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虚实实?妙笔生花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景物描写为什么一定要虚实结合
  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一篇题为《选择》的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选 择
  人生有无数次选择,但,不用怕。闭上眼,深呼吸,鼓起勇气,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起跑线。
  ——题记
  去,还是不去?一大早,老师便问我要不要去参加比赛,这让我进退维谷:去,怕自己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去,又怕错失良机。回到家后一直愁眉不展,父亲了解了缘由,不置可否,却驱车把我带到了原来常去的小山村。
  一下车,我愣住了:这还是原先那个冷清寂静的小山村吗?此刻,我才知道,阳春三月,大地也能轰然响亮起来:溪流在峡谷中游走,轰轰响;小鸟在树林里飞舞,喳喳叫;蜜蜂在花丛间劳作,嗡嗡响。太阳照在小麦上,麦叶油亮油亮;桃花映在池塘里,池塘粉亮粉亮;梨花开在篱笆上,篱笆银亮银亮。
  但这一切,都不如油菜花,一眼望去,金黄色的一片,美丽极了。近看,油菜花更是姿态万千。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绽开了黄黄的花瓣,盛开的油菜花可以看见中间那淡黄色的花蕊。油菜花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一走过去,就可以闻到一阵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原先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开了口:“看见了吧!这些花儿从不畏惧,她们面临着生长和继续埋没在泥土里的选择,但如果她们不选择成长,如今的我们还有机会看到这壮观的场面吗?她们知道,选择过后,等待着她们的便是风雨的洗礼,烈日的考验,可她们毅然选择了成长,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一个小小的比赛,如果连选择的勇气都没有,那你便连这些小小的花儿都不如呀!”
  是呀,举棋不定有什么用?优柔寡断有什么用?瞻前顾后又有什么用?不如像这油菜花,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的人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盛开,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小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油菜花,小作者也能仔细观察,抓住油菜花勇敢盛开的特点,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官,利用视觉、嗅觉等描摹出景物的外形、色彩、味道等,但我们总感觉作者只是实写,没有展开想象和联想,导致对油菜花的描写不够生动形象,文章的意境没有拓展,缺乏语音的美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不仅景物描写需要虚实结合,军事上更讲究虚实结合。《三国演义》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问:“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这段文字中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就是指没有常理,手段无所不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来迷惑对方上当。
  虚实结合指在寫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虚实结合,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又有对自己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自己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同学们可以认真琢磨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讲究景物描写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丰富感。而对于写作而言,就是为了追求生动形象、意境拓展、语音优美的表达效果。
  二、景物描写如何做到虚实结合
  1.虚实结合方法之一:浮想联翩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朱自清《绿》
  画线句就是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融情于景,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柳树的树干是笔直的,颜色是棕褐色的,但枝条一顺下垂,每根枝条都很光滑,枝条上坠满绿色的叶子,翠绿翠绿的。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学生作文《春天毕竟是春天》
  画线句就是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写出了柳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柳树是春天的标志以及柳树还蕴含美好祝愿的特点,赋予了柳树丰富的内涵,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2.虚实结合方法之二:以动衬静
  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其他文献
老邮筒站在大街上,已经好多年了。它感到很寂寞,因为好久都没有人向它肚子里投递信件了。是不是因为自己太老了?它看看自己的身体,因为经过太多的风吹雨淋,它身上绿色的油漆一块块剥落,露出里面的斑斑锈迹,看起来十分破旧。  “我虽然老了,可是还能干活呀!为什么没有人把信件交给我了呢?”老邮筒叹了口气。  这话被一只在树上玩耍的鹦鹉听到了,它跳到老邮筒的头上,说道:“老大哥,你太老土了,现在人们有了手机,还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大家知道我去哪里了吧!没错,我的假期就从海南的五指山上开始了。  但为什么说“峰遁雾中”呢?因为前一天晚上,一夜都是倾盆大雨,而我们又是早起早来,只见雾缠山上,山隐雾中。不过大雾也让海南原本燥热的天气变得清凉了许多,给予我们登山一些帮助。  我们走上了雨林栈道,景色十分优美,各种奇花异草都在其中,最壮观的是一棵百年榕树,树高百尺,势若登天;树之粗壮,三人合抱;树根之多,
我的姥姥家在山东省五莲县于里镇双山后村,村子南面有一条小河。  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小河清澈见底,清亮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河水里面的小石头都能看得很清楚。春、夏、秋三个季节,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河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玩着,村里的人们还在小河边洗衣服呢。冬天的时候,小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闪着晶莹的光,远远望去,就像一面明闪闪的镜子。  听妈妈说,后来,小河慢慢地变了,人们把一些废弃的垃圾扔到河里,河
摸羊毛
我从梦中醒来时,发现窗外有个黑影,竟是一只乌鸦。  “对不起,打扰了。”一个乌鸦男孩对我鞠了一躬,“我可不可以借你的蝴蝶结用一下……”乌鸦男孩小声说着。我不知道如何回应,因为这个蝴蝶结从来没离开我。  “我可以带你到我的世界去,蝴蝶结不会离开你的视线,一用完就立即还给你。”他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  乌鸦的世界?我犹豫着从枕头下面拿出一块手帕,一层一层地打开,里面是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散发着温暖的光泽
看图习作,关键在“看”,也就是观察画面。只有认真地观察,才能准确地理解,也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一般来说,对画面的观察,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我们都应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看。也就是先全面地看,概括地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细看画面上每一部分的情景,最后再对画面进行整体的认识。  在进行局部细致观察时也应是有顺序的。可以是从景到人、从远到近,
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当他们忧国忧民,或政治上失意之时,往往登高抒怀,排遣积压在胸中的郁闷愁苦,也多借清秋景物来烘托。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时所作的一首七律。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上下远近的景物,风急天高,猿啸悲哀;渚清沙白,众鸟飞回;落木萧萧,长
“每次离去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眼泪湿眼底”。每当我听到筷子兄弟唱《父亲》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  五年级的暑假,爸爸第一次让我参加夏令营。望着夏令营里面危险的项目,我有些退缩。“不行,要去锻炼自己!”爸爸的口气毫无商量余地。我极不情愿地收拾着行李,心里想,爸爸一点也不关心我。坐上去营地的车,爸爸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向水果摊走去,一会儿,他便拿着一些苹果兴冲冲地跑来,他把苹果
做任何事,都讲究开好头。作文开头,更是要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效。有道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作文能有一个好的开头,从“读”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亦会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之感;从“写”的角度来看,可以激发写作者的灵感,使作者更顺畅自然地完成作文。而什么样的开头才可以称之为“好”,却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不管有多少争议,古人的“凤头”说却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观点——这就是要
妈妈是谁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写的,术语叫作“作者”,也就是这本书的“妈妈”。《夏洛的网》的“妈妈”,是一位帅气的美国男人,名字叫作E·B·怀特,也叫作埃尔温·布鲁克斯·怀特,用英文这样写:Elwyn Brooks White,生于1899年,逝世于1985年。  怀特的主要工作,是为一本杂志《纽约客》写文章,他的文章“篇幅简短有力,文风文雅幽默”,在他为《纽约客》写作的12年里,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