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方法,就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以特定的、具体的某一主题或专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动因
1.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世纪的教育基础,应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着眼点不仅要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同时也应放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上。而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它正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施研究性教学是适应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正在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新课程标准到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势必促使思想品德教师要从“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品德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模式,创立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从而促成学生能力思想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
3.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完备的品德素养的重要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从根本上绝对不能再停留在“讲、划、背”的低层次水平上,而应该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生命质量。因此,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显得极其迫切了。
二、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研读教材
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课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着以后研究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研读教材时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等等。研读教材能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为确定研究课题奠定了基础。
2.确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一般说来,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至于确定什么样的课题,主要取决于教师选取的视角和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受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例如:思想品德课教材,以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怎样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以小论文的形式来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离不开法律”,以讨论的形式来学习“生产者、经营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以讲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学习“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等等。
3.指导研究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其次,要制定学习方案。再者,学生根据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教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其学习目标应该包括:(1)明确性质和作用;(2)了解有关纳税人的基本常识;(3)懂得国家有收税的权力,公民有纳税的义务;(4)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其学习方案应该包括: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拟定调查提纲;②采取走访或邀请当地税务工作者座谈等形式;③按组完成调查报告;④全班交流,各组指定代表发言。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主要是:根据计划先分头开展走访、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等活动,掌握必要的数据和案例,了解不同的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不同表现;然后,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当然,这一活动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显得复杂、繁琐,但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4.成果展示
這是活动的终结过程,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活动做出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仍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各小组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在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和恰当否定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与时俱进,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把枯燥的品德课变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课,这不仅顺应了这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伟大时代的呼唤,也必将成为开拓思想品德课教学新境界的里程碑。
一、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动因
1.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世纪的教育基础,应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着眼点不仅要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同时也应放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上。而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它正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施研究性教学是适应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正在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新课程标准到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势必促使思想品德教师要从“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品德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模式,创立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从而促成学生能力思想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
3.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完备的品德素养的重要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从根本上绝对不能再停留在“讲、划、背”的低层次水平上,而应该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生命质量。因此,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显得极其迫切了。
二、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研读教材
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课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着以后研究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研读教材时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等等。研读教材能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为确定研究课题奠定了基础。
2.确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一般说来,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至于确定什么样的课题,主要取决于教师选取的视角和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受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例如:思想品德课教材,以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怎样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以小论文的形式来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离不开法律”,以讨论的形式来学习“生产者、经营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以讲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学习“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等等。
3.指导研究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其次,要制定学习方案。再者,学生根据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教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其学习目标应该包括:(1)明确性质和作用;(2)了解有关纳税人的基本常识;(3)懂得国家有收税的权力,公民有纳税的义务;(4)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其学习方案应该包括: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拟定调查提纲;②采取走访或邀请当地税务工作者座谈等形式;③按组完成调查报告;④全班交流,各组指定代表发言。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主要是:根据计划先分头开展走访、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等活动,掌握必要的数据和案例,了解不同的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不同表现;然后,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当然,这一活动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显得复杂、繁琐,但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4.成果展示
這是活动的终结过程,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活动做出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仍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各小组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在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和恰当否定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与时俱进,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把枯燥的品德课变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课,这不仅顺应了这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伟大时代的呼唤,也必将成为开拓思想品德课教学新境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