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藏药内服外治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利用藏药五味甘露散加减浸浴联合内服藏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12例,占363%,显效8例,占242%,有效8例,占242%,无效5例,占152%,总有效率为848%。结论:藏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关键词】藏医药;五味甘露散;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119-02
Abstract:
Keywords: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四种,寻常型银屑病占99%以上)。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鳞屑刮净后呈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点状出血现象)[1]。该病发病以壮年男女为主,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鳞屑和不同程度的瘙痒(以四肢伸侧和骶尾部对称性出现最为常见)。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的理论基础。藏医学认为隆(译音)、赤巴(译音)、培根(译音)三者,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三大因素,这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和三种排泄物(粪便、尿和汗)的运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隆、赤巴、培根保持相互平衡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其中之一偏盛或偏衰而失调,平衡破坏,就会产生疾病[2]。藏医称银屑病为“郎合”、形容为“像大象皮肤”,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加之黄水症扩散,使身体的隆、赤巴、培根、血紊乱失调三大因素中的隆通行龙(恰不欺龙)不能行走全身皮肤、明色赤巴(朵赛赤巴)功能不能使皮肤滋润光泽所致[3]。
笔者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使用藏医药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藏医药浴科住院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病例33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皮肤性病学》(第5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5~58岁。再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4],将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PASI≤10分,Ⅱ级为中度,10分 12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1]①皮疹:为红色斑丘疹、丘疹、斑块,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②特征:具有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三联征有诊断价值。③病程:慢性,多为冬重夏轻,反复发作而易于诊断。④病理:有特殊的病理改变。此外还需与脂溢性皮炎、头癣、二期梅毒疹、扁平苔藓、慢性湿疹等病相鉴别。
13治疗方法按照藏医治病联合、交替、序贯的原则,当身患疾病时首先应调理饮食,然后规范起居,才能内服药物,最后采取外治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31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嗜烟酒对银屑病患者尤为重要。
132起居锻炼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患者穿柔软宽松棉质内衣裤并勤更换,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和柔软。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继发感染。禁用碱性肥皂沐浴。另外,感冒、咽喉发炎会使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是预防银屑病的关键。
133心理治疗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相关知识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精神和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放松心情非常重要[5]。
134内服藏药早晨8时口服十八味党参丸25g,中午12时口服十味乳香散25g,下午4时口服二十五味余甘子丸25g及五味麝香丸05g,临睡前口服二十五味儿茶丸25g,每次服药间隔不小于4h。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八味檀香散、仁青常觉等加减。
135外用药物使用五味甘露散(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藏产麻黄、丛生亚菊)加减五根散、三味除黄水散及巴夏嘎、藏菖蒲、穆库尔没药、悬钩木、岩精、雪莲、白檀香、木香等藏药材加水煮沸30min后取药汁浸浴,每日3次,每次20min,每次出浴后全身涂擦三十一味沉香丸、麝香酒。10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口服藏药两月,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连续3个疗程。
14疗效判断标准按照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标准,记录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根据PASI评分下降率进行疗效判定[6]。PASI评分下降率=(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痊愈,PASI评分下降率>90%;显效:PASI评分下降率为60%~89%;有效:PASI评分下降率为20%~59%;无效:PASI评分下降率<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结果
利用藏医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对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48%。见表1。
表1治疗结果总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总有效率%3312363824282425152848
3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藏医药学医典《四部医典》、《蓝琉璃》中均有记载,认为寻常型银屑病“郎合”通常是进食行为失当,加之黄水症扩散,使身体的隆(译音)、赤巴(译音)、培根(译音)、血紊乱失调,三大因素中的隆通行龙(恰不欺龙)不能行走全身皮肤,明色赤巴(朵赛赤巴)功能不能使皮肤滋润光泽引发此病[7]。
由于本病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故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主要有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和间歇疗法等。而部分疗法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笔者在藏药五味甘露散(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藏产麻黄、丛生亚菊)基础上根据病情辨证加减麝香、雪莲花、巴夏嘎、藏菖蒲、穆库尔没药、悬钩木、岩精、白檀香、木香等藏药材进行药浴治疗,具有排除体内毒素、调节三因素(隆、赤巴、培根)、提升胃火、发汗、杀虫、愈溃疡、干黄水、祛风燥实、调理机体的作用[8]。
内服药物作用。①十八味党参丸:消炎、杀虫、愈溃疡、除黄水;②十味乳香散;清热解毒、祛风燥实、干黄水;③二十五味儿茶丸:祛风、除痹、消炎解毒、干黄水;④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凉血、益肾;⑤八味檀香散:益肾、解毒[9]。
采用藏药五味甘露散浸浴配合涂擦等藏医外治疗法,联合内服藏药,同时加强对饮食和日常生活起居的管理,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 一定疗效,值得研究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122.
[2]星全章.藏医三因学说内涵研究.2000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藏医药分会汇编.西藏:西藏民族出版社,2000:758-761.
[3]钱信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82.
[4]刘晓明.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3-215.
[5]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7-610.
[6]石继海,夏隆庆,王群,等.不同严重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3):156-157.
[7]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17-433.
[8]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1999:219-631.
[9]杨永昌.藏药志[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219-631.
【关键词】藏医药;五味甘露散;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119-02
Abstract:
Keywords: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四种,寻常型银屑病占99%以上)。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鳞屑刮净后呈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点状出血现象)[1]。该病发病以壮年男女为主,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鳞屑和不同程度的瘙痒(以四肢伸侧和骶尾部对称性出现最为常见)。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的理论基础。藏医学认为隆(译音)、赤巴(译音)、培根(译音)三者,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三大因素,这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和三种排泄物(粪便、尿和汗)的运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隆、赤巴、培根保持相互平衡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其中之一偏盛或偏衰而失调,平衡破坏,就会产生疾病[2]。藏医称银屑病为“郎合”、形容为“像大象皮肤”,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加之黄水症扩散,使身体的隆、赤巴、培根、血紊乱失调三大因素中的隆通行龙(恰不欺龙)不能行走全身皮肤、明色赤巴(朵赛赤巴)功能不能使皮肤滋润光泽所致[3]。
笔者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使用藏医药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藏医药浴科住院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病例33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皮肤性病学》(第5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5~58岁。再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4],将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PASI≤10分,Ⅱ级为中度,10分
13治疗方法按照藏医治病联合、交替、序贯的原则,当身患疾病时首先应调理饮食,然后规范起居,才能内服药物,最后采取外治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31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嗜烟酒对银屑病患者尤为重要。
132起居锻炼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患者穿柔软宽松棉质内衣裤并勤更换,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和柔软。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继发感染。禁用碱性肥皂沐浴。另外,感冒、咽喉发炎会使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是预防银屑病的关键。
133心理治疗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相关知识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精神和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放松心情非常重要[5]。
134内服藏药早晨8时口服十八味党参丸25g,中午12时口服十味乳香散25g,下午4时口服二十五味余甘子丸25g及五味麝香丸05g,临睡前口服二十五味儿茶丸25g,每次服药间隔不小于4h。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八味檀香散、仁青常觉等加减。
135外用药物使用五味甘露散(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藏产麻黄、丛生亚菊)加减五根散、三味除黄水散及巴夏嘎、藏菖蒲、穆库尔没药、悬钩木、岩精、雪莲、白檀香、木香等藏药材加水煮沸30min后取药汁浸浴,每日3次,每次20min,每次出浴后全身涂擦三十一味沉香丸、麝香酒。10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口服藏药两月,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连续3个疗程。
14疗效判断标准按照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标准,记录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根据PASI评分下降率进行疗效判定[6]。PASI评分下降率=(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痊愈,PASI评分下降率>90%;显效:PASI评分下降率为60%~89%;有效:PASI评分下降率为20%~59%;无效:PASI评分下降率<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结果
利用藏医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对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48%。见表1。
表1治疗结果总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总有效率%3312363824282425152848
3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藏医药学医典《四部医典》、《蓝琉璃》中均有记载,认为寻常型银屑病“郎合”通常是进食行为失当,加之黄水症扩散,使身体的隆(译音)、赤巴(译音)、培根(译音)、血紊乱失调,三大因素中的隆通行龙(恰不欺龙)不能行走全身皮肤,明色赤巴(朵赛赤巴)功能不能使皮肤滋润光泽引发此病[7]。
由于本病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故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主要有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和间歇疗法等。而部分疗法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笔者在藏药五味甘露散(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藏产麻黄、丛生亚菊)基础上根据病情辨证加减麝香、雪莲花、巴夏嘎、藏菖蒲、穆库尔没药、悬钩木、岩精、白檀香、木香等藏药材进行药浴治疗,具有排除体内毒素、调节三因素(隆、赤巴、培根)、提升胃火、发汗、杀虫、愈溃疡、干黄水、祛风燥实、调理机体的作用[8]。
内服药物作用。①十八味党参丸:消炎、杀虫、愈溃疡、除黄水;②十味乳香散;清热解毒、祛风燥实、干黄水;③二十五味儿茶丸:祛风、除痹、消炎解毒、干黄水;④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凉血、益肾;⑤八味檀香散:益肾、解毒[9]。
采用藏药五味甘露散浸浴配合涂擦等藏医外治疗法,联合内服藏药,同时加强对饮食和日常生活起居的管理,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 一定疗效,值得研究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122.
[2]星全章.藏医三因学说内涵研究.2000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藏医药分会汇编.西藏:西藏民族出版社,2000:758-761.
[3]钱信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82.
[4]刘晓明.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3-215.
[5]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7-610.
[6]石继海,夏隆庆,王群,等.不同严重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3):156-157.
[7]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17-433.
[8]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1999:219-631.
[9]杨永昌.藏药志[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21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