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肖恩把教师日常面临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教学情境比喻为“沼泽地”,教师身陷这种“沼泽地”,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堂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反思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常态教学反思普遍无效,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后反思中,教学反思案例也存在空洞泛化现象。教学反思的无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会进行有效教学反思,使得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得不到发挥,变成不必要的一项交差任务。
通过与多位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教师们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惑包括:教学反思的切入点是什么?教学反思的路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是有效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一般包括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其中个人反思是关键点,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是必要辅助。
2.教学反思的步骤
教学反思的步骤一般包括识别问题、描述情境、诠释分析、行动改进四个步骤。(见右表)
以上四个步骤是交替进行的,每一步骤都包含着其他层面。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下面,以一次“与学员现场研讨”为例,说明有效反思的四步骤。
首师大版小学品生品社教材一年级下册《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师设计如下:
呈现布谷鸟的故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要珍惜时间;
开展一分钟时间的流逝活动(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秒针的声音),让学生们初步体验时间的宝贵;
进行一分钟大收获活动(一分钟时间内,看看能写多少个生字、算几道题目、画几朵小花),让同学们感悟一分钟的用处,不要浪费一分一秒。
教师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初步感受、初步感悟、活动体验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增强珍惜时间的观念。应该说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体验逐步深入,符合学习认知规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布谷鸟的故事”体验后说感受时,举手发言的同学很少,大多数同学都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
识别问题阶段:
教师:你认为现象背后是什么问题?
学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有点说不准,可能是学生的感知薄弱。
教师:反思的起因就是教师课后觉得矛盾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别扭的地方、效果不好的地方。识别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思考的深入会逐步清晰。
描述情境阶段:
教师:你的设计和预期是什么?
学员:我的设计是展示完“布谷鸟的故事”之后,期望学生回答:“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要珍惜时间。”
教师:现实情况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学员:结果是有三个学生举手,回答的是“这个人很懒”。
教师:你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学员:我又叫了一个没举手的,他回答上来了。我接着就往下讲了。
教师:你再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大家看故事视频的时候情绪怎样?你问了什么问题?
学员:同学们看故事视频非常认真,我当时讲完故事后提问:“你有什么要对这个年青人说的?”因为怕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其实在故事讲解的时候,自己也总结了一句,看来真得珍惜时间啊。但没想到同学们还是答偏了,也没有几个举手的。
教师:你补充的这些细节,是关键细节,对后续反思有一定意义。因此描述阶段要尽可能逼真地还原当时的现场,抓住关键细节,比如关键的问话、关键的引导,学生的回答内容、语气甚至是表情。
诠释分析阶段:
教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出于什么样的观念?想法?学员:同学们爱听故事,我这样设计也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初步感知。
教师:出于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观念呢?
学员:(一再启发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也可见,学员对宣称理念的生疏。注:宣称理念能够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时是正式的语言宣称,有时是格言警句来表达。比如课改提倡的一些理念。)
教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原来觉得是学生感知肤浅,或者是因为有老师听课不敢发言,现在看来好像是因为我设计的故事不太好。
教师:故事设计得哪不好呢?
学员: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年青人偷懒,最后饿死,变成布谷鸟提醒人们不要学他偷懒,到了春天就应播种,否则颗粒无收。这个故事一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比较远,二是夹杂了一个别人勤劳他偷懒的对比,因此冲淡了珍惜时间的主题。
教师:故事没有设计好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对于学情缺乏了解与研究。
付诸行动阶段:
教师:下一步,你的改进措施是什么?
学员:我想去学习一些学情分析的相关理论,也看看别人是如何结合学情选择故事,如何提问的?
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化过程和某种教学行为的稳定过程,是教师通过反思个人成长的过程。
3.反思分析有效性的判断
有效的教学反思一定指向课堂教学,即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有根据前期反思和新的认识的针对性思考。如果教学反思不能在后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留下痕迹,这样的教学反思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至少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有明确的反思主题;有清晰的情境描述;能够陈述教学设计背后的原因和理念;能够挖掘自己不自知的认识差距;有改进措施,教学尝试后教学效果好。
不同阶段教师反思能力的培育方式
教师群体可以依据不同线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新手型教师(0-5年)、适应型教师(5-10年)、成熟型教师(10-20年)和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当然,这种划分只是针对教师群体的总体假设,对不同的教师个体而言,又有其特殊性。
不同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培育手段不同。新教师实践性知识(使用理论)还比较少,应注重教学技能的反思能力培养。适应型教师上课有一定的章法,侧重教学策略能力培养(技术性反思)。成熟型教师适合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能力培养。成熟型教师已形成适合于自身个性特征的固定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此类教师在其知识结构中,大量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即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专业发展中存在“高原现象”,所以要增强教学理念的反思培养(理解性反思)。专家型教师能够自觉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此类教师的反思能力培育,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的反思,提高反思层次(批判性反思)。
尽管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反思能力指向不同,一般的反思形式都采取以下方式:学习、观摩课例(成功、失败)、反思记录、叙事记录、集体研讨、课题研究。但在应用不同的反思形式进行反思时,务必深入到观念层面,遵循反思四个步骤,这样才能杜绝无效反思。
总而言之,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不仅要针对目前自己所处阶段,找准反思能力的培养着力点,也要应用一定的反思形式,循着反思的四步骤,逐渐经历从技术性反思到理解性反思,再到批判性反思的不同层次,实现有效反思。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学反思其实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应当贯穿教学生涯始终。■
□ 编辑 王宇华
课堂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反思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常态教学反思普遍无效,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后反思中,教学反思案例也存在空洞泛化现象。教学反思的无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会进行有效教学反思,使得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得不到发挥,变成不必要的一项交差任务。
通过与多位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教师们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惑包括:教学反思的切入点是什么?教学反思的路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是有效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一般包括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其中个人反思是关键点,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是必要辅助。
2.教学反思的步骤
教学反思的步骤一般包括识别问题、描述情境、诠释分析、行动改进四个步骤。(见右表)
以上四个步骤是交替进行的,每一步骤都包含着其他层面。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下面,以一次“与学员现场研讨”为例,说明有效反思的四步骤。
首师大版小学品生品社教材一年级下册《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师设计如下:
呈现布谷鸟的故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要珍惜时间;
开展一分钟时间的流逝活动(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秒针的声音),让学生们初步体验时间的宝贵;
进行一分钟大收获活动(一分钟时间内,看看能写多少个生字、算几道题目、画几朵小花),让同学们感悟一分钟的用处,不要浪费一分一秒。
教师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初步感受、初步感悟、活动体验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增强珍惜时间的观念。应该说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体验逐步深入,符合学习认知规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布谷鸟的故事”体验后说感受时,举手发言的同学很少,大多数同学都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
识别问题阶段:
教师:你认为现象背后是什么问题?
学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有点说不准,可能是学生的感知薄弱。
教师:反思的起因就是教师课后觉得矛盾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别扭的地方、效果不好的地方。识别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思考的深入会逐步清晰。
描述情境阶段:
教师:你的设计和预期是什么?
学员:我的设计是展示完“布谷鸟的故事”之后,期望学生回答:“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要珍惜时间。”
教师:现实情况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学员:结果是有三个学生举手,回答的是“这个人很懒”。
教师:你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学员:我又叫了一个没举手的,他回答上来了。我接着就往下讲了。
教师:你再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大家看故事视频的时候情绪怎样?你问了什么问题?
学员:同学们看故事视频非常认真,我当时讲完故事后提问:“你有什么要对这个年青人说的?”因为怕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其实在故事讲解的时候,自己也总结了一句,看来真得珍惜时间啊。但没想到同学们还是答偏了,也没有几个举手的。
教师:你补充的这些细节,是关键细节,对后续反思有一定意义。因此描述阶段要尽可能逼真地还原当时的现场,抓住关键细节,比如关键的问话、关键的引导,学生的回答内容、语气甚至是表情。
诠释分析阶段:
教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出于什么样的观念?想法?学员:同学们爱听故事,我这样设计也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初步感知。
教师:出于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观念呢?
学员:(一再启发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也可见,学员对宣称理念的生疏。注:宣称理念能够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时是正式的语言宣称,有时是格言警句来表达。比如课改提倡的一些理念。)
教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原来觉得是学生感知肤浅,或者是因为有老师听课不敢发言,现在看来好像是因为我设计的故事不太好。
教师:故事设计得哪不好呢?
学员: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年青人偷懒,最后饿死,变成布谷鸟提醒人们不要学他偷懒,到了春天就应播种,否则颗粒无收。这个故事一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比较远,二是夹杂了一个别人勤劳他偷懒的对比,因此冲淡了珍惜时间的主题。
教师:故事没有设计好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对于学情缺乏了解与研究。
付诸行动阶段:
教师:下一步,你的改进措施是什么?
学员:我想去学习一些学情分析的相关理论,也看看别人是如何结合学情选择故事,如何提问的?
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化过程和某种教学行为的稳定过程,是教师通过反思个人成长的过程。
3.反思分析有效性的判断
有效的教学反思一定指向课堂教学,即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有根据前期反思和新的认识的针对性思考。如果教学反思不能在后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留下痕迹,这样的教学反思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至少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有明确的反思主题;有清晰的情境描述;能够陈述教学设计背后的原因和理念;能够挖掘自己不自知的认识差距;有改进措施,教学尝试后教学效果好。
不同阶段教师反思能力的培育方式
教师群体可以依据不同线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新手型教师(0-5年)、适应型教师(5-10年)、成熟型教师(10-20年)和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当然,这种划分只是针对教师群体的总体假设,对不同的教师个体而言,又有其特殊性。
不同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培育手段不同。新教师实践性知识(使用理论)还比较少,应注重教学技能的反思能力培养。适应型教师上课有一定的章法,侧重教学策略能力培养(技术性反思)。成熟型教师适合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能力培养。成熟型教师已形成适合于自身个性特征的固定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此类教师在其知识结构中,大量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即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专业发展中存在“高原现象”,所以要增强教学理念的反思培养(理解性反思)。专家型教师能够自觉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此类教师的反思能力培育,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的反思,提高反思层次(批判性反思)。
尽管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反思能力指向不同,一般的反思形式都采取以下方式:学习、观摩课例(成功、失败)、反思记录、叙事记录、集体研讨、课题研究。但在应用不同的反思形式进行反思时,务必深入到观念层面,遵循反思四个步骤,这样才能杜绝无效反思。
总而言之,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不仅要针对目前自己所处阶段,找准反思能力的培养着力点,也要应用一定的反思形式,循着反思的四步骤,逐渐经历从技术性反思到理解性反思,再到批判性反思的不同层次,实现有效反思。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学反思其实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应当贯穿教学生涯始终。■
□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