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问题就在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呢?对此,建议如下:
一、新旧关联,旧中引新。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教学“铵盐的性质”时,可先复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选择NH4CL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能否用(NH4)SO4、(NH4)CO3、NH4NO3、(NH4)3PO4代替NH4CL?小小問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平中出奇,新颖别致。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铀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引发急诊,加深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分类设疑引发急诊,在急诊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加深了理解。
四、难其所难,以求化难。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能结构,在难点之处质疑问题,或引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听讲;或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索。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例如,在讲授“氢硫酸与某些重金属盐反应”这一性质时,可先进行有关实验:H2S+CUSO4→CUS↓+H2SO4H2S+Pb(NO3)2→PbS↓+2HNO3H2S+CDSO4→CDS↓+H2SO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鲜明感知,要学生接受上述议程式并不困难。若进一步质疑:“这些反应是不是复分解反应?”这一问题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里一石激起疑问的波涛。当学生判断出它们都是复分解反应时,自然而然地又会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拔,引导学生对照实验室制取H2S反应方程式,于关键之处(金属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性)轻轻一 点,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氢硫酸性质中的这一教学难点顺利得到解决。
五、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六、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3.作为指导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课外活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本身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否保持满腔的热情,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外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标要求。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
一、新旧关联,旧中引新。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教学“铵盐的性质”时,可先复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选择NH4CL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能否用(NH4)SO4、(NH4)CO3、NH4NO3、(NH4)3PO4代替NH4CL?小小問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平中出奇,新颖别致。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铀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引发急诊,加深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分类设疑引发急诊,在急诊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加深了理解。
四、难其所难,以求化难。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能结构,在难点之处质疑问题,或引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听讲;或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索。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例如,在讲授“氢硫酸与某些重金属盐反应”这一性质时,可先进行有关实验:H2S+CUSO4→CUS↓+H2SO4H2S+Pb(NO3)2→PbS↓+2HNO3H2S+CDSO4→CDS↓+H2SO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鲜明感知,要学生接受上述议程式并不困难。若进一步质疑:“这些反应是不是复分解反应?”这一问题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里一石激起疑问的波涛。当学生判断出它们都是复分解反应时,自然而然地又会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拔,引导学生对照实验室制取H2S反应方程式,于关键之处(金属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性)轻轻一 点,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氢硫酸性质中的这一教学难点顺利得到解决。
五、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六、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3.作为指导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课外活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本身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否保持满腔的热情,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外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标要求。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