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飞轮原有螺纹连接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飞轮轮体热胀冷缩原理,增加了胶接的连接方式.研制的飞轮经受了振动试验以及高低温试验的冷热循环交替的考核,实现了对飞轮动不平衡的有效控制,卫星整星姿态角速率偏差从1.04×10-4°/s降低至4.8×10-6°/s;经过微振动测试,飞轮最大扰动力、扰动力矩分别降低了44%、45.76%,有效缓解卫星姿态扰动响应,降低大力矩飞轮对整星姿态角速率偏差影响,已交付用户使用.
【机 构】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1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飞轮原有螺纹连接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飞轮轮体热胀冷缩原理,增加了胶接的连接方式.研制的飞轮经受了振动试验以及高低温试验的冷热循环交替的考核,实现了对飞轮动不平衡的有效控制,卫星整星姿态角速率偏差从1.04×10-4°/s降低至4.8×10-6°/s;经过微振动测试,飞轮最大扰动力、扰动力矩分别降低了44%、45.76%,有效缓解卫星姿态扰动响应,降低大力矩飞轮对整星姿态角速率偏差影响,已交付用户使用.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蒙药钦汤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栀子苷和鞣花酸的含量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测定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栀子苷、鞣花酸分别在检测范围内(0.358-0.954 μg、0.066-0.175 μg、0.386-1.031 μg、1.685-4.493 μg、0.308-0.822 μg)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01.8%,RSD< 2.0%;3批样品中5个成分的含量分别是1.0399-1.0629、0.0778-0.
回首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大党气象恢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滇东高原牛栏江流域岩溶区为例,利用水化学数据,探讨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研究区24组水样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是以HCO3-Ca·Mg型和HCO3-Mg·Ca为主,HCO3-和Ca2+是区内主要阴阳离子,反映了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影响.δD与δ18O的关系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受地层岩性影响显著,岩石风化使东、西两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有较大差异.Mg2+、Ca2+、HCO3-、SO42-和Cl-主要受岩石风化、大气降雨等自
在分析归纳喷嘴壳体组件制造难点的基础上,进行喷嘴壳体典型结构的性能提升和减重拓扑优化设计,并提出原始模型的增材制造优化设计原则,合理规划激光增材及切削减材组合制造的工艺次序及加工内容,极大压缩了加工工序及零件数量,有效减少了组合加工和焊接环节,提高了组件的结构强度及加工质量,降低了组件的结构复杂性、制造复杂性,可满足高性能喷嘴对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需求.
针对机匣类零部件的几何变形测量问题,本文基于组合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通过采集每个安装节处的变形量而获取机匣总体变形参数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被测涡轮后机匣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机匣几何变形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公式推导,解算出了变形后的机匣轮廓形状与偏心位移的表达式;而后应用多台激光位移传感器搭建了非接触式的机匣几何变形精密测量系统,通过监测4个安装节处的变形量,最终获得被测机匣在产生变形后的几何形状参数,并初步进行了实验验证与应用探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某型号激光捷联惯组要求振动频率在全温度范围内频率不能变化太大.惯组原减振器继承了传统三向柱形减振器结构形式,始终不能满足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对惯组减振器结构形式、减振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通过了相关试验考核.研究结果对惯性系统减振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针对铣削端齿后产生的毛刺难以去除现象,开展铣削端齿无毛刺加工工艺研究,端齿冲压成形技术研究,提高加工效率和实物质量的一致性,高效加工,并制定端齿型面及边缘去毛刺质量的检查方法,解决在装配试验及产品使用过程中,调节部位端面齿轮产生的卡滞故障.
介绍了一种基于MBSE工程方法的民用飞机机轮刹车系统自动调隙结构正向开发过程,详细阐述了回力弹簧、扩胀管、拉杆等的正向设计过程,并对拉杆的3种受力工况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确保正向设计的自动调隙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采用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某组合压气机进行了非设计转速下的放气和不放气的全三维数值计算,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数值计算对于堵点流量和喘点压比的预测较为准确;打开放气活门后进口流量增大,转速越低时进口流量增大的更多;放气活门打开与否并不影响喘点压比.打开放气活门时,压气机的出口流量-压比特性图向左移动,压气机的喘振边界线明显拓宽;对于N=0.8转速,稳定工作范围的改善最为显著.
本文阐述了单目标跟踪的基本技术关键与步骤、目标跟踪算法的评价指标,重点介绍分析了基于孪生网络框架的目标跟踪技术原理以及应用表现,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