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文入院】
看 猴
今天,(今天是什么日子、天气怎样、心情怎样)爸爸妈妈打算带我去动物园里看猴子。(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带“我”去看猴子。)
我们坐在一辆黑白相间的观光车上。(坐在观光车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家人之间会聊些什么)转眼间,就来到了猴山。(到猴山后是否发现一些名胜古迹或听到一些历史传说)下车后,我特意拿了根香蕉,(为什么拿香蕉?是自己吃还是逗猴子)就在围栏前专心地观察猴子们。(“专心地观察”,词语搭配不当,改为“认真地观察”)我拿起香蕉用力一扔,就在香蕉快掉地上时,忽然,一只金毛小猴捷足先登吃了那根香蕉!(“金毛小猴捷足先登”,其他猴子表现怎样呢?)
原来,那只金毛猴名叫小金,(怎么知道它叫小金的)它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一对又大又圆的大耳朵,一张大嘴巴和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真是憨态可掬。(“一双、一对、一张、一条”,啰唆)我见这只猴子可爱极了,就又向猴群扔了几根香蕉。(上一句看到“小金”可爱,下一句却向“猴群”扔香蕉,前后矛盾)这下,那安安静静的猴山瞬间就成了热闹的海洋,(猴山为什么会成为“热闹的海洋”?具体指哪一方面)我看清楚了这一只,又错过了那一只,看见了那一只,另一只又躲了起来……(看清楚的是什么,也应该交代清楚,这样更有说服力。)
过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天色渐渐暗了”)猴子们睡了。(怎么立马就睡着了)它们有的趴在石头上,有的躺在另一只猴子的前腿上,还有的挂在树枝上,摇来摇去,(“摇来摇去”用来形容睡着的小猴子不太贴切)好像马上会掉下来了。(看到天色渐晚猴子们开始休息,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回家路上,回味着和小猴子们相处的短暂时光,我开心地笑了!(返程时和启程时的心境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次看猴给你的心灵带来什么触动呢?)
【名师处方】
小作者选材很独特,观察也很细致,能够针对小动物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加以描述,这说明小作者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但这篇习作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缺少场景描写。这篇习作题目是“看猴”,因此在写作时应该紧扣关键词“看”,如:坐在观光车上看到什么、下车后看到什么、来到猴山上看到什么等。可纵观全文,小作者好像并未从“看”字入笔,除了简单勾勒出“小金”的轮廓外,其他只是像记流水账一样,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
2.重点不够突出。小作者在写“看猴”的过程中,没有侧重写小金“捷足先登”时的调皮机灵,虽然后来简单介绍了它的外形特点,但是整篇习作缺少针对性的细节描写,读后难免给人以空洞之感,以及后来的“看清楚了这一只……另一只又躲了起来”等,都缺乏代表性描述,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中心不够明确。整篇习作平铺直叙,主题不够清晰,全文没有一个清楚具体的文脉和主旨,这样读起来平淡无奇,难以打动人心,更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
【病文出院】
看 猴
福建福清市小学四·3班 郑梓涵
今天是星期天,天气格外好。我的心情也跟天气一样好,因为爸爸妈妈打算带我去动物园看猴子。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事呀!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随爸爸妈妈坐上了一辆黑白相间的观光车。车子在平坦的柏油路上缓缓行驶,沿途的风景入眼如画。妈妈说这里是有名的旅游景区,好像还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景点呢!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充满好奇:难道是去孙悟空的花果山?真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来!
盼呀盼,车子终于来到了猴山脚下。只见山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许多活蹦乱跳的猴子在树上上蹿下跳。我竟然真有种马上就要见到“齐天大圣”的激動心情,于是特意从包里拿了几根香蕉,就在围栏前认真地观察那些小猴子们。
我突然灵机一动,拿起香蕉用力朝猴群一扔,就在香蕉快掉地上时,一只金毛小猴捷足先登吃了那根香蕉!这时,我发现其他小猴子们都望着金毛小猴,一个个龇牙咧嘴抓耳挠腮,好像在对它说:“这个香蕉你不能独自享用,我们要有福同享……”
那只金毛小猴眼睛黑溜溜的,耳朵又大又圆,嘴巴大大的,尾巴细长细长的,虽然比不上电视里的“美猴王”,但也很漂亮。我见金毛小猴已经把那根香蕉吃完了,就又向它扔了几根。这下猴山瞬间成了热闹的海洋,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围在一起争来抢去。那只金毛小猴也像学会了“七十二变”,一会儿被这只追,一会儿跟那只抢,一会儿躲到西边,一会儿又蹿到东边……
太阳快要落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不知道是吃饱了还是玩累了,小猴子们好像想要睡觉了。它们有的闭着眼睛趴在石头上,有的安静地躺在另一只猴子的腿上,还有的挂在树枝上摇摇欲坠,好像一不小心马上会掉下来。
看着小猴子们想要睡觉的样子,我想我们也该回家了。果然,爸爸提醒我们车已经来了。
坐在回家的车上,回味着和小猴子们相处的短暂时光,我盼望着能够有机会再次见到它们。
【改后再看】
修改后的习作显然比原文要精彩许多。修改文首先依据题目中的“看”字,写自己在猴山所看到的景物,接着慢慢过渡到“猴”字,并抓住金毛小猴这一代表来突出群猴的顽皮机灵,最后结尾以小作者的意犹未尽为全文画上圆满句号。通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让整个“看猴”情节生动有趣,最后的欲罢不能在照应开头的同时,也让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
看 猴
今天,(今天是什么日子、天气怎样、心情怎样)爸爸妈妈打算带我去动物园里看猴子。(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带“我”去看猴子。)
我们坐在一辆黑白相间的观光车上。(坐在观光车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家人之间会聊些什么)转眼间,就来到了猴山。(到猴山后是否发现一些名胜古迹或听到一些历史传说)下车后,我特意拿了根香蕉,(为什么拿香蕉?是自己吃还是逗猴子)就在围栏前专心地观察猴子们。(“专心地观察”,词语搭配不当,改为“认真地观察”)我拿起香蕉用力一扔,就在香蕉快掉地上时,忽然,一只金毛小猴捷足先登吃了那根香蕉!(“金毛小猴捷足先登”,其他猴子表现怎样呢?)
原来,那只金毛猴名叫小金,(怎么知道它叫小金的)它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一对又大又圆的大耳朵,一张大嘴巴和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真是憨态可掬。(“一双、一对、一张、一条”,啰唆)我见这只猴子可爱极了,就又向猴群扔了几根香蕉。(上一句看到“小金”可爱,下一句却向“猴群”扔香蕉,前后矛盾)这下,那安安静静的猴山瞬间就成了热闹的海洋,(猴山为什么会成为“热闹的海洋”?具体指哪一方面)我看清楚了这一只,又错过了那一只,看见了那一只,另一只又躲了起来……(看清楚的是什么,也应该交代清楚,这样更有说服力。)
过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天色渐渐暗了”)猴子们睡了。(怎么立马就睡着了)它们有的趴在石头上,有的躺在另一只猴子的前腿上,还有的挂在树枝上,摇来摇去,(“摇来摇去”用来形容睡着的小猴子不太贴切)好像马上会掉下来了。(看到天色渐晚猴子们开始休息,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回家路上,回味着和小猴子们相处的短暂时光,我开心地笑了!(返程时和启程时的心境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次看猴给你的心灵带来什么触动呢?)
【名师处方】
小作者选材很独特,观察也很细致,能够针对小动物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加以描述,这说明小作者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但这篇习作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缺少场景描写。这篇习作题目是“看猴”,因此在写作时应该紧扣关键词“看”,如:坐在观光车上看到什么、下车后看到什么、来到猴山上看到什么等。可纵观全文,小作者好像并未从“看”字入笔,除了简单勾勒出“小金”的轮廓外,其他只是像记流水账一样,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
2.重点不够突出。小作者在写“看猴”的过程中,没有侧重写小金“捷足先登”时的调皮机灵,虽然后来简单介绍了它的外形特点,但是整篇习作缺少针对性的细节描写,读后难免给人以空洞之感,以及后来的“看清楚了这一只……另一只又躲了起来”等,都缺乏代表性描述,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中心不够明确。整篇习作平铺直叙,主题不够清晰,全文没有一个清楚具体的文脉和主旨,这样读起来平淡无奇,难以打动人心,更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
【病文出院】
看 猴
福建福清市小学四·3班 郑梓涵
今天是星期天,天气格外好。我的心情也跟天气一样好,因为爸爸妈妈打算带我去动物园看猴子。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事呀!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随爸爸妈妈坐上了一辆黑白相间的观光车。车子在平坦的柏油路上缓缓行驶,沿途的风景入眼如画。妈妈说这里是有名的旅游景区,好像还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景点呢!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充满好奇:难道是去孙悟空的花果山?真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来!
盼呀盼,车子终于来到了猴山脚下。只见山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许多活蹦乱跳的猴子在树上上蹿下跳。我竟然真有种马上就要见到“齐天大圣”的激動心情,于是特意从包里拿了几根香蕉,就在围栏前认真地观察那些小猴子们。
我突然灵机一动,拿起香蕉用力朝猴群一扔,就在香蕉快掉地上时,一只金毛小猴捷足先登吃了那根香蕉!这时,我发现其他小猴子们都望着金毛小猴,一个个龇牙咧嘴抓耳挠腮,好像在对它说:“这个香蕉你不能独自享用,我们要有福同享……”
那只金毛小猴眼睛黑溜溜的,耳朵又大又圆,嘴巴大大的,尾巴细长细长的,虽然比不上电视里的“美猴王”,但也很漂亮。我见金毛小猴已经把那根香蕉吃完了,就又向它扔了几根。这下猴山瞬间成了热闹的海洋,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围在一起争来抢去。那只金毛小猴也像学会了“七十二变”,一会儿被这只追,一会儿跟那只抢,一会儿躲到西边,一会儿又蹿到东边……
太阳快要落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不知道是吃饱了还是玩累了,小猴子们好像想要睡觉了。它们有的闭着眼睛趴在石头上,有的安静地躺在另一只猴子的腿上,还有的挂在树枝上摇摇欲坠,好像一不小心马上会掉下来。
看着小猴子们想要睡觉的样子,我想我们也该回家了。果然,爸爸提醒我们车已经来了。
坐在回家的车上,回味着和小猴子们相处的短暂时光,我盼望着能够有机会再次见到它们。
【改后再看】
修改后的习作显然比原文要精彩许多。修改文首先依据题目中的“看”字,写自己在猴山所看到的景物,接着慢慢过渡到“猴”字,并抓住金毛小猴这一代表来突出群猴的顽皮机灵,最后结尾以小作者的意犹未尽为全文画上圆满句号。通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让整个“看猴”情节生动有趣,最后的欲罢不能在照应开头的同时,也让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