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而教学现状中教师往往做的不够,需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充分了解作者情况、突出汉语思维方式、拓展经典文学作品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高中語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让该阶段的学生充分接触到传统文化,并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让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所提升。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很丰富,底蕴很足,所以在高中阶段,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接受和感知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另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会让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品格提升速度会很快,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让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慢慢发生改变,也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对比先前的文化历史,学生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先辈们的伟大智慧和成就,从而对我们的国家产生更加敬畏的感情,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传统文化的渗透单靠死记硬背,只记忆考试中所考的古诗词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让学生机械性地学习,起不到多大的效果。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从理解文本开始,学生接触到任何一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要试着去理解,通过理解和感受能真正明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不过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来看,针对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都是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内容进行记忆,通过简单的翻译开展浅层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了以后,对于整个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仅仅是一知半解,无法体会到文章中真正的思想感情,更无法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涉及到很多传统文化内容,针对这些文章,学生初次接触不容易理解,但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都会通过工具书来进行翻译,这样过度依赖工具书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学生自己不能主动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那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的提高就会很慢。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后而产生的,换句话说,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代表了不同的知识点,也都是能够体现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文章,都可以看作是经典之作。为了有效地让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必须要挖掘出文章深层的内涵,并通过文章把内涵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让文章中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都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章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特质。
  比如,韩愈的《师说》,开始可以设置疑问,带着疑问去打开这篇文章,去深入这篇内容,从而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在古代就知道尊师重道,这是美德,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二)充分了解作者情况
  《孟子·万章下》中有句话“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也就是说,想要去了解一部古代文学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作者有所了解,对作者的生平简历有所研究。任何一个文学作品的出现基本都是与作者的经历或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把作品理解为是作者对某个思想或某个事物的感悟。比如高中语文中学习李清照的词,想要读懂她的作品,就应该对这个人物的经历、成长环境等有所了解,看看她在不同的年龄段,她的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词可以一分为二,即前期和后期,前期属于李清照年轻时代的作品,这个阶段的作品主要就是介绍自己年轻时的情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而后期的作品则是惆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及对故乡的怀念等,也能够看出她后半生生活的艰辛。想要提高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站到高处去看、去思考、去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把握和认识。
  (三)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汉语是我国汉族人民的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就应该遵循汉语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古典诗词中的精髓吃透,才能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植入内心。
  比如,苏询写的《六国论》文章,“弊在赂秦”就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在这篇文章的开始和结尾都能够体现出来,这种写作方式很符合我国文学作品中首尾呼应的写法,也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就应该突出这一重点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够试着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写作。
  (四)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品能够体现出我国不同层面的传统文化。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除了在教材中看到古典文学作品以外,其它时间都没有机会或者不想去拜读古典文学类的书籍,因为本身理解难度大,费脑力,所以学生也就很少去主动接触。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点带面,通过教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分析,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和熟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例如学习了《赤壁赋》后,引导学生研究苏轼,读苏轼的其他文章,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传统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在苏轼身上的影响。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多方面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高中学生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定位的最佳阶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实践意义及其作用。方法 90例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性治
对北京密云县新发现的原产北美洲的有害杂草刺萼龙葵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危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防治提出了建议.
南方鲇是我国特有的大型肉食性名优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长、人工养殖等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是一种很好的实验研究材料.
从形态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3个方面系统的论述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所留下的具有动物特征的痕迹,并在胚胎发育、智齿、肌肉、婚姻、性别、身高等多方面对人类未来的演化趋
若是年轻气盛的我定会说:“当居朝野,岂能以区区折腰小事而轻言放弃?”  初闻陶潜,被众人说称颂的比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至今都记得,“见”之所以念“xiàn”是因为“无心而现”,表达诗人一种脱然闲适情怀。这种深远的隐士情怀于当时的我并不太懂,也曾莽撞地说过“无为”过于“消极”。  再闻陶潜,是邂逅于世外桃源。呈现出的是诗人精神唯美的仙境。那么诗人为何如此热衷于田园生活,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
【摘 要】  这个社会大部分时候不是零和博弈,人和人之间也不全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大多情况下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在提倡合作,特别是中国,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要以集体利益为主,但是中国人的合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人缺乏信任。为了给社会提供一批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很多的教学工作者都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学校园中,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中英语词汇量大,语法复杂,教师可以在新课程的模式下使用英语短篇小说阅读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的提升英语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达到30万词以上,所以教師在使用英语短篇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怎么读以及读的是什么。  一、高中英语短篇小说
主要介绍了种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类型,包括中性作用,正相互作用(偏利、互利、原始协作),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偏害),以及其进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