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任务型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然而,当前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仍是事实,“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仍是一线英语教师需要切实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力求切题而新颖
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为了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往往要讲究一些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教师先领读单词,然后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他们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只是为了学这篇课文而学习。
尤其从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开始,学生要接触较长的阅读文章,如果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也会大大降低,使整堂课变得毫无生气,更谈不上有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八(下)Unit 6中的阅读文章“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并没有把单词和文章孤立地分割开来,而是把与课文有关的生词以图片的形式在多媒体里呈现出来。又如在教学该篇课文的开始,我展现了一幅新中国成立的图片,来教“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然后呈现中国的朝代年表及每个朝代的代表人物,教学生词dynasty和character等。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对中国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图片相结合来教学生词,使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更加牢固,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适时运用阅读技巧,精读泛读相结合
阅读理解是学生以阅读的形式对文本的解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重新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不能独占整个课堂,而是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基本掌握生词的基础上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我主张第一步进行泛读。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创设出宽松的阅读环境,在学生进行泛读之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进入一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心理境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在一种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感知阅读材料,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知识和心理铺垫。
第二步是精读。如在教学Unit 6 “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我在幻灯片上打印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这些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而且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启发和培养。
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对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倡导激发共同参与,归纳与朗读并重
教师要有意识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分析与理解,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内容,通过浏览全文,学生在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意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对文中的一些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有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学习,英语阅读教学就不会显得空洞。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时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选择朗读的方法和合作伙伴。这样既可以达到直接吸收语言和积累语言的效果,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写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使得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超越文本层面阅读,凸显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凸显创造。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有必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思想启迪性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积极参加讨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如果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就很难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其次,教师可在学生并不经意的地方设疑提问,引发学生议论。因为“疑”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致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不批评,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比如在学完Unit 6 “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些更高层次、能够扩展他们思维的、高于课本的问题,让他们探讨。如:How many Chinese dynasties can you think of?/How many famous characters from Chinese history can you think of?/Can you think of famous characters from the history of other countries?等。在讨论完毕后,给予适当的评价,由于老师的肯定,他们在今后的课堂中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五、适度扩大阅读面,丰富学生思维结构
爱德华·T·霍乌认为:“文化确定了人的存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知识是思维结构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知识的学习能开阔视野,促使思维结构更新和丰富,促成思维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学化。
阅读能力与文化素养关系密切。对我们来说,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他所不熟悉的语言写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地联系在一起”。要真正理解读物内容,提高英语阅读欣赏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多懂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英美等国家的背景知识,增加阅读训练时,要注意选材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留心观察,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学习途径,汲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和发展思维结构。
六、加强科学评价,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对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测试,传统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是让学生做一些客观题,即在文后列出数道选择题或对错题。事实证明,这种考核方法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学生所做的题目全对,也不能反映出他们真正的阅读水平,只能说明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做阅读题的技巧。
要改变学生这种“高分低能”的状况,就要对我们现行的单一的阅读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需要逐步建立一个评价项目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既保证考试的信度、效度,又允许一定程度灵活性与特殊性的多元化英语阅读评价新体系。学生阅读成绩评价应包括两部分,70%来自平时的评价(形成性评价),30%来自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伴随着整个课程的始终,从知识与理解(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推论(inference)、应用(application)、交流(communication)四个方面给学生一个成绩评价。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如:海报、辩论、制作英文网页、自编自演英语小品等,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关注阅读教学效率,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阅读教学效益高吗?”……把“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想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并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获得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才是切实高效的。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力求切题而新颖
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为了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往往要讲究一些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教师先领读单词,然后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他们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只是为了学这篇课文而学习。
尤其从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开始,学生要接触较长的阅读文章,如果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也会大大降低,使整堂课变得毫无生气,更谈不上有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八(下)Unit 6中的阅读文章“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并没有把单词和文章孤立地分割开来,而是把与课文有关的生词以图片的形式在多媒体里呈现出来。又如在教学该篇课文的开始,我展现了一幅新中国成立的图片,来教“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然后呈现中国的朝代年表及每个朝代的代表人物,教学生词dynasty和character等。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对中国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图片相结合来教学生词,使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更加牢固,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适时运用阅读技巧,精读泛读相结合
阅读理解是学生以阅读的形式对文本的解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重新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不能独占整个课堂,而是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基本掌握生词的基础上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我主张第一步进行泛读。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创设出宽松的阅读环境,在学生进行泛读之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进入一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心理境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在一种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感知阅读材料,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知识和心理铺垫。
第二步是精读。如在教学Unit 6 “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我在幻灯片上打印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这些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而且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启发和培养。
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对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倡导激发共同参与,归纳与朗读并重
教师要有意识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分析与理解,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内容,通过浏览全文,学生在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意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对文中的一些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有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学习,英语阅读教学就不会显得空洞。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时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选择朗读的方法和合作伙伴。这样既可以达到直接吸收语言和积累语言的效果,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写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使得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超越文本层面阅读,凸显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凸显创造。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有必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思想启迪性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积极参加讨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如果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就很难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其次,教师可在学生并不经意的地方设疑提问,引发学生议论。因为“疑”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致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不批评,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比如在学完Unit 6 “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些更高层次、能够扩展他们思维的、高于课本的问题,让他们探讨。如:How many Chinese dynasties can you think of?/How many famous characters from Chinese history can you think of?/Can you think of famous characters from the history of other countries?等。在讨论完毕后,给予适当的评价,由于老师的肯定,他们在今后的课堂中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五、适度扩大阅读面,丰富学生思维结构
爱德华·T·霍乌认为:“文化确定了人的存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知识是思维结构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知识的学习能开阔视野,促使思维结构更新和丰富,促成思维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学化。
阅读能力与文化素养关系密切。对我们来说,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他所不熟悉的语言写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地联系在一起”。要真正理解读物内容,提高英语阅读欣赏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多懂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英美等国家的背景知识,增加阅读训练时,要注意选材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留心观察,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学习途径,汲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和发展思维结构。
六、加强科学评价,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对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测试,传统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是让学生做一些客观题,即在文后列出数道选择题或对错题。事实证明,这种考核方法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学生所做的题目全对,也不能反映出他们真正的阅读水平,只能说明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做阅读题的技巧。
要改变学生这种“高分低能”的状况,就要对我们现行的单一的阅读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需要逐步建立一个评价项目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既保证考试的信度、效度,又允许一定程度灵活性与特殊性的多元化英语阅读评价新体系。学生阅读成绩评价应包括两部分,70%来自平时的评价(形成性评价),30%来自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伴随着整个课程的始终,从知识与理解(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推论(inference)、应用(application)、交流(communication)四个方面给学生一个成绩评价。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如:海报、辩论、制作英文网页、自编自演英语小品等,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关注阅读教学效率,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阅读教学效益高吗?”……把“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想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并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获得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才是切实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