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西门一带——慢生活在这里同时提供传统市井与年轻时尚两个范本,呈现出独特的生活氛围。
不少有趣的店铺散落其中:既有传统的市井小吃、大排档,也有咖啡馆、家庭旅馆、创意工作室和私房菜馆;既有外墙斑驳的公寓楼,也有欧式风格的华侨别墅。这里容纳不同类型的人群:公园里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妇女,担茯苓糕和豆花的小贩,拍婚纱照的小夫妻,拍电视剧的摄制组,穿复古衬衫的小清新,衣着讲究的咖啡客、食客,甚至是投资人、探花者和自游客。从80多岁的老人到20岁的文艺青年,都能在这里怡然自得。
公园西门一带,即是中山公园的西面,4条主要街道——公园西路、斗西路、溪岸路、华新路——没有明确的方向,不是从北到南绕圈圈,就是从西到东绕圈圈,它们彼此互相连接交错,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一片街区。这里是老城区的一部分,虽称不上是一级核心区(轮渡、中山路),至少也排行在前三名。一直以来,安静的环境是大多数人爱上这里的理由。这里听不见车声,从公园延伸而来的庞大绿意将整个街区笼罩,既能在夏天提供荫蔽,也能让冬天的阳光随意穿透。洋紫荆树和炮仗花会在一年中的某几个时段集中爆发,让这里变身厦门最美的落花大道。距离最近的高层商住楼故宫裕景、美仁宫大厦、光明大厦就在一两条街巷以外,于天际线若隐若无,BRT远远从紫荆花里飘忽来去,这些好似几米笔下的漫画场景,在视觉上提醒着这个片区依然身处闹市。
老城区特有的四通八达让这个片区变得十分便利:比如从公园西门正对的斗西路走上5分钟,就到了厦禾路的BRT;从公园西门经溪岸路一直走,如果不是贪看花市的花花草草,只要10分钟便到了市府大道的公交车站;沿着公园西门的陡坡往上走10分钟,便是公园南路与中山路交汇的顶端。即便随意走,这里套肠一样的小路也总能把你送到附近任意一个主干道。便利还体现这里拥有最完备的社区配套,整个区域拥有一个公园、一家口腔医院、两个菜市场、两所小学、三家幼儿园,以及一个步入老年但依然在使用的人民体育场,简直是理想社区的范本。
现在,在这些诱人的条件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条件:华新路。一片由50多幢风格各异的欧式别墅构成的路段,是厦门政府于1957年特意为返乡华侨安家置业而兴建的华侨新村,是与鼓浪屿、南华路并重的三大老别墅群落。自从2007年,这里出现了第一家成功的别墅改造案例“32HOW”,华新路就成了厦门的文创地标,甚至在2008年被时尚杂志选入中国10大时尚地标。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如今有近半数的别墅改造成不同的形态开门营业。
那些背着相机,穿复古衬衫的文艺青年来到这个片区,十有八九拿着在文艺小店买到的手绘地图,上面标满了华新路上的消费信息。这里有三家旅馆、三家生活理疗馆、四家餐厅、一家概念书店、一家酒吧、一家红酒馆、数家咖啡馆,凭着这份地图,文艺青年们仅能找到作为文艺地标而存在的华新路,却很难真正认识这个片区。
事实上,这份地图遗漏了这里之所以成为文艺地标的各种信息。比如,如何在这片别墅林立的地区找到一家待转的别墅,它们每月的租金是多少,租约可以签几年,华侨房东如何才能联系上、是否易主,邻居们是否好相处……要学到这些学问,外地人需要看另一幅地图。
地图的拥有者,是这个片区的中介吴阿姨。吴阿姨是这一代出了名的房产经纪人,夫家在这个片区居住了大半辈子,随着别墅主人陆续出国,房屋的租售就由这个彼此相熟的街坊打理。光凭抽象的门牌号,吴阿姨就能在脑子里轻松组织出一幅清晰的方位图,不光如此,五十几个门牌号还能按租金高低重新排列。
90年代这里租金便宜却没有市场,倒是几家幼儿园看重这里环境清幽又相对独立,以千元的租金就租下三层楼、带院子的别墅经营到现在。在时隔20多年的今时今日,正在装修的三两家等待开张的新店租金在2-3万之间浮动,这对经营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40元一杯的咖啡、60元一壶且不续杯的红茶、98元的双人下午茶、人均100元的私房菜、几百元至上万元一瓶的红酒、甚至上万元一次的身体理疗,可以看出这里的消费水平。但作为投资人们撑门面的私人会所,这样的租金可比高档写字楼便宜许多。
还有一幅地图是对华新路社区的幻想地图,它通常几日一变甚至一日一变,用黑色钢笔画在随便什么餐巾纸上。拥有者是这个片区第一个别墅改造案例——32HOW创意院落——的创始人之一杨函憬。他在这个片区生活了6年,是这个片区新晋居民的代表,他说“这个片区的理想居民们自己就是上帝,要有什么,就有什么”,他甚至给这个片区起了个文艺的名字叫“浮云城神马路”,在他那张幻想地图上“浮云城神马路”是这样的:“神马路有很棒的Cherry 32 Cafe,那是因为这里的创意人需要灵感;神马路还有Morning Call红茶馆,那是因为照顾到有的人不喝咖啡同时又不想喝老夫子式的茶;神马路有一个珍藏时间的葡萄酒馆,那是因为这里实在需要一个地方回味过去;神马路有叶怡兰的PEKOE美食杂货铺,那是因为贪杯的人必然贪吃;神马路又有了海鸥食堂和花现沙茶面,那是因为中午的人们老是为吃什么发愁;神马路又有了旅馆,那是因为旅人们都想住到这片风景里听晚上此起彼伏的狗叫和早晨的鸟鸣;神马路又有了新的创意中心,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想来这里工作和生活;神马路有了外星球日报,那是因为这里实在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上头条;神马路有了Dream Club,那是因为这里的梦想家越来越多……”因此,在这里生活的6年时间里,他陆续把幻想地图上的内容都实践了一遍,虽然大多数都变成了浮云,但理想与商业的较量已然在这个片区深深根植,不停有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这里践行梦想,瑜伽馆、独立书店、精品旅馆、小酒吧、花砖工作室、旧物杂货店等新业态的出现,赋予了公园西门这一带新兴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生态。
这股基于生活方式的文创风潮以华新路老别墅为圆点,迅速向公园西门的周边辐射开来,但难得的是,这里原本有的本土小店并未因此而受影响,照例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例如那家有着70年历史的西门土笋冻、挂着春卷招牌的面线糊店、厦门传统馅饼店、只卖素食的妈妈爱心小吃店、紫砂壶铺面、茶叶店、白铁皮加工作坊、小卖部、卤料摊……这里的原住民会静静观察新面孔,他们不在乎是什么样性质的店来到社区,因为这里有自己的生态。原住民、商家、文创店老板、不同阶层消费群体,在这里和谐共处并彼此交汇。 但真正决定了这一片区生活方式的,却是这里近百年不变的老厦门生活。
对于老厦门人来说,这里的人气开始于中山公园建成的1930年。1927年,年轻的民国政府大有建设现代城市的决心,开始在厦门老城墙外建公园、铺公路,便有了今天的中山公园。原先住在这片的245户人家就近安置到公园东门附近,百家结社,便是百家村的由来。而与之相对的公园西门,史料虽未做说明,但生长于此的老厦门人心里都有幅清晰的影像:从贩夫走卒的简陋搭盖到自然形成的花鸟市场,这里一度是厦门最繁华和时髦的地方。如今你仍能从溪岸路蜿蜒的花市,以及斗西路上各色古早小吃摊的热闹里,找寻到那种称之为“传统”的时光。在各家各户门口支起的简易茶桌上,它甚至还可以被触摸与细细品味。
通常这类茶桌的布置很简单,一个可以折叠的小方桌(有的干脆以方凳替代)、一个盛水的茶盘、一把茶壶、几盏茶杯,不管是茶叶店、花店还是食杂店,只要支上这么个茶桌,老朋友老街坊就会不请自来。挨着公园东门口的那家花店,几个老伯清一色的浅色格子睡衣,就着茶桌就“话仙”起来;隔壁街食杂店的老板和朋友围坐在茶桌前打牌,若是顾客登门,必须大声叫喊才能把他招呼进店里为你服务;一旁卖手工馅饼的阿姨,索性摆上盒10元的海堤牌铁观音让顾客自斟自饮,自己则在烤箱与店面间转转不停;公园西路上那个买鸟的“鸟叔”,开了十几年的小店,就支了十几年的茶桌,三五好友从闽南方言聊到“鸟语”……以公园西门为起点,绕着溪岸路与斗西路走上一圈,这样的茶桌你随便就能遇见二三十个,茶桌上街长里短与闽南方言此起彼伏,原本就窄小的街道显得更加曲折蜿蜒。这类茶桌都是开放性的,对闲逛至此的陌生人也不排斥,只要你愿意坐下,老板就一定会热情招呼你喝茶。这是厦门市井社交最常见的形态之一。
你可以在这片街区花3.5元吃一个春卷,一碗面线糊也不过5元,溪岸路阿矮大排档的海鲜大餐看你怎么点了,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你可以花5元钱去公园的动物园看看孔雀,也可以买一份传统绿豆馅饼当伴手礼。你还可以一分钱不花在公园里散步,在华新路的老别墅间拍照,在斗西路看绚烂的紫荆花。南音阁不定时的南音演出通常也是免费,就看你碰不碰的上了。
在这个生活片区,最显眼之处往往隐藏着一些人们不容察觉的东西。巷子蜿蜒的机理中充满褶皱,将之熨平开来,便是延展不尽的图景。
人们每天从溪岸路过斗西路到公园西门,但极少人有记得一个每天和白色波斯猫为伴的老人。他喜欢穿着军大衣,在家门口的木椅子上反复讲述六十几年前他参与抢运伤员的那场解放厦门的战役,但大多数时候,听众只有那只与他相伴十年的波斯猫。不幸的是,这只八斤的大猫在一年前被人盗走之后,老人每天的反复的讲述就变成了自言自语的絮絮叨叨。就在老人散步的这条路上,那家著名的素食店客来客往,众多熟客之一便是朱熹的第26代孙,他经常在这个片区的瑜伽工作室义务给人们上国学课。与素食店相隔不到两个铺面的距离,一幢三层楼的红砖楼房与这一带的公寓楼都不一样。
它被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公寓房窘迫地夹在巷子拐角处,只一面朝街,七个一模一样的水泥窄楼梯幽深地通向建筑的内部,这幢楼因此被形象地叫做七间楼。站在街中央,人们经常可以望见二楼门楣上的欧式浮雕,以及老旧露台上晒太阳的古稀老人。据住在这里的老人家说,建筑建于日本占领时期的1930年代,原先是日本人的居所,解放后收归厦门政府成为公租房。在中山公园刚建好的那几十年里,这幢楼几乎是这附近最高的也是最体面的建筑。
几个上年纪的阿姨坐在楼下的小茶摊喝茶。 抬手饮茶的起落间,她们从这幢楼所在的地方往东望出去,鲜花满溢的溪岸路,冬日的阳光晒得正暖;往西望去,华新路老别墅总是在不同投资人手里不断换着花样。面对将来,她们茫然而陌生,但面对过去她们熟悉亲切。
当目光穿透街两旁菩提树闪烁着阳光的心形叶片,她们又看到了那些过去的景象:那里是曾经探险过的楼房,她们可以看到记忆中房间的布置,以及藏在门口窗户边的钥匙,那时没人真心上锁;那里是没有被公路破坏的带溪(溪岸路由此溪而得名),她们的母亲们每天都要去溪头边洗衣服边话家常;那里是有着水泥裂缝的街道,每到涨潮时,她们便会趴在上面看海水涨起,直到海水淹到一旁的住家和店面,大人往往因此而烦恼,而尚在幼年的她们却是乐趣无穷;那里是曾经赤脚跑过的中山公园,亭子和猴山最好玩耍,公园池水里的鱼胖得大过萝卜;那里是曾经读书的园南小学,发布空袭警报的钟楼和陈化成的祠堂也在那里;那里是讲古场和市场,与讲古艺人同样能说会道的还有会做生意的米店老板。那时,位于这里两站路的袁厝就已经是农村了,到鼓浪屿的路就像是一次漫长的海上旅行,充满着各种危险,船票只要3分钱。
今天,在同一个坐标点,街巷的人多了,车多了,没有改变的是生活里的内容和节奏,她们依旧每日下午聚在家门口的茶摊,就着传统的麻糍和贡糖,喝着闽南功夫茶。所谓的小资情调在天生熟谙慢调生活的老厦门人看来,只不过是时新的某种商业样式,是附着在这个生活片区之上的时鲜花样,真正的日子总是在一种温吞的闽南腔调里悠然度过。
店铺推荐
32HOW
如今32HOW已成为了厦门时尚的创意地,有讲座和展览,当然还有咖啡。这里提供地道的产地咖啡——Cherry传奇系列咖啡,这个系列是采自全球各顶级产区的生豆,并经国际咖啡协会鉴定等级的咖啡豆,同时还可以品尝到牙买加国宝蓝山、夏威夷可娜、波多黎各、也门等在全球排名前列的产区咖啡。店员会详细向你解释,就好像上了一堂咖啡入门课。
地址:华新路32号 电话:0592- 2916511
妈妈爱心小吃店
是家干净实惠的素菜馆,主营全素的面食和饺子,店面虽小打的却是健康牌:自磨香油、不用味精、不用转基因蔬菜,最重要的是价格不贵。店里的素肉据老板介绍是大豆蛋白做的,销量非常好,口味确实不错。
地址:斗西路50号(近西门土笋冻) 电话:0592-2117877
阿矮海鲜大排档
阿矮海鲜大排档早年出身轮渡第一码头的排档区,也算是师出名门,厦门老字号的元老大排档之一。虽几易其址,但一直以来却有不少忠实拥趸跟随。现在的地址与中山公园一墙之隔,是幢有花砖铺地的老房子。店里菜色总体稳定,酱油水鱿鱼、鱼肚炒酸笋、炸海蛎等是招牌菜,颇具自家特色。
地址:公园北路40号(近溪岸路) 电话:0592-2042003
不在书店
不在书店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它藏身于华新路一座花园老别墅内。书店布局很是特别,空间错落,动静相宜,到处摆满的老物件使得整个书店都流淌着时光的味道。目前1万多册的存书量里有不少是旧书。除了书籍,这里还提供咖啡等饮品和餐食,菜单上的菜品名字全都跟书名挂上钩:如点击率最高的“列宁格勒牛仔骨”和“夺命土豆泥”。书店不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展览。
地址:华新路13号 电话: 0592—2050813
微博:不在书店 @oncebookstore
西门土笋冻
土笋冻是厦门的经典小吃——土笋即“沙虫”,熬煮冷却后成“果冻状”,口感清脆,味美甘甜。“西门土笋冻” 有70多年的历史,从早年的挑担子起家到目前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场所虽然不大生意却甚红火,这一带的居民都是该店多年的老顾客。该店老板廖天河的手艺是从其父亲家传而来,取料严格,工艺传统,可谓正宗的厦门土笋冻。店里的土笋冻不放在冰箱,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土箱子加冰块,吃时配上黄瓜、生姜、花生酱、上好的酱油,配呛鼻的土芥茉和本地甜辣酱,很是可口。
地址:斗西路33号 电话:0592- 5326621 0592- 5326631
良筑,生活方式酒店
这幢老别墅改造的精品酒店,藏身于安静的华新路中央。八间客房分别提供了八种生活主题:有植物为主题的茉莉花房,有旧物与老花砖构成旧物主题馆,有红酒与电影,有黑胶与摄影,以及有着星空投影的“没时间旅行社”和一屋子书籍作伴的“生活家书房”。你将和院子里50年的枇杷树、鸳鸯茉莉以及众多花草一起享受潇洒阳光。空手而归不是这里的待客之道,为此主人总是有所准备。一宿良宵,一杯良茶,只等你来。
地址:华新路22号 电话:0592-2071322
不少有趣的店铺散落其中:既有传统的市井小吃、大排档,也有咖啡馆、家庭旅馆、创意工作室和私房菜馆;既有外墙斑驳的公寓楼,也有欧式风格的华侨别墅。这里容纳不同类型的人群:公园里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妇女,担茯苓糕和豆花的小贩,拍婚纱照的小夫妻,拍电视剧的摄制组,穿复古衬衫的小清新,衣着讲究的咖啡客、食客,甚至是投资人、探花者和自游客。从80多岁的老人到20岁的文艺青年,都能在这里怡然自得。
公园西门一带,即是中山公园的西面,4条主要街道——公园西路、斗西路、溪岸路、华新路——没有明确的方向,不是从北到南绕圈圈,就是从西到东绕圈圈,它们彼此互相连接交错,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一片街区。这里是老城区的一部分,虽称不上是一级核心区(轮渡、中山路),至少也排行在前三名。一直以来,安静的环境是大多数人爱上这里的理由。这里听不见车声,从公园延伸而来的庞大绿意将整个街区笼罩,既能在夏天提供荫蔽,也能让冬天的阳光随意穿透。洋紫荆树和炮仗花会在一年中的某几个时段集中爆发,让这里变身厦门最美的落花大道。距离最近的高层商住楼故宫裕景、美仁宫大厦、光明大厦就在一两条街巷以外,于天际线若隐若无,BRT远远从紫荆花里飘忽来去,这些好似几米笔下的漫画场景,在视觉上提醒着这个片区依然身处闹市。
老城区特有的四通八达让这个片区变得十分便利:比如从公园西门正对的斗西路走上5分钟,就到了厦禾路的BRT;从公园西门经溪岸路一直走,如果不是贪看花市的花花草草,只要10分钟便到了市府大道的公交车站;沿着公园西门的陡坡往上走10分钟,便是公园南路与中山路交汇的顶端。即便随意走,这里套肠一样的小路也总能把你送到附近任意一个主干道。便利还体现这里拥有最完备的社区配套,整个区域拥有一个公园、一家口腔医院、两个菜市场、两所小学、三家幼儿园,以及一个步入老年但依然在使用的人民体育场,简直是理想社区的范本。
现在,在这些诱人的条件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条件:华新路。一片由50多幢风格各异的欧式别墅构成的路段,是厦门政府于1957年特意为返乡华侨安家置业而兴建的华侨新村,是与鼓浪屿、南华路并重的三大老别墅群落。自从2007年,这里出现了第一家成功的别墅改造案例“32HOW”,华新路就成了厦门的文创地标,甚至在2008年被时尚杂志选入中国10大时尚地标。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如今有近半数的别墅改造成不同的形态开门营业。
那些背着相机,穿复古衬衫的文艺青年来到这个片区,十有八九拿着在文艺小店买到的手绘地图,上面标满了华新路上的消费信息。这里有三家旅馆、三家生活理疗馆、四家餐厅、一家概念书店、一家酒吧、一家红酒馆、数家咖啡馆,凭着这份地图,文艺青年们仅能找到作为文艺地标而存在的华新路,却很难真正认识这个片区。
事实上,这份地图遗漏了这里之所以成为文艺地标的各种信息。比如,如何在这片别墅林立的地区找到一家待转的别墅,它们每月的租金是多少,租约可以签几年,华侨房东如何才能联系上、是否易主,邻居们是否好相处……要学到这些学问,外地人需要看另一幅地图。
地图的拥有者,是这个片区的中介吴阿姨。吴阿姨是这一代出了名的房产经纪人,夫家在这个片区居住了大半辈子,随着别墅主人陆续出国,房屋的租售就由这个彼此相熟的街坊打理。光凭抽象的门牌号,吴阿姨就能在脑子里轻松组织出一幅清晰的方位图,不光如此,五十几个门牌号还能按租金高低重新排列。
90年代这里租金便宜却没有市场,倒是几家幼儿园看重这里环境清幽又相对独立,以千元的租金就租下三层楼、带院子的别墅经营到现在。在时隔20多年的今时今日,正在装修的三两家等待开张的新店租金在2-3万之间浮动,这对经营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40元一杯的咖啡、60元一壶且不续杯的红茶、98元的双人下午茶、人均100元的私房菜、几百元至上万元一瓶的红酒、甚至上万元一次的身体理疗,可以看出这里的消费水平。但作为投资人们撑门面的私人会所,这样的租金可比高档写字楼便宜许多。
还有一幅地图是对华新路社区的幻想地图,它通常几日一变甚至一日一变,用黑色钢笔画在随便什么餐巾纸上。拥有者是这个片区第一个别墅改造案例——32HOW创意院落——的创始人之一杨函憬。他在这个片区生活了6年,是这个片区新晋居民的代表,他说“这个片区的理想居民们自己就是上帝,要有什么,就有什么”,他甚至给这个片区起了个文艺的名字叫“浮云城神马路”,在他那张幻想地图上“浮云城神马路”是这样的:“神马路有很棒的Cherry 32 Cafe,那是因为这里的创意人需要灵感;神马路还有Morning Call红茶馆,那是因为照顾到有的人不喝咖啡同时又不想喝老夫子式的茶;神马路有一个珍藏时间的葡萄酒馆,那是因为这里实在需要一个地方回味过去;神马路有叶怡兰的PEKOE美食杂货铺,那是因为贪杯的人必然贪吃;神马路又有了海鸥食堂和花现沙茶面,那是因为中午的人们老是为吃什么发愁;神马路又有了旅馆,那是因为旅人们都想住到这片风景里听晚上此起彼伏的狗叫和早晨的鸟鸣;神马路又有了新的创意中心,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想来这里工作和生活;神马路有了外星球日报,那是因为这里实在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上头条;神马路有了Dream Club,那是因为这里的梦想家越来越多……”因此,在这里生活的6年时间里,他陆续把幻想地图上的内容都实践了一遍,虽然大多数都变成了浮云,但理想与商业的较量已然在这个片区深深根植,不停有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这里践行梦想,瑜伽馆、独立书店、精品旅馆、小酒吧、花砖工作室、旧物杂货店等新业态的出现,赋予了公园西门这一带新兴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生态。
这股基于生活方式的文创风潮以华新路老别墅为圆点,迅速向公园西门的周边辐射开来,但难得的是,这里原本有的本土小店并未因此而受影响,照例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例如那家有着70年历史的西门土笋冻、挂着春卷招牌的面线糊店、厦门传统馅饼店、只卖素食的妈妈爱心小吃店、紫砂壶铺面、茶叶店、白铁皮加工作坊、小卖部、卤料摊……这里的原住民会静静观察新面孔,他们不在乎是什么样性质的店来到社区,因为这里有自己的生态。原住民、商家、文创店老板、不同阶层消费群体,在这里和谐共处并彼此交汇。 但真正决定了这一片区生活方式的,却是这里近百年不变的老厦门生活。
对于老厦门人来说,这里的人气开始于中山公园建成的1930年。1927年,年轻的民国政府大有建设现代城市的决心,开始在厦门老城墙外建公园、铺公路,便有了今天的中山公园。原先住在这片的245户人家就近安置到公园东门附近,百家结社,便是百家村的由来。而与之相对的公园西门,史料虽未做说明,但生长于此的老厦门人心里都有幅清晰的影像:从贩夫走卒的简陋搭盖到自然形成的花鸟市场,这里一度是厦门最繁华和时髦的地方。如今你仍能从溪岸路蜿蜒的花市,以及斗西路上各色古早小吃摊的热闹里,找寻到那种称之为“传统”的时光。在各家各户门口支起的简易茶桌上,它甚至还可以被触摸与细细品味。
通常这类茶桌的布置很简单,一个可以折叠的小方桌(有的干脆以方凳替代)、一个盛水的茶盘、一把茶壶、几盏茶杯,不管是茶叶店、花店还是食杂店,只要支上这么个茶桌,老朋友老街坊就会不请自来。挨着公园东门口的那家花店,几个老伯清一色的浅色格子睡衣,就着茶桌就“话仙”起来;隔壁街食杂店的老板和朋友围坐在茶桌前打牌,若是顾客登门,必须大声叫喊才能把他招呼进店里为你服务;一旁卖手工馅饼的阿姨,索性摆上盒10元的海堤牌铁观音让顾客自斟自饮,自己则在烤箱与店面间转转不停;公园西路上那个买鸟的“鸟叔”,开了十几年的小店,就支了十几年的茶桌,三五好友从闽南方言聊到“鸟语”……以公园西门为起点,绕着溪岸路与斗西路走上一圈,这样的茶桌你随便就能遇见二三十个,茶桌上街长里短与闽南方言此起彼伏,原本就窄小的街道显得更加曲折蜿蜒。这类茶桌都是开放性的,对闲逛至此的陌生人也不排斥,只要你愿意坐下,老板就一定会热情招呼你喝茶。这是厦门市井社交最常见的形态之一。
你可以在这片街区花3.5元吃一个春卷,一碗面线糊也不过5元,溪岸路阿矮大排档的海鲜大餐看你怎么点了,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你可以花5元钱去公园的动物园看看孔雀,也可以买一份传统绿豆馅饼当伴手礼。你还可以一分钱不花在公园里散步,在华新路的老别墅间拍照,在斗西路看绚烂的紫荆花。南音阁不定时的南音演出通常也是免费,就看你碰不碰的上了。
在这个生活片区,最显眼之处往往隐藏着一些人们不容察觉的东西。巷子蜿蜒的机理中充满褶皱,将之熨平开来,便是延展不尽的图景。
人们每天从溪岸路过斗西路到公园西门,但极少人有记得一个每天和白色波斯猫为伴的老人。他喜欢穿着军大衣,在家门口的木椅子上反复讲述六十几年前他参与抢运伤员的那场解放厦门的战役,但大多数时候,听众只有那只与他相伴十年的波斯猫。不幸的是,这只八斤的大猫在一年前被人盗走之后,老人每天的反复的讲述就变成了自言自语的絮絮叨叨。就在老人散步的这条路上,那家著名的素食店客来客往,众多熟客之一便是朱熹的第26代孙,他经常在这个片区的瑜伽工作室义务给人们上国学课。与素食店相隔不到两个铺面的距离,一幢三层楼的红砖楼房与这一带的公寓楼都不一样。
它被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公寓房窘迫地夹在巷子拐角处,只一面朝街,七个一模一样的水泥窄楼梯幽深地通向建筑的内部,这幢楼因此被形象地叫做七间楼。站在街中央,人们经常可以望见二楼门楣上的欧式浮雕,以及老旧露台上晒太阳的古稀老人。据住在这里的老人家说,建筑建于日本占领时期的1930年代,原先是日本人的居所,解放后收归厦门政府成为公租房。在中山公园刚建好的那几十年里,这幢楼几乎是这附近最高的也是最体面的建筑。
几个上年纪的阿姨坐在楼下的小茶摊喝茶。 抬手饮茶的起落间,她们从这幢楼所在的地方往东望出去,鲜花满溢的溪岸路,冬日的阳光晒得正暖;往西望去,华新路老别墅总是在不同投资人手里不断换着花样。面对将来,她们茫然而陌生,但面对过去她们熟悉亲切。
当目光穿透街两旁菩提树闪烁着阳光的心形叶片,她们又看到了那些过去的景象:那里是曾经探险过的楼房,她们可以看到记忆中房间的布置,以及藏在门口窗户边的钥匙,那时没人真心上锁;那里是没有被公路破坏的带溪(溪岸路由此溪而得名),她们的母亲们每天都要去溪头边洗衣服边话家常;那里是有着水泥裂缝的街道,每到涨潮时,她们便会趴在上面看海水涨起,直到海水淹到一旁的住家和店面,大人往往因此而烦恼,而尚在幼年的她们却是乐趣无穷;那里是曾经赤脚跑过的中山公园,亭子和猴山最好玩耍,公园池水里的鱼胖得大过萝卜;那里是曾经读书的园南小学,发布空袭警报的钟楼和陈化成的祠堂也在那里;那里是讲古场和市场,与讲古艺人同样能说会道的还有会做生意的米店老板。那时,位于这里两站路的袁厝就已经是农村了,到鼓浪屿的路就像是一次漫长的海上旅行,充满着各种危险,船票只要3分钱。
今天,在同一个坐标点,街巷的人多了,车多了,没有改变的是生活里的内容和节奏,她们依旧每日下午聚在家门口的茶摊,就着传统的麻糍和贡糖,喝着闽南功夫茶。所谓的小资情调在天生熟谙慢调生活的老厦门人看来,只不过是时新的某种商业样式,是附着在这个生活片区之上的时鲜花样,真正的日子总是在一种温吞的闽南腔调里悠然度过。
店铺推荐
32HOW
如今32HOW已成为了厦门时尚的创意地,有讲座和展览,当然还有咖啡。这里提供地道的产地咖啡——Cherry传奇系列咖啡,这个系列是采自全球各顶级产区的生豆,并经国际咖啡协会鉴定等级的咖啡豆,同时还可以品尝到牙买加国宝蓝山、夏威夷可娜、波多黎各、也门等在全球排名前列的产区咖啡。店员会详细向你解释,就好像上了一堂咖啡入门课。
地址:华新路32号 电话:0592- 2916511
妈妈爱心小吃店
是家干净实惠的素菜馆,主营全素的面食和饺子,店面虽小打的却是健康牌:自磨香油、不用味精、不用转基因蔬菜,最重要的是价格不贵。店里的素肉据老板介绍是大豆蛋白做的,销量非常好,口味确实不错。
地址:斗西路50号(近西门土笋冻) 电话:0592-2117877
阿矮海鲜大排档
阿矮海鲜大排档早年出身轮渡第一码头的排档区,也算是师出名门,厦门老字号的元老大排档之一。虽几易其址,但一直以来却有不少忠实拥趸跟随。现在的地址与中山公园一墙之隔,是幢有花砖铺地的老房子。店里菜色总体稳定,酱油水鱿鱼、鱼肚炒酸笋、炸海蛎等是招牌菜,颇具自家特色。
地址:公园北路40号(近溪岸路) 电话:0592-2042003
不在书店
不在书店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它藏身于华新路一座花园老别墅内。书店布局很是特别,空间错落,动静相宜,到处摆满的老物件使得整个书店都流淌着时光的味道。目前1万多册的存书量里有不少是旧书。除了书籍,这里还提供咖啡等饮品和餐食,菜单上的菜品名字全都跟书名挂上钩:如点击率最高的“列宁格勒牛仔骨”和“夺命土豆泥”。书店不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展览。
地址:华新路13号 电话: 0592—2050813
微博:不在书店 @oncebookstore
西门土笋冻
土笋冻是厦门的经典小吃——土笋即“沙虫”,熬煮冷却后成“果冻状”,口感清脆,味美甘甜。“西门土笋冻” 有70多年的历史,从早年的挑担子起家到目前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场所虽然不大生意却甚红火,这一带的居民都是该店多年的老顾客。该店老板廖天河的手艺是从其父亲家传而来,取料严格,工艺传统,可谓正宗的厦门土笋冻。店里的土笋冻不放在冰箱,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土箱子加冰块,吃时配上黄瓜、生姜、花生酱、上好的酱油,配呛鼻的土芥茉和本地甜辣酱,很是可口。
地址:斗西路33号 电话:0592- 5326621 0592- 5326631
良筑,生活方式酒店
这幢老别墅改造的精品酒店,藏身于安静的华新路中央。八间客房分别提供了八种生活主题:有植物为主题的茉莉花房,有旧物与老花砖构成旧物主题馆,有红酒与电影,有黑胶与摄影,以及有着星空投影的“没时间旅行社”和一屋子书籍作伴的“生活家书房”。你将和院子里50年的枇杷树、鸳鸯茉莉以及众多花草一起享受潇洒阳光。空手而归不是这里的待客之道,为此主人总是有所准备。一宿良宵,一杯良茶,只等你来。
地址:华新路22号 电话:0592-207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