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呵护 智慧的引领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一的听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叙述的是一个拉小提琴的青年人,在所谓的“耳聋”老人的精心呵护下,从拉小提琴“像在拉床腿”成为能在“各种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变化,告诉人们,老人做“唯一的听众”,是在用心灵呵护青年,用智慧引领青年。为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老人对“我”的呵护和关爱,“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在初读感知、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亲近人物,感受人物的内心,触摸人物的情感,让学生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
  一、在心理揣摩中感受青年对音乐的喜爱
  父亲和妹妹的嘲笑虽然使“我”十分沮丧,但“我”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可见,对音乐的爱,是“我”成功的条件之一。为此,可借助文本语言向形象画面的转化,引导学生具体而真切地感受“我”对音乐的挚爱。
  1?郾在“沮丧”中感受不舍。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可谓实话实说,却给了“我”打击,“使我感到十分沮丧”,“不敢在家里练琴”。这种沮丧,恰恰反映了“我”对小提琴的爱,否则,“我”便会无动于衷,毫不在意。而“我”一方面十分沮丧,一方面则另想办法,足见“我”对小提琴的喜爱。为感受这一点,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中想象,读中思考:①父亲和妹妹的评价,是真是假,从何处可见?这告诉我们什么?——抓住简直、白痴、数次折磨、就像锯床腿等词语,感受“我”拉小提琴的笨拙,感受“我”音乐天赋的缺乏。②面对这样的评价,一般人会选择放弃,而“我”没有如此,“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根据选择,外化心理,感受“我”沮丧中的执著。
  2?郾在“转移”中感受挚爱。为避免对家人的干扰,“我”转移到森林里,足见“我”对小提琴的喜爱。这一点,第2自然段作了详细叙述。为此,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①如果是你,从家人语言中感受到自己音乐天赋的缺乏,会有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设身处地,自由表述,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析,知难而退是一种选择,这是无奈的回避;知难而进是一种选择,这是积极的进取。②文中的“我”知难而进,请你读读有关句子,边读边想:由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画面中的“我”会想些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走进语境,想象画面,具体感受:由“蹑手蹑脚”感受“我”小心翼翼,提心吊胆,不想惊动家人。“我”可能在想:既然嫌我拉得不好,我不妨碍你们,我去森林里。由神圣感、仿佛、站好、庄重、隆重等词感受“我”选择的慎重和神圣,内心的激动和神秘;感受“我”对音乐的痴迷和执著:这是何等神圣的时刻,何等隆重的场面。
  二、在人物亲近中感受老人对青年的呵护
  “耳聋”老人对“我”的引领,是“我”战胜困难、得以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老人对“我”的引领,主要表现在她慈祥的面容、善意的谎言和真诚的赞美上,可引导学生亲近人物,触摸人物的心灵语言,感受老人对青年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
  1.由外貌感受慈祥。文中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可谓画龙点睛,要引导学生阅读揣摩,先让学生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
  “我感觉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银丝上……”“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让学生边读边思:①如果是你,本想在静静的林子中练琴,猛然发现了这位老人,会想些什么?文中的“我”有怎样的表现,会想些什么?——感受“我”的不安和歉意。②如果是你,细心打量这位老人,心中除了不安还有什么?为什么?——感受老人的和蔼和慈祥:从“静静地坐”“平静地望着”等,感受老人的慈祥和可亲,她旨在“告诉”青年人:你的琴声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没有给我带来不快,你放心吧。③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后,知道老人看到了眼前的青年人如此拉琴,会想些什么?——外化心灵语言,感受真诚呵护:老人从青年人的举动看出了他对小提琴的喜爱,看出他的歉意和不安,决定不动声色,让他放心大胆地在这里练琴,并给予他必要的鼓励。
  2.由谎言感受智慧。在“我”不安和尴尬时,老人对“我”说:“是我打扰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如此说,不仅要打消“我”的顾虑,让我无须害怕;而且要留下拉琴,让我无可推脱。否则,就是“我”介意了。这话语,是老人真情和智慧的融合,要细读品味,具体感受。
  可这样引导:从老人的话语,你能读懂她的内心吗?引导学生自由表述,叙谈感受,感受语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我打扰你吗?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主动表示歉意,真是善解人意,让“我”消除尴尬:“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既要打消顾虑,又要切断退路,让“我”必须留下。“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忠实听众吗,每天早晨?”——看似征求意见,实际语言干脆,让“我”无法拒绝。这样,就能具体感受老人智慧中的真情,真情中的智慧。
  3.由夸奖感受呵护。老人对“我”的夸奖,没有一点勉强,总是那么真诚:“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给了“我”自信和勇气,让“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对此可这样引导:①老人分明听到了“我”的琴声,而她却总以聋子的身份出现,并真诚地对“我”夸赞一番,如果你是老人会怎么想?——用真诚的赞美唤起青年的自信,用真切的情感鼓起青年的勇气。②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青年人,每次停下来时总能听到老人的赞扬,心里有怎样的感觉?想对老人说什么吗?——感受内心的激动和自信,感受真诚的感谢和祝福。
  三、在标点挖掘中升华老人与青年的情感
  青年与老人相遇相处,是偶然也是必然,青年的执著感动了老人,老人的真情感动了青年,他们像母子,也像朋友。从课文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老人对青年的关爱之情、青年对老人的感激之情,而文中的三处省略号,则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它们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作者的潜心之笔,须引导学生进入语境,认真品读,细心揣摩,让老人关爱青年、青年感激老人的情感得以升华。
  1?郾从“眼神”中感受。“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可这样引导:①走近这位慈祥的老人,你从她如深深的潭水般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老人的慈祥和慈爱,赞许和鼓励,期望和等待,感受青年的温暖和幸福,平静和快乐,激动和感激。)
  2?郾于“想象”中感受。得知所谓“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后的情景,文章做了省略,可这样引导:听了妹妹的介绍,知道了事情原委,“我”心情怎样?老人就在12号楼,“我”会怎样急切地去见她,此情此景你能想象描述吗?——(引导学生想象“我”带着礼品,拜见老人,向她表示感谢,与老人畅谈、老人叙说秘密的情景,借助形象展示老人对青年的真诚关心,“我”对老人的衷心感谢。)
  3?郾在“补充”中感受。课文结尾写道:“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这句话的空间开阔,可引导学生补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面对台下的观众,面对手中的小提琴,有什么话要对老人叙说?——(引导合理想象,自由表述,抒发对老人的感激,讲述其中的原因:她给了“我”关爱和呵护,信心和力量,期盼和引领……)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不长,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尤其是对“摇头、两个指头”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多烧一茎灯草的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一细节描写,引导学
期刊
这几年在农村教书,工作中时常听到老师、学生说起“背作文”这个词。后来得知“背作文”是有原因的:其一,老师们觉得农村学生见识少,可写的东西太少;其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组织能力弱,书面表达能力差,很难把作文写好;其三,老师评讲作文时“就文论文”,不论你的作文是背来的,还是自己写出来的,只要卷子上的文章好就给高分。  假期里,在城里上学的侄女回老家,竟然也说起了“背作文”的事,她从小在城里长大
期刊
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教育的一种误导》,作者这样写道:“以前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症结是只讲应试,没有素质。现在我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看到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理想而隐忍努力,谁能不叹息一声又一声呢?可是,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除了课本之外,那些无限付出的教师,给学生们都灌输了些什么呢?老师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走出去啊,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老师说,孩子们,我们这里山穷水恶,只要走出去,
期刊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介绍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景象,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闻性强。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好
期刊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学生实现再学习、再创造的基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就搭配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领会教材意图,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配故事”、“演情节”“改形式”、“换内容”等策略来变换情境图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  一、配故事——使情境图“说”起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建水县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帮”的美誉,也是国家级历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只有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方能打造出精彩的课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打造精彩课堂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它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
期刊
《钓鱼的启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要写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夜,“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态度坚决地要“我”把鱼放掉,“我”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把鱼放掉了。从此,“我”始终牢记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章在叙事后展开议论,字里行间渗透着规则意识。怎么以此为凭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经历一次人生的启迪呢?  一、调动积累,叙说钓鱼启示  五年级学生对钓鱼并不
期刊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来年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友情还在,诺言还在。面对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通过
期刊
教材简介: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共三句话。讲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观赏两岸美丽风光,如同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十分欢快的心情。诗歌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祖国江南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