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爱之越深。”中国人对花的感情源于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我国植花种草,赏花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诗经中有大量的人与花草的描写,在漫长的历史中,花草一直伴随着人们,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黎民百姓,花草是最平等的对待。因此,也出现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去吟哦,随着历史的变迁,花草也形势百出得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时代特色。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民间插花之后的宫廷插花及文人插花。其中,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义,结合清雅优美的线条造型,确立了它在中国插花艺术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诗人、画家都涉猎过插花领域。如南齐的画家谢赫,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诗人杨万里、陆游,明代造园家计成等都留下有关的诗句绘画及理论著作。对东方插花形成,作出杰出贡献的有名的插花专著《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则分别由明代的戏曲家、画家和文学家完成。书中对花的含义,花的养护、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详细的说明并由此奠定了中国插花早期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插花一开始即按诗书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同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美动人的诗词,使我们可以凭此遥想那一幅幅超逸又鲜活的古人生活。
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也无论是常规造型还是反常规造型,作为艺术插花,在进行插花创作前,必须先了解插花材料的形态质地和习性,掌握插花的基本理论,熟练插花造型的手法技巧,通晓相关的文化艺术内容,并对现实中存在的景观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使自己在插花创作时胸有成竹。这是插花创作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不停地练习创作和交流才可能创作出意境美的作品。
插花是心灵和自然的结合,尤其是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艺术,它用花量不大,但却能够利用每种花材的美妙姿态、个性气质,巧妙配合,完美搭配。在造型上,通过三大主枝为骨架的自然线条式插法,呈现出各种不对称的图形;艺术效果讲究自然秀丽,清雅脱俗,富有诗情画意。从构思到造型,都讲求意境,追求品格高尚的诉求与表达,因此花道成为一种高度的艺术表现,融合了意向色彩与造型美感,独到的东方花语,四季生发对应,综合成蕴含具体的制作,集构思、布局、神韵、趣味为一体,抒发作者胸襟、志趣,引发欣赏者共鸣。
崇尚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还是不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却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却没有固定程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是以花卉植物独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观及艺术修养,这也是花道的核心。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让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结合自古而来文人骚客往往通过花木抒发情感与志向节操,借花木以喻己咏人案例屡见不鲜,因此,无意间便赋予了花木很多品性。雅俗共赏的多样性,让插花在阶级分明的历朝历代跨越阶级而鲜活与千家万户。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花道艺术风格与特点。酒宴赏花较合大型聚会,插花燃香再加上一壶清茶则雅致得多了,五代韩熙载:“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古人将生活情调提升至最高境界,现时流行的插花及香薰,都承接古风。
中国式插花的基本造型主要通过三主枝上下位置、角度的变换,可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由于第一主枝的走势插花的基本形态不外乎一下四种:直立型、倾斜型、平展(平卧)型和下垂(悬崖)型。其他还有直上型及并合花型。按插花方式可分为盆插和瓶插。而插花作品在师法自然的条件下,依旧追求可以表现出不俗的意境。
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
花材的选择。只要具备观赏价值,能水养持久或本身较干燥,不需水养也能观赏较长时间的,都可以剪切下来用于插花。当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于活的植物材料,有时某些枯枝及干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丽的形态和色泽,同样可以插花.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簇形花(块状花)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填充花(散状花)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小苍兰、白孔雀等。
而在花的选择中,注重花所被赋予的性格、品质也是意境表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我国历代文人,常把植物人格化,从联想上产生某种情绪或境界。梅花清标高韵,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雅逸,菊花操介清逸,梅兰竹菊以四君子入画。例如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想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清雅脱俗,精巧别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兰花;白玉无瑕,纯净圣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它既能反应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出人类匠心的艺术美。此外,还有牡丹富贵,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玉兰色如玉而香如兰,好比亭亭玉立的少女等。 其次便是与花器的配合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协调。一般来说,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数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协调。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
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插花,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塑料花器则是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陶瓷花器也是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藤、竹、草编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无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金属花器则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而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能够通过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生动,色彩自然,与中国的园林、盆景艺术一样,是大自然的缩影。它采取自然界中优美生动的材料:花枝、草木、果实等,甚至连干枯的树头、树根、树叶、石头等都可以利用进行加工,赋予其再生的意义,使之富于画意又不露人工斧痕,富有装饰美而又不失自然风韵,它取材较为简洁,一叶一枝都具有高度概括力,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平和、雅淡的野趣,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不同于西式的规则式插花,以明显的几何图形造型,与浓烈的色彩结合,强调了装饰性,强调了人为地因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的插花艺术也同样地具有中国画的这一艺术特点,是以表现大自然为形式,再通过作者情意的安排,以含蓄或表露的表现手法,使之产生一种与形式统一,又超乎形式的意境。插花的意境可以引人入胜,启迪人思索,实有清聚一束而意存深远之妙。中国的插花是与插花用的器皿、几架连在一起欣赏的,所用的器具都是以古朴者为妙,无论从款式和色彩都得与插花的主题取得和谐统一。我国的插花,或浑厚而沉雄,或温馨而细腻,或热烈而含蓄,或平凡而出新奇,这些无不是我国大好河山赋予的启迪。中国的文学诗词已溶入了中国的国画,而中国的插花艺术又与国画联系密切,因此,这几方面互相融会贯通,是不可分割的。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以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为上品,这从构图、意境、命题等都可以体现出来。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灵魂,自然山水的特点、国画的构图方式,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形式,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土壤里。
中国古代汉武帝时,有这样一个传说:西域月氏国贡返魂香三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椹,据说燃此香,病者闻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此记载出自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真实情况已不可考。除去灵异的表象,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的,是香的作用与其重要性。香与人的灵性相关,并能使人恢复健康。中国北宋诗人黄庭坚认为香有十德,曾写过一则短笺礼赞它:“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这是对香的高度概括。香之一道,要求人“乐香”,在香气氤氲中调理自己的身心。面对若隐若现的袅袅轻烟,思绪也飞散无穷,最终归于清净。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香能以脉脉动人心的方式引导人回到“抱元守一”的起点,这也就是香道讲究静观不语的缘由吧。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诗人、画家都涉猎过插花领域。如南齐的画家谢赫,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诗人杨万里、陆游,明代造园家计成等都留下有关的诗句绘画及理论著作。对东方插花形成,作出杰出贡献的有名的插花专著《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则分别由明代的戏曲家、画家和文学家完成。书中对花的含义,花的养护、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详细的说明并由此奠定了中国插花早期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插花一开始即按诗书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同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美动人的诗词,使我们可以凭此遥想那一幅幅超逸又鲜活的古人生活。
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也无论是常规造型还是反常规造型,作为艺术插花,在进行插花创作前,必须先了解插花材料的形态质地和习性,掌握插花的基本理论,熟练插花造型的手法技巧,通晓相关的文化艺术内容,并对现实中存在的景观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使自己在插花创作时胸有成竹。这是插花创作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不停地练习创作和交流才可能创作出意境美的作品。
插花是心灵和自然的结合,尤其是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艺术,它用花量不大,但却能够利用每种花材的美妙姿态、个性气质,巧妙配合,完美搭配。在造型上,通过三大主枝为骨架的自然线条式插法,呈现出各种不对称的图形;艺术效果讲究自然秀丽,清雅脱俗,富有诗情画意。从构思到造型,都讲求意境,追求品格高尚的诉求与表达,因此花道成为一种高度的艺术表现,融合了意向色彩与造型美感,独到的东方花语,四季生发对应,综合成蕴含具体的制作,集构思、布局、神韵、趣味为一体,抒发作者胸襟、志趣,引发欣赏者共鸣。
崇尚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还是不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却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却没有固定程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是以花卉植物独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观及艺术修养,这也是花道的核心。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让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结合自古而来文人骚客往往通过花木抒发情感与志向节操,借花木以喻己咏人案例屡见不鲜,因此,无意间便赋予了花木很多品性。雅俗共赏的多样性,让插花在阶级分明的历朝历代跨越阶级而鲜活与千家万户。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花道艺术风格与特点。酒宴赏花较合大型聚会,插花燃香再加上一壶清茶则雅致得多了,五代韩熙载:“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古人将生活情调提升至最高境界,现时流行的插花及香薰,都承接古风。
中国式插花的基本造型主要通过三主枝上下位置、角度的变换,可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由于第一主枝的走势插花的基本形态不外乎一下四种:直立型、倾斜型、平展(平卧)型和下垂(悬崖)型。其他还有直上型及并合花型。按插花方式可分为盆插和瓶插。而插花作品在师法自然的条件下,依旧追求可以表现出不俗的意境。
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
花材的选择。只要具备观赏价值,能水养持久或本身较干燥,不需水养也能观赏较长时间的,都可以剪切下来用于插花。当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于活的植物材料,有时某些枯枝及干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丽的形态和色泽,同样可以插花.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簇形花(块状花)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填充花(散状花)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小苍兰、白孔雀等。
而在花的选择中,注重花所被赋予的性格、品质也是意境表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我国历代文人,常把植物人格化,从联想上产生某种情绪或境界。梅花清标高韵,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雅逸,菊花操介清逸,梅兰竹菊以四君子入画。例如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想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清雅脱俗,精巧别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兰花;白玉无瑕,纯净圣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它既能反应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出人类匠心的艺术美。此外,还有牡丹富贵,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玉兰色如玉而香如兰,好比亭亭玉立的少女等。 其次便是与花器的配合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协调。一般来说,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数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协调。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
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插花,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塑料花器则是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陶瓷花器也是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藤、竹、草编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无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金属花器则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而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能够通过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生动,色彩自然,与中国的园林、盆景艺术一样,是大自然的缩影。它采取自然界中优美生动的材料:花枝、草木、果实等,甚至连干枯的树头、树根、树叶、石头等都可以利用进行加工,赋予其再生的意义,使之富于画意又不露人工斧痕,富有装饰美而又不失自然风韵,它取材较为简洁,一叶一枝都具有高度概括力,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平和、雅淡的野趣,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不同于西式的规则式插花,以明显的几何图形造型,与浓烈的色彩结合,强调了装饰性,强调了人为地因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的插花艺术也同样地具有中国画的这一艺术特点,是以表现大自然为形式,再通过作者情意的安排,以含蓄或表露的表现手法,使之产生一种与形式统一,又超乎形式的意境。插花的意境可以引人入胜,启迪人思索,实有清聚一束而意存深远之妙。中国的插花是与插花用的器皿、几架连在一起欣赏的,所用的器具都是以古朴者为妙,无论从款式和色彩都得与插花的主题取得和谐统一。我国的插花,或浑厚而沉雄,或温馨而细腻,或热烈而含蓄,或平凡而出新奇,这些无不是我国大好河山赋予的启迪。中国的文学诗词已溶入了中国的国画,而中国的插花艺术又与国画联系密切,因此,这几方面互相融会贯通,是不可分割的。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以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为上品,这从构图、意境、命题等都可以体现出来。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灵魂,自然山水的特点、国画的构图方式,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形式,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土壤里。
中国古代汉武帝时,有这样一个传说:西域月氏国贡返魂香三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椹,据说燃此香,病者闻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此记载出自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真实情况已不可考。除去灵异的表象,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的,是香的作用与其重要性。香与人的灵性相关,并能使人恢复健康。中国北宋诗人黄庭坚认为香有十德,曾写过一则短笺礼赞它:“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这是对香的高度概括。香之一道,要求人“乐香”,在香气氤氲中调理自己的身心。面对若隐若现的袅袅轻烟,思绪也飞散无穷,最终归于清净。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香能以脉脉动人心的方式引导人回到“抱元守一”的起点,这也就是香道讲究静观不语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