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水很深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现在的说法,“吾”和“我”算是同义词。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宋朝有本《四书笺义》就说,“吾”是对自己说自己,比如“吾有知乎哉”;对别人说自己则是“我”,如“有鄙夫问于我”。这里面的差别挺微妙的。不过呢,这不算很重要的事情,因為现在很少用“吾”了,这种细微的差别,当个小知识知道就行了,不知道也无伤大雅。
  写信的时候,熟人之间往往不署名,最后写上“知名不具”,透着一种亲密。不过要在唐宋时期,“不具”这个词不能乱用,只能是长辈对晚辈说、上级对下级说。那要是反过来呢?位卑者对位尊者,要用“知名不备”。同辈朋友之间,只能写“知名不宣”。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里,就讲了这样的区别。魏泰说,从字面看,这三种写法没有轻重之分,也不知道是谁定的,“而举世莫敢乱,亦可怪也”。还有两个古装戏里经常用到的称呼,就是“老爷”与“大人”。细说起来,“大人”这个称呼,在明朝以前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明朝官场要称“老爷”,但也有很多区别。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员,称“老爷”,而相对低级别的官员,要称为“爷”。至于乡绅、地主之类,那是不能称“老爷”的,只能称“老爹”。有趣的是,如果当爹的已经是“老爷”了,那么儿子无论官做到多大,别人也不能叫他“老爷”,只能叫“大爷”。
  而“大人”这个称呼在清代早期还一度不被接受。清代的《柳南随笔》里说,有个县丞叫李玉森,见到朝廷来的巡查官员时,称呼对方为“大人”,对方还生气了。李玉森解释说:“大人这个称呼多美啊,不用来称呼您,这个词儿就贱了。”说得对方脸色立刻就转好了。
  后来“大人”逐渐普及了。总之,张大人、李大人什么的就叫起来了。不过有一点得注意,“大人”还是官员之间的称呼,吏员(政府聘任的无功名的办事员)和老百姓,还是得叫官员为“老爷”“大老爷”。
  在古代,即便在一般老百姓之中,也有些用来区别人的称呼。例如男青年,就被分成两种。学习好的、家里有背景的文艺男青年,会被称为“秀”,如张三秀、李五秀,这个“秀”字一度成为男孩名字中的常用字。而普通的男青年,就叫作“郎”,张三郎、李五郎。慢慢地,“秀”这个称呼,也蔓延到女子之中。北宋建安有位姓徐的女子,写了本书《闺秀集》,从此会吟诗有文化的女孩子,就被叫作“闺秀”。再后来,女性基本上抢走了这个“秀”字,男性就不怎么用了。
  还有两个常用称呼:老师、同学。其实这两个词全是明朝才有的。在明朝之前,人们称呼老师为“先生”,可到了严嵩掌权的时候,情况变了,阿谀奉承的人把严嵩叫“老师”,更肉麻的,则叫“老夫子”,言外之意,是严老师直逼孔圣人。
  至于“同学”,则出现在明末。以前上学,一个老师教的叫同门,同一届考生叫同年,没有叫同学的。当时的精英黄宗羲在一首诗的注解里写道:“同学之称,余与沈眉生(沈寿民)、陆文虎(陆符)始也。”看来“同学”这个词不错,很快就被大家用开了。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呼。文艺作品不是史书,用错了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当真看的。不过要用对了呢,那显得自己多严谨、多认真啊。
  (摘自《风月有痕》)
其他文献
“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马云  从英语教师到阿里巴巴集团CEO、董事局主席再到乡村教师代言人,“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我最后还是会回到老师这一行。”2018年9月5日在阿里XIN公益大会上马云如是说。  天生的马老师  生于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与其说是碰巧,不如说是命中注定。从此之后,马云的人生便和教师这一身份难解难分了。  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冷嘲热讽,历
一天,70后的我跟一個朋友聊到恋爱的话题,我发誓:“我一定要谈一场跨世纪的恋爱!”朋友一脸鄙视:“不就是想找个00后吗?畜生!”
曹振镛是何许人也?此人乃清乾隆进士出身,乾、嘉、道三朝元老,历任学政使、大学士,军机大臣。尤其是在道光朝,入阁任军机大臣十余年,地位仅次于满族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深得道光帝的信任。死后追封“文正”谥号,入贤良祠。这是对汉族官员的最高褒奖。《清史稿·曹振镛传》说他:“实心任事,外貌讷然”,“小心谨慎,一守文法”。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诀窍,做官,是一个职业,也是有诀窍的。曹振镛可谓官运亨通,深得龙
少年才子狂士风  我们老家在湖南湘潭姜畬,祖父杨度的祖父杨礼堂是湘军名将曾国荃的部下,因军功升到哨长(正四品),奠定了杨家习武世家的基础。祖父杨度的父亲是老四杨懿生,他并非武夫,从小身体不大好,但天分高,好舞文弄墨,饮酒赋诗。杨懿生早年病逝,留下三个孩子:长子杨度(10岁)、女儿杨庄(5岁)、小儿子杨钧(4岁)。其时杨瑞生因连年在外征战,还没有子嗣,见杨度天资聪慧,就收他为自己的继子,并聘请多名有
当前,日本经济正在经历战后最长的复苏期,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是否持久、日本是否还处于“低迷期”,以及日本经济发展与亚洲、與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值得探究。与此同时,中日两国重新走近,双方要构建契合新时代的中日关系,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这不仅影响到亚洲的生产链,也关系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鉴此,本刊特约记者就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动能、日本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关系以及中日合作前景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现代国
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候,楚汉两军打得难分难解,刘邦派郦食其去劝说齐王投降。郦食其本来已经说服齐王归顺汉王刘邦,没有想到韩信还是指挥大军攻占齐国。齐王十分恼怒,便把郦食其烹杀了。  韩信不顾大局,为个人争功劳,让郦食其丧命,使刘邦损失一个大能人。更严重的是,这个时候,刘邦和项羽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刘邦是不希望节外生枝的,最好是齐国没事,韩信的军队赶快回到荥阳。  孰料韩信拒不撤军,打乱了刘邦的整个战略
唐玄宗早早地预备下了后半生:欣逢盛世,安度晚年,有贵妃陪着,风流快活。哪里会想到,他的盛唐美梦提前被击碎,正是他信任的安禄山,指挥他的范阳铁军,风驰而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撤出长安,奔向四川避难。晚年遭遇如此颠沛,那是帝王的“三别”啊。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的历史车轨骤然转入下坡道。仓惶出逃长安的玄宗,心中有无数的问题。最高统治者,每每到了这般田地,才会满心疑问。
很多半吊子曾国藩研究者认为,曾国藩很笨,甚至称曾國藩为“天下第一笨人”,果真如此吗?  认为曾国藩笨的理由,一是考试次数太多。中国古代科举,第一个等级是考秀才。曾国藩从14岁开始考起,考到23岁才考上,考了整整七次。相比起同时代的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诸人,曾国藩确实算慢的。但考试不行,并不等于他笨,智商有问题呀。王阳明厉害不厉害,被称为神童,但这个神童5岁才开始说话,12岁才开始入读私塾,20岁
[美] 诺姆·乔姆斯基 著  北京時代华文书局 2018年12月出版  本书从不同视角来看国际政治及美国和全世界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对二战以来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指出自二战以来,虽然欧洲和亚洲在崛起,但美国仍旧设定着全球议程,也详尽解说了美国的漂亮言辞经常与其实际行动相脱节。环境变化和核扩散已经威胁到人类文明的生存,没有美国设定全球议程的日子,世界将走向何方?全书旁征博引,出色地分析了
李中堂的主考梦  科举考试,以及因之引发的得失荣辱,让很多人失去平常心,近代史上三大巨公也未能免俗。曾国藩一生怕听“同进士”三个字,左宗棠每以不中进士耿耿于怀,李鸿章则在主考官这顶帽子前方寸大乱,风度尽失。  每届科考,都由皇帝向各省派遣主考官。主考官操持“衡文选士”之权,“主持风雅”;对于不甘心仅为“俗吏”的公务员来说,是宦途中莫大的荣耀。考官中,尤以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最为尊荣。顺天府,就是彼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