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化合物—乙酸的教学感受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heng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和实施,化学实验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在高考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行动研究的理论作指导,以“乙酸”的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新课以及如何将重点(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突出,以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就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浅析一些实施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 方法 体会
  【分类号】G633.8
  一、案例背景
  有机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化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我们在遵循结构—性质—用途的这一模式下,同时结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新的课程观念的倡导: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最终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二课时。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体现了乙酸的重要社会价值。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从知识结构上看,乙酸既是对醇类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模式做巩固,更是为选修阶段《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对乙酸和酯类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从认知角度上看,初中阶段,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了解乙酸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而选修阶段需要掌握乙酸是一种烃的含氧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从情感上看,学生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新课改指导思想大背景下,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动手演示实验,教学视频等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生活中最常见醋引入本节课,以探究形式展开:
  用化学用语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质,
  根据球棍模型认识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组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
  分组讨论并拼接乙酸乙酯的球棍模型及反应机理,
  体现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再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
  五、重难点突破
  一個具有艺术色彩的导课,就像兴奋剂一样,给学生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攀登一座又一座知识的高峰。在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对镇江香醋的介绍,为本节课的乙酸教学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了解醋酸物理性质和冰醋酸实物观察,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关于乙酸酸性的教学,提出问题 “大家一起来帮忙” :水壶上的水垢如何除去?通过乙酸酸性知识的应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将全班同学分成9小组,布置实验任务:“请你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学生共设计出十几种方案。其中有4个小组的同学想到:乙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通过蓝色沉淀的消失判断乙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现象较为明显。更有甚者,快速站起,把整个实验操作的设计思想表述一通,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需要阅读和查找一些相关资料,甚至还要自己去找一些代用药品并组装实验仪器,完成实验的设计及操作。正是这些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视野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需要用到浓硫酸,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我做的是演示实验,实验结束让学生观察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层液体,令学生看厚度并嗅之,振荡之后再观察厚度并嗅之,体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新制备液体的良苦用心。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酯化反应生成物的水是由醇提供的氢和羧酸提供的羟基形成的,并解释理解化学反应历程不是根据化学反应式推断的,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实验就是研究反应历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实验教学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实验的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教学参考书《化学实验》2006年3月,第1版
  [2]闫承利主编,《教学最优化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3]王生雄主编,《新理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以及理论与先是结合的能力愈来愈重要,因而培养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当代教师教育的的方向,初中物理教学中,
近几年,围绕课堂变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总结了很多很多的经验.其中最主要是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课堂变得更高效.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的投身到了这股改革的浪潮
兴趣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尤其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初中物理的教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现阶段依旧存在着一些实践方面的问题,主要因为实验设备不先进、师资力量不足,受传统教育影响在观念和理论上存在滞后性.探究实验教学的完善能改善现阶段的
目的:   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建立上颌骨—上牙列—矫正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时,牙弓宽度的变化,为临床上如何进行弓丝设计提供参考。
大豆是我国传统的主要农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蛋白质资源宝库,俗有“软黄金”之称,但是有史以来大豆一直是低产作物,主要原因有两个问
学生对生活周边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有丰富的经验性认识,这就是有关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前概念属于一种具有个体性和隐蔽性的认知图式,一般的教学活动,如果仅止于灌输新的知识,学
合作学习与传统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合作学习是以课堂小组形式所构成的基本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整体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规律性的掌握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虽然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同心协力 办好党刊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Work toge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