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程是一门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新课标中明确强调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政治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广大教师在政治教学中也积极尝试生活化教学,但反观课堂实践却不难发现,生活化教学依然存在形式化现象,没有较好地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渗透政治知识。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时,太过于强调形式,忽略了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时,依然没有摆脱应试观念的束缚,应用型的任务不多,书面练习仍然是主导模式。
一、要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引入政治知识
高中政治的实践性较强,从教材内容安排来看,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文化生活,教材都努力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选编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理解政治知识。那么,落实到教学中,教师也就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了解政治。否则,机械地照本宣科,即使教师在讲解中用多么精彩的生活案例来进行分析,学生也只能片面地理解。
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就是要整合好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从生活现象着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分析过渡到政治知识探究。以“消费及其类型”为例,要让学生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可结合生活中节日期间某些物品热卖,某些人能买房、买车,而有的人则无力购买为例,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这样,学生很快能结合生活经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教师再引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样就顺理成章的引入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探究。又如“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中,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银行,如农村信用社、建设银行等,由此,教师以某人有了一笔钱而欲存银行,请学生帮忙出主意,看是存储蓄存款还是购买基金,以此引出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概念。
二、要整合好学科知识和生活的关系,活动探究
提倡生活化教学,并不是要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而是要以生活素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建构起生活和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现象探究中去获得政治知识的构建。但结合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探究时,在引导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探究时,对生活素材的应用还是较少,甚至容易走入讲授的极端中。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要能从生活中选择典型案例或现象,在问题的引导下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构建。
要处理好生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中需通过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生活现象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中,要明确的一是政府的性质,二是政府的职能。首先对于“什么是政府?”的问题,由学生所在的乡镇政府或所在小区的机构说起,由此拓展到县政府、市政府、省政府,从而使学生明确政府的本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如政府发放救济款的事例作为补充。其次,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用相应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如公众服务职能,以某次暴风雨将农民房屋吹垮为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政府在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民主方面的职能。教学中切勿以知识讲解为主,要渗透案例,用生活案例去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然后教师再进行精讲。
三、拓展要提倡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受应试观念所束缚,虽然在政治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但在课后拓展中,体现生活化的途径还是较为狭窄,书面练习依然是主流。不可否认,靠书面练习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提升其应试能力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却显得不足。提倡生活化教学,要把课前引导、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等环节有机整合起来,要在整个过程中树立生活化意识。在拓展应用环节,除了基本的书面练习外,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活动,以学校生活为中轴展开各种应用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倡生活化的应用并不是要学生生搬硬套地去解决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把知识用起来。如“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后,引导学生对文化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后围绕“人生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活动。同时,也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各种模拟活动、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中展开实践。如“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单元教学后,以模拟选举的方式来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民主的权利。又如“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习后,以节日期间某些物品价格上涨为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诸如此类,只有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多用知识,才利于其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这不仅是政治课程的性质所要求,也是学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但在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生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要注重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了解政治知识,在对生活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政治知识,在应用中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生活化为政治教学所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
一、要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引入政治知识
高中政治的实践性较强,从教材内容安排来看,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文化生活,教材都努力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选编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理解政治知识。那么,落实到教学中,教师也就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了解政治。否则,机械地照本宣科,即使教师在讲解中用多么精彩的生活案例来进行分析,学生也只能片面地理解。
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就是要整合好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从生活现象着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分析过渡到政治知识探究。以“消费及其类型”为例,要让学生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可结合生活中节日期间某些物品热卖,某些人能买房、买车,而有的人则无力购买为例,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这样,学生很快能结合生活经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教师再引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样就顺理成章的引入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探究。又如“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中,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银行,如农村信用社、建设银行等,由此,教师以某人有了一笔钱而欲存银行,请学生帮忙出主意,看是存储蓄存款还是购买基金,以此引出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概念。
二、要整合好学科知识和生活的关系,活动探究
提倡生活化教学,并不是要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而是要以生活素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建构起生活和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现象探究中去获得政治知识的构建。但结合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探究时,在引导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探究时,对生活素材的应用还是较少,甚至容易走入讲授的极端中。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要能从生活中选择典型案例或现象,在问题的引导下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构建。
要处理好生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中需通过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生活现象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中,要明确的一是政府的性质,二是政府的职能。首先对于“什么是政府?”的问题,由学生所在的乡镇政府或所在小区的机构说起,由此拓展到县政府、市政府、省政府,从而使学生明确政府的本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如政府发放救济款的事例作为补充。其次,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用相应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如公众服务职能,以某次暴风雨将农民房屋吹垮为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政府在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民主方面的职能。教学中切勿以知识讲解为主,要渗透案例,用生活案例去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然后教师再进行精讲。
三、拓展要提倡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受应试观念所束缚,虽然在政治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但在课后拓展中,体现生活化的途径还是较为狭窄,书面练习依然是主流。不可否认,靠书面练习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提升其应试能力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却显得不足。提倡生活化教学,要把课前引导、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等环节有机整合起来,要在整个过程中树立生活化意识。在拓展应用环节,除了基本的书面练习外,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活动,以学校生活为中轴展开各种应用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倡生活化的应用并不是要学生生搬硬套地去解决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把知识用起来。如“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后,引导学生对文化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后围绕“人生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活动。同时,也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各种模拟活动、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中展开实践。如“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单元教学后,以模拟选举的方式来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民主的权利。又如“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习后,以节日期间某些物品价格上涨为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诸如此类,只有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多用知识,才利于其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这不仅是政治课程的性质所要求,也是学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但在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生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要注重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了解政治知识,在对生活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政治知识,在应用中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生活化为政治教学所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