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开展;思考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55—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獨立思考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二、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现在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故而,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或者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你理解××同学的思路吗?”以此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三、把握合作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的效率,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2. 答案呈现多样化时。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讨论题,这类题目往往答案多样化。面对同一道数学题,有些学生考虑单一,仅满足于一解,甚至于一筹莫展,出现解题思路僵化的现象。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拓宽思路,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条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发现众多新信息,使解题思路呈现活跃状态,进而获得多解和优解。
3. 彼此意见不统一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数学经验的不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因而数学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的解题策略各异,甚至出现因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问题而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四、积极总结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尤其是教师高瞻远瞩、有的放矢地总结,可以更加良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总结是多个方面的,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进行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同时,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当然,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教师要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编辑:谢颖丽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55—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獨立思考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二、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现在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故而,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或者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你理解××同学的思路吗?”以此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三、把握合作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的效率,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2. 答案呈现多样化时。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讨论题,这类题目往往答案多样化。面对同一道数学题,有些学生考虑单一,仅满足于一解,甚至于一筹莫展,出现解题思路僵化的现象。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拓宽思路,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条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发现众多新信息,使解题思路呈现活跃状态,进而获得多解和优解。
3. 彼此意见不统一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数学经验的不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因而数学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的解题策略各异,甚至出现因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问题而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四、积极总结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尤其是教师高瞻远瞩、有的放矢地总结,可以更加良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总结是多个方面的,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进行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同时,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当然,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教师要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