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将现成的结论告知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研究的客体是课本上或我们周围活生生的地理。回顾以往的地理教学课堂,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被灌输些陈旧且脱离社会实际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他们出现讨厌地理、不愿意上地理课的现象,很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现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获取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要让他们学会去认识和欣赏我们生活的现实,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积极适度地采用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融入学生的队伍,成为他们的好伙伴,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问题时,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出发,用积极的态度带动他们探讨和研究,用幽默的语言感染他们,并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点拨和引导,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使他们热爱地理课堂。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其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通过悉心研究教材,在教材中挖掘研究性问题来实施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由于某些原理和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很生疏,教师就可以将其内容设置为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比如说在教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提问来进行:“既然任何一组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评分成两个半球,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来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便可以自主对照地图,将它与其他的经线圈做比较,最后自己探索出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学生们不要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不停地探索和研究才是最有意义的。
第三,教师们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说在研究某些学科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亲身实践及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获得直接的感受,从而更加丰富地完成课题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科研的流程和方法,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与交流,还能搜集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虽然,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教学主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
第一,研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在小班授课的模式下进行,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让他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研究中。而目前学校的班级规模都很大,用的都是大班集中授课的模式,课堂上很难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这就为研究性学习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不能再任何环境下都有效地进行。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得到相应改革的情况下,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是远远不足的。比如像一些概念及纯理论的东西,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然而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掌握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这就与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了很大的矛盾。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索来达到知识形成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很形象很具体地去理解知识,但却很难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还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用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因为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施和进行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来充分发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改娣.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2]秦龙春.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6(08).
(责任编辑 黄晓)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融入学生的队伍,成为他们的好伙伴,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问题时,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出发,用积极的态度带动他们探讨和研究,用幽默的语言感染他们,并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点拨和引导,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使他们热爱地理课堂。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其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通过悉心研究教材,在教材中挖掘研究性问题来实施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由于某些原理和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很生疏,教师就可以将其内容设置为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比如说在教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提问来进行:“既然任何一组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评分成两个半球,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来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便可以自主对照地图,将它与其他的经线圈做比较,最后自己探索出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学生们不要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不停地探索和研究才是最有意义的。
第三,教师们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说在研究某些学科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亲身实践及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获得直接的感受,从而更加丰富地完成课题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科研的流程和方法,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与交流,还能搜集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虽然,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教学主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
第一,研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在小班授课的模式下进行,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让他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研究中。而目前学校的班级规模都很大,用的都是大班集中授课的模式,课堂上很难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这就为研究性学习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不能再任何环境下都有效地进行。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得到相应改革的情况下,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是远远不足的。比如像一些概念及纯理论的东西,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然而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掌握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这就与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了很大的矛盾。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索来达到知识形成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很形象很具体地去理解知识,但却很难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还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用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因为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施和进行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来充分发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改娣.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2]秦龙春.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6(08).
(责任编辑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