米成都分店、丽江分店也办起来了。作为一个著名民族品牌,玛吉阿米正筹划以品牌和资本的方式,向更多地方包括国外的发展。
  泽郎王清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他幼年就接受的宗教熏陶,他在朱钦沟一年三个月接受的上師的教育,深深印在他的心中。他可能经常忘记洗脚、忘记刷牙,却不会忘记念经祈祷。在玛吉阿米秀水店面临拆迁的紧急时刻,他想尽一切办法推迟搬迁、并物色新的场所,那时,他请来一位高僧给玛吉阿米测算,高僧说,你这个店再坚持十年二十年没问题。泽郎王清虽然非常感激高僧的一片慈悲,但这拆迁是连《北京晚报》都发了正式消息的。王清心想,这次高僧是算错了,他自己的期望值最高也就是坚持半年时间吧。可是,官方的拆迁计划不知为何原因而终止了,玛吉阿米秀水店奇迹般地坚持到了今天。是的,佛教里是有这样的说法:你发了什么愿,就会结出什么果……
  日前,王清送给我一张玛吉阿米艺术团演奏演唱的光碟,其中,有泽郎王清本人演唱的藏族民歌,包括那首著名仓央嘉措诗歌: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白白的月亮
  年轻姑娘的面容
  浮现在我的心上
  年轻姑娘的面容
  浮现在我的心上
  啊依呀依呀啦呢 玛杰阿玛
  啊依呀依呀啦呢 玛杰阿玛
其他文献
王雅岚,1955年2月出生于北京。历任通州区教委副主任,通州区职教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校长,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并完成北京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等课题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曾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教育系统巾帼百杰;全国创新管理改革杰出校长等荣誉。    记者:请您谈一谈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作为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专本复合型院校,它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是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校统一招生和相应的毕业生计划分配制度,到建立市场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机制,我们经历了逐步改革的漫长历程。30年来,我国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供求形势和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探索毕业生就业规律,做好当前和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深刻改革    3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致经过3个阶段。
他,喜欢胡杨,赞赏胡杨的英雄气概: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他,就是胡杨。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眼中,60年的风雨人生,他35年赤诚向党,27年教书育人,早已把血肉之躯化为特殊材料制成的师魂,为党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2009年7月1日,在党成立88周年的日子,他被晚期食道癌击倒在病床上,却依然对前来看望他的师生说:“我们今天所享受的,都是党给我们带来的。”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自从“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便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冷战期间,美国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生活的一种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公共外交这一传统角色逐渐失去了意义,并“消沉”一段时间,直到“911”事件之后,公共外交再次成为政界和学界讨论关注的焦点。    “911”事件与美国公共外交的转型  小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对公共外交较少关注。
吴易风 男,1932年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指导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教团成员和经济组副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政治经济学课题组主要成员和西方经济学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邀研究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他曾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副部级城市报刊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
有人说,是他异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和追求完美的专业素养,使他在电气工程教育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有人说,是他卓越非凡的创新意识和努力拼搏的工作精神,使他破解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也有人说,是他淡泊明志的学者本色和洒落超然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奋斗历程上赢得了一片又一片掌声。  从活泼好动的顽皮少年到站在讲台上执教多年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从致力于解决我国输变电领域重大工程关
中国石油大学已走过了56个春夏秋冬,经历过曲折与坎坷,也分享过喜悦与荣耀。56年来,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见证了共和国的辉煌发展历程。目前,学校已成为培养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石
矿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我国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育体系。作为直属教育部管理的全国重点高校及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支持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中国矿业大学,承担着发展中国能源科技,培养能源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学校2009年将迎来百年华诞。近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史代表着20世纪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和教育积淀为在21世纪推动矿
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性格爽朗、激情充沛,讲课时声音洪亮,感染力非常强;她并不年轻,可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她身为教授,可待人平和,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愿意亲近她;她为人善良,总是尽心竭力帮助别人,自己的事儿却从不麻烦人;她已经64岁,可还在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发展不停地忙碌着——她就是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汪慧贞。    “教学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2007年7月20日到8月20日,笔者参加了北京高校领导赴美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等教育学习、考察。其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关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研修,同时还参观走访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8所大学,访问了一批教育和科研机构。通过走马观花式的学习研讨,较近距离和直接的交流,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制度和状况有了一些比较切近的认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