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市大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搭建了平台,广大的大中小学生用出色的表现为祖国和首都赢得了荣誉。为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 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意在北京市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建设和完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同时,北京市教委下发《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指导北京市各区县和中小学校有效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工作的实施。
北京市的实施方案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特点,设定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侧重了解志愿服务的知识,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学校结合区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地方课程,深化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志愿精神,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组织学生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践行志愿精神。通过师资培训、组织管理、评价奖励等举措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为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工作,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2009年开始,中心组织专家编写《学做志愿者》(小学)、《践行志愿者》(中学)初稿,自2010年起,在西城、昌平、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密云等区县,以《手册》为抓手,引导全市中小学校有步骤、分阶段开展该项目实验与推进工作。我们还通过实验,编辑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文丛,包括《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实施方案》、《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教师指导文集》、《学生的报告与收获》3本书。2011年5月,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手册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同时在北京市其余9个区县开展实验推进工作。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一是要结合学生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如小学生重在了解志愿服务的内容,树立志愿服务意識,中学生要重在实践,把集体组织和个人自主选择践行志愿者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并积极组织参与;二是课内外结合,校内结合相关课程和《手册》内容,了解志愿服务的内容、知识和流程,校外要与所在学校、社区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渠道和平台,要与学校社会服务的功能相结合,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形成校内外衔接互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让每次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教育部门、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加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志愿服务教育通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的意识,获得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坚持自愿、无偿、利他的原则,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
北京市的实施方案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特点,设定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侧重了解志愿服务的知识,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学校结合区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地方课程,深化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志愿精神,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组织学生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践行志愿精神。通过师资培训、组织管理、评价奖励等举措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为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工作,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2009年开始,中心组织专家编写《学做志愿者》(小学)、《践行志愿者》(中学)初稿,自2010年起,在西城、昌平、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密云等区县,以《手册》为抓手,引导全市中小学校有步骤、分阶段开展该项目实验与推进工作。我们还通过实验,编辑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文丛,包括《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实施方案》、《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教师指导文集》、《学生的报告与收获》3本书。2011年5月,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手册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同时在北京市其余9个区县开展实验推进工作。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一是要结合学生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如小学生重在了解志愿服务的内容,树立志愿服务意識,中学生要重在实践,把集体组织和个人自主选择践行志愿者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并积极组织参与;二是课内外结合,校内结合相关课程和《手册》内容,了解志愿服务的内容、知识和流程,校外要与所在学校、社区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渠道和平台,要与学校社会服务的功能相结合,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形成校内外衔接互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让每次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教育部门、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加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志愿服务教育通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的意识,获得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坚持自愿、无偿、利他的原则,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