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可读性的探索——回忆“文革”前北京日报的新闻改革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生活在《北京日报》的日子里,我长期从事经济宣传,主要是报道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报道在报纸上的数量多一些,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有些读者不爱看经济新闻。为此我们长期苦恼着,从多方面进行过一些探索,想从中找出一条提高经济新闻可读性的途径。
其他文献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辽宁省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北京广播学院分会联合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于1987年4月27-30日在大连市举行。
期刊
<正> (一) 人们每每提到范长江,自然地要联想到他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这是一部奇书,一部令人振奋,开阔胸襟的书。它受到普遍的欢迎,1937年1月6日《大公报》曾这样
今年是《光明日报》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文摘报》创刊五周年。早在五年前该报创刊时,陈云同志就关注着这张报纸,曾称赞说:“是谁办了这么一件好事!”
期刊
期刊
<正> 抗战初期,上海沦入敌手。苏州河以南仍被英法等国控制的租界地区,成了有名的“孤岛”。这里面,住着300万中国人民。不少人渴望通过一些进步报刊,了解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延安的情况。南京、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以前,孤岛上海与圣地延安的交通已极其困难。在这些大城市先后被敌人攻占之后,京沪(护宁)、津浦、陇海、粤汉诸铁路都断了,上海与延安关山万里,通信异常困难。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日本侵略者和汉
该系列丛书大部分系美国行政学会推荐教材,被世界各国的著名大学和公共管理学院所选用,是国际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界较具影响力的教科书,并多次再版。丛书作者皆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界享有较高声望的著名教授,多次获国际大奖。
<正> 戈公振先生是旧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流芳后世的新闻学学者,对我国新闻业史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早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戈公振先生集名记者、学者和教授于一身,三位一体,相互促进。今天,我只就他如何把三者密切地结
<正> 我的父亲去世时,还没有过他的四十五岁生日。这个年龄,正是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的黄金时代。我的父亲去世时,我才十五岁。我的母亲是在我两岁时离开父亲的,据说她后来投海自杀了。因为父亲没有再结婚,工作繁忙,加以两次长时间出国考察,所以我小时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