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概括段落大意;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在阅读时,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 语文阅读 教学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理清作者思路之后,就可以概括段意了,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一)中心句作段意。有些文章的段落中心句在段首,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四段段首的“原野热闹非凡”一句就是它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在段中,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有的中心句在段尾。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有的段落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意思叫分散,几个句子分别表达几个不同的意思,但有主次,抓住主要句子的意思就能概括段意。有时,段落中几个句子并列,意思不分主次,要综合起来才能概括出段意来。段意的综合,再加上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就能概括出文章中心思想了。
阅读教学,既朗读、默读,也要静心思考,还要“动起笔来。要让学生边读边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或批注,优美语句要让学生摘抄或仿写,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逐步形成自主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 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册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
(三)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四、在阅读时,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
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的前提,是内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积累、体会、领悟,读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解决问题,吸取力量。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借助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读书。将一些有关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课文转变成一些生动的、负有戏剧性的影视形象储备在学生的脑中。像学《武松打虎》文章时,给他们介绍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后就让孩子自读,找出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摹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在脑中再现文中的形象。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按故事情节编演课本剧、演示等,如《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让学生读中悟,演中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让语言与形象相互转换,从而学会表达。
在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时,指导学生想象词语所表达的意境:如“急匆匆”、“蹑手蹑脚”可指导学生表演。“张冠李戴”、“雪中送炭”可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相关语句。尽量让静止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形象,让文章内容“活”起来。
五、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三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关键词 小学 语文阅读 教学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理清作者思路之后,就可以概括段意了,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一)中心句作段意。有些文章的段落中心句在段首,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四段段首的“原野热闹非凡”一句就是它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在段中,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有的中心句在段尾。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有的段落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意思叫分散,几个句子分别表达几个不同的意思,但有主次,抓住主要句子的意思就能概括段意。有时,段落中几个句子并列,意思不分主次,要综合起来才能概括出段意来。段意的综合,再加上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就能概括出文章中心思想了。
阅读教学,既朗读、默读,也要静心思考,还要“动起笔来。要让学生边读边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或批注,优美语句要让学生摘抄或仿写,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逐步形成自主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 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册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
(三)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四、在阅读时,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
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的前提,是内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积累、体会、领悟,读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解决问题,吸取力量。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借助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读书。将一些有关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课文转变成一些生动的、负有戏剧性的影视形象储备在学生的脑中。像学《武松打虎》文章时,给他们介绍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后就让孩子自读,找出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摹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在脑中再现文中的形象。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按故事情节编演课本剧、演示等,如《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让学生读中悟,演中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让语言与形象相互转换,从而学会表达。
在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时,指导学生想象词语所表达的意境:如“急匆匆”、“蹑手蹑脚”可指导学生表演。“张冠李戴”、“雪中送炭”可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相关语句。尽量让静止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形象,让文章内容“活”起来。
五、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三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