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素描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的纯白瓷块加上素描感十足的黑色包边,营造出立体插画般的视觉错觉。英国陶艺家Katharine Morling用坚硬的陶瓷创作出其他瓶瓶罐罐绝对没有的3D梦幻感。
  一台堪称古董级别的收银机内似乎装了太多的硬币,抽屉怎么也关不上,一旁放着订书机、记事本、笔筒等小杂物。如果不是有一圈黑色包边清晰地勾勒出轮廓,它们就像是微融的白巧克力。再仔细一看,似乎又像用柔软的纸张剪出的纸艺美物。然而轻轻敲几下,清脆的“叩叩”声揭晓了这些物品真实的“身份”,原来它们是陶瓷制品,只是拥有其他陶瓷没有的3D梦幻感。
  素描画“纸”瓷
  除了这台老式收银机,这一系列充满梦幻色彩的瓷器艺术品还有缝纫机、显微镜、桌椅等现实生活里的物件,以及童话王国里的小白兔、乌龟、蝴蝶等。而带着我们闯入这场“瓷之梦”的是一位来自英国伦敦的陶艺家凯瑟琳·穆林(Katharine Morling)。
  原本修习心理学专业的凯瑟琳“半路出家”,转行制瓷,一切都源于大学期间参与的艺术基金项目。在走访完中国、印度、瑞士、美国等国家后,“我仍然惦记着艺术学院陶瓷工作室里所发生的一切,我对它是如此地恋恋不忘。”于是在2003年,凯瑟琳开设了属于自己的陶瓷工作室。
  凯瑟琳曾戏称自己的作品其实是“三维图纸”。“如今3D打印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我的作品是以3D形式绘制的图画,只是以陶瓷为载体来呈现。”通过对现实世界点点滴滴的观察,凯瑟琳巧妙地把空间创意融入到生活事物中。
  线条勾勒的立体
  在宽敞的工作室内,凯瑟琳正面对着一把椅子在速写本上快速地描绘着作品雏形。“较大型的作品就需要用电脑绘制立体图,然后使用高岭土造型修坯,将纸上的草稿绘图从平面转为3D立体。”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凯瑟琳将作品放在经过特别设计的滑轮装置上,这部装置与窑口高度一致,素坯可以直接被运送入窑,这也让烧制环节便利了许多。
  “在已经烧好的瓷器上我会做釉下彩装饰。用黑色颜料在晾干的素坯上细细描绘出边角细节,让整个作品看起来仿佛是实物的立体手绘。”瓷器周身极具素描感的黑色线条,粗细不同、一横一竖,使得它们如同从图纸上跳出来的插画一般。
  凯瑟琳讲述的制作过程似乎很简单,但是从手绘草稿,再到对整个作品的内部结构进行思考,一片一片琢磨具体的形状,甚至创作过程中是否需要外部支撑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到位。
  陶土是非常有质感的一种物质,有无限可塑性,只要想象力所及,它都能做到。“我凭直觉创作作品,不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有时候甚至不去想为什么做这个,以后又要做什么。”凯瑟琳说。不刻意追求往往能得到最真实的灵感,凯瑟琳的陶瓷亦是如此。
  从设计到创作成功,需要用多长的时间?
  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下一个作品的规模。对于较大型的作品,绘图构思占时很久。创作之初,我将自己关在工作室,只有我一个人,享受绝对的安静。而后期会有我的助手加入,他们负责大型作品的电脑绘图工作。在这期间工作室是非常热闹的,因为我们在创作之余会经常说说笑笑。
  你想通过这些美丽的作品表达什么呢?
  我非常乐意自己的作品被多样化解读,你可以说它幽默,也可以用奇怪来评价。就像绘画一样,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有感情和故事,每件作品的诞生都是一段寻找灵魂之美的旅程。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朋友都学会和陶瓷沟通,和它们培养感情。
  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呢?
  其实在创作之初,我偏向于制作彩色瓷器。但是我发现越是色彩艳丽的作品越是无法表现出我的情绪,我无法找到自己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于是我申请了皇家艺术学院的学习机会,并且幸运地探索到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在北京的设计圈提起魏明辉,都知道这是一个模样与籍贯严重不符的创意男青年。出生在哈尔滨的魏明辉戴衣服黑框眼镜,斯文有型,更像一个南方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一系列设计产品给了自己新的符号。  环保袋、本子、领带、西装、小小的杯垫……它们都贴着“内存”这个标签儿,都是废物再利用的产物,都出自魏明辉之手。因为人们对“内存再设计”的爱,魏明辉以“内存哥”的外号慢慢走红。    感谢奥运限塑令   
红砖墙围起来的两层楼高的红砖房,门开在中间,门柱上写着“喜舍”设计字样。推开冰冷的围栏铁门,大门却并未在栏杆后面。左转,穿过一段狭长的苏州园林风格小庭院,才是大门所在。走进去,仿佛走进某个苏州老宅,圈椅条几,极是简约、大方。  不过几步,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有些不敢相信,这高高的大厅从何冒出?环顾四周,果然欢喜,眼中所见,处处清雅,在在明朗。喜舍之名,再合适不过。  看山是山,所见  不同于北方的
“小房子,大院子”是陶艺家杜马老师的家园梦想。实际上,他们的院子的确很大,竟然有1000亩的青山绿水!在这里,他们养鱼、种菜、做陶、思考,过着最原始也最奢侈的田园生活。  去禅园的时候,我们走错了路,正烦躁着,车子突然拐上了一个院子:长满野花的小路两旁,数口鱼塘两边排开,绕过鱼塘,穿过潺潺小溪,两栋爬满藤类植物的红砖楼赫然眼前,碧蓝的天空下,院子里六只家猫慵懒摊开身体晒太阳,一刹那,我才相信这个世
理念:过去,我写童话也写报道,现在,我用剪纸助力动物保护。我是“剪纸界的行动派”。  1.做剪纸时不用担心图案简单不好看,平时留意搜集好看的各种印花纸来“陪衬”就好啦。比时间更重要的是,头脑里要有画面,要有想象力。  2.最有成就感的是我的剪纸作品被做成实物产品,比如手表和木头书签,用来义卖,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到贫困儿童和流浪小动物!  3.无论什么爱好,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学会享受它的乐趣
倘若独立书店还有必要生存下去,如何转型,才是问题的核心。  蓝色的小方桌,温柔的灯光,夜读的人们——在北京,读书人也有自己的“夜店”了。就在独立书店一片悲歌之中,已算“老字号”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尝试新举:24小时不打烊——每晚9点至次日上午9点为夜读时间。  据三联书店介绍,“24小时不打烊”试营业从4月8日开始,经两周试水,市场回报率颇高。首晚,通宵营业销售额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
周锦云把传统民间工艺瓯塑推广到现代装饰中,令瓯塑艺术绽放在大众的视野里,焕发勃勃生机。    无锡灵山梵宫,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在这座耗资18亿打造的璀璨宫殿里,融汇了中国最顶级的艺术装饰。美轮美奂的顶尖艺术让每一位观者惊叹!  尤其是千人厅里的那幅《映日荷花》壁画,远看是画,近看是塑,立体的花与叶,肌理色调天然逼真,令人恍若身临莲花深处,静静欣赏,忽觉“心是莲花开”。带着这份久久不止的审美
在老上海人心目中,培罗蒙就是摩登的象征,与精致、优雅同义。     老上海人的派头    60多年前的一幕景象至今仍深深停留在89岁老人李佩鹤的脑海中:南京西路284号,两开间的培罗蒙小楼,一楼是落地玻璃大橱窗。周六晚上,当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电影散场,客人一涌而出时,许达昌身穿一件白色大衣,在敞亮的灯光下,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裁剪当时最新式的西装。  于是,很多人记住了当时那别出心裁的品牌广告,记
有道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一个工艺门类中深耕,能一股脑儿走到底的人,总能收获他的大境界。黄德义创立了雪木画,把通草画做到致,直到目前仍在不断探索这种工艺的极限。  黄德义算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一个异数,这不是说他行为乖张,喜欢剑走偏锋,而是他硬生生找到一个工艺冷门,并且硬生生把它做到了极致,甚至创立了一个新的工艺门类。以雪白的木头做“雪木画”,无论是向日葵芯,还是通草,它们的每一丝纹理、每一
说起石湾公仔,是否最先想起的是张飞、钟馗?可以有时尚个性的新形象吗?让新一代石湾公仔陶艺家钟婉尧告诉你答案。  参差不齐的银色钢管上,坐着6位神态各异的白瓷少女。她们身着蓬蓬短裙,脚蹬罗马鞋,手拿时下最流行的SD娃娃,飘逸的卷发随意地垂在胸前。少女们摆着模特走秀的POSE,脸上洋溢着无限的青春。  这是佛山石湾新一代陶艺家——钟婉尧的代表作品,一在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上亮相,即引起陶瓷界广泛关
半个世纪过来,吹糖人已经不是王深义养家糊口的活计。但是,在“糖人季节”,他依然会出摊,因为“撂不下”。    隆冬,晋南,嘴里哈出的气似乎很快就会变成冰碴子。我十分幸运,在蔺永茂大师的陪同下,顺利见到吹了近半世纪糖人的王深义老人。  蔺永茂大师是做澄泥砚的高手,热心山西民俗、民间百工的研究和保护,和做糖人的王深义相识多年。他说:“老人家一生很不容易,现在大概是晋南地区最后一个糖人师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