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中华民族的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历史悠久。文中就从小学音乐教学出发,就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民族音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民族音乐植根于华夏文明五千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所以音乐源自文化,文化寓于音乐,两者相辅相成。翻看我们的音乐教材,会发现许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作为艺术教育者,如何把民族音乐文化结合到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之窗呢?
一、借助民族器乐教学走进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描绘古代历史文化的器乐作品,如琵琶乐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我国古代楚汉战争的历史。这两首音乐作品之所以被流传至今,除了音乐技巧高超表现力强以外,更是因为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除了描绘古战争场面的乐曲,还有以我国古代“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著名故事为题材创作古琴曲《流水》,1977年8月》这首乐曲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梅花三弄》同样也是一首古琴乐曲,这首作品借物咏怀歌颂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所以有诗云之:“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古琴毕竟有三千年的历史,许多同学对之非常陌生,为了拉近“琴”與学生距离,在导入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课堂实录
上课铃响后……
★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标音乐。
教师引言
同学们,你们会听收音机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她就是收音机里面的音乐。你来听听吧。
★模唱“台标”音乐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是出自哪里,听完后我们试试模唱一下吧。
教师:唱得真好,这段音乐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台标音乐。一个国家电台的标识乐可以选中的曲子,一定有她的内涵和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梅花为主题的欣赏曲——古曲《梅花三弄》 。
★学生介绍资料: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老师来模仿一下古琴的演奏技巧。
教师请学生在古琴图片上模拟演奏。
聆听《梅花三弄》主题乐段音乐,欣赏的同时可以跟着音乐模拟演奏古琴。
在我们音乐教材中近现代的器乐作品也很多如琵琶曲《草原放牧》、《天山之春》;二胡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笙曲《凤凰展翅》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聆听乐曲的同时也是了解器乐、人文、历史等文化的过程。
二、借助古典诗词歌赋走进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阳关三叠》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中一首演唱歌曲。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整首作品带有离别的愁绪,表现出诗人王维对即将远行的朋友依依不舍的友爱之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与与艺术文化内涵,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古诗韵味与歌曲艺术魅力。
经过课前教材分析我发现《阳关三叠》副歌部分是突出羽音的八度大跳开始,与主题音乐形成鲜明对比,音乐跌宕起伏,歌词也变成了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第一句:“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歌词与音乐旋律都达到了高潮富于激情。第二句:“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旋律再现了主题音乐元素加强了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习演唱时我们首先理解两句歌词的含义:“你快走吧,快快地走!遥远的旅途还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还要经历多少千辛万苦。再苦再累,你更要自己保重,多多保重。”然后通过演唱画出旋律线,观察旋律的走向我们可以得知,歌曲第二乐段一开始出现了八度大跳,而且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应该用“f”来演唱。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第二乐句旋律线条非常平稳,并且音符逐渐下行,与第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诗人越来越难过,力度也随着渐弱。就像作者声声的叹息,不愿看到自己的朋友远行,却又无可奈何的悲伤愁苦的情绪。古典诗词与音乐旋律巧妙结合,帮助学生领悟音乐情绪。
三、借助少数民族艺术特色走进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各个民族的舞蹈也具特色,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加入民族舞蹈动作激趣课堂。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可以加入筷子舞与压腕动作的学习;二年级下册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加入藏族欢快的郭庄舞步,二年级下册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加入“孔雀舞”动作介绍“象脚鼓”等。中高年级也可以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旋律、节奏与舞步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欣赏乐曲《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主题音乐是新鲜而别致的5/4拍,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换的舞蹈场景。在导入环节我们学习简单的彝族“跳月”舞步,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5/4节拍,体会节拍与舞蹈的关系解决教学重点。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底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着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责任。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民族音乐,以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而自豪与骄傲!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民族音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民族音乐植根于华夏文明五千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所以音乐源自文化,文化寓于音乐,两者相辅相成。翻看我们的音乐教材,会发现许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作为艺术教育者,如何把民族音乐文化结合到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之窗呢?
一、借助民族器乐教学走进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描绘古代历史文化的器乐作品,如琵琶乐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我国古代楚汉战争的历史。这两首音乐作品之所以被流传至今,除了音乐技巧高超表现力强以外,更是因为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除了描绘古战争场面的乐曲,还有以我国古代“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著名故事为题材创作古琴曲《流水》,1977年8月》这首乐曲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梅花三弄》同样也是一首古琴乐曲,这首作品借物咏怀歌颂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所以有诗云之:“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古琴毕竟有三千年的历史,许多同学对之非常陌生,为了拉近“琴”與学生距离,在导入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课堂实录
上课铃响后……
★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标音乐。
教师引言
同学们,你们会听收音机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她就是收音机里面的音乐。你来听听吧。
★模唱“台标”音乐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是出自哪里,听完后我们试试模唱一下吧。
教师:唱得真好,这段音乐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台标音乐。一个国家电台的标识乐可以选中的曲子,一定有她的内涵和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梅花为主题的欣赏曲——古曲《梅花三弄》 。
★学生介绍资料: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老师来模仿一下古琴的演奏技巧。
教师请学生在古琴图片上模拟演奏。
聆听《梅花三弄》主题乐段音乐,欣赏的同时可以跟着音乐模拟演奏古琴。
在我们音乐教材中近现代的器乐作品也很多如琵琶曲《草原放牧》、《天山之春》;二胡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笙曲《凤凰展翅》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聆听乐曲的同时也是了解器乐、人文、历史等文化的过程。
二、借助古典诗词歌赋走进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阳关三叠》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中一首演唱歌曲。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整首作品带有离别的愁绪,表现出诗人王维对即将远行的朋友依依不舍的友爱之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与与艺术文化内涵,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古诗韵味与歌曲艺术魅力。
经过课前教材分析我发现《阳关三叠》副歌部分是突出羽音的八度大跳开始,与主题音乐形成鲜明对比,音乐跌宕起伏,歌词也变成了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第一句:“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歌词与音乐旋律都达到了高潮富于激情。第二句:“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旋律再现了主题音乐元素加强了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习演唱时我们首先理解两句歌词的含义:“你快走吧,快快地走!遥远的旅途还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还要经历多少千辛万苦。再苦再累,你更要自己保重,多多保重。”然后通过演唱画出旋律线,观察旋律的走向我们可以得知,歌曲第二乐段一开始出现了八度大跳,而且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应该用“f”来演唱。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第二乐句旋律线条非常平稳,并且音符逐渐下行,与第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诗人越来越难过,力度也随着渐弱。就像作者声声的叹息,不愿看到自己的朋友远行,却又无可奈何的悲伤愁苦的情绪。古典诗词与音乐旋律巧妙结合,帮助学生领悟音乐情绪。
三、借助少数民族艺术特色走进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各个民族的舞蹈也具特色,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加入民族舞蹈动作激趣课堂。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可以加入筷子舞与压腕动作的学习;二年级下册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加入藏族欢快的郭庄舞步,二年级下册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加入“孔雀舞”动作介绍“象脚鼓”等。中高年级也可以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旋律、节奏与舞步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欣赏乐曲《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主题音乐是新鲜而别致的5/4拍,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换的舞蹈场景。在导入环节我们学习简单的彝族“跳月”舞步,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5/4节拍,体会节拍与舞蹈的关系解决教学重点。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底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着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责任。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民族音乐,以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而自豪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