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及鉴赏课教学策略

来源 :通俗歌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是初中众多课程中的一门文体类课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美学修养,更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鉴赏课;教学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经过不断改善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改革和创新。
  一、乐感培养及鉴赏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对基础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等。因为很多音乐鉴赏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还是比较注重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对音乐文化和相关音乐人文思想的认识浅薄,让课堂鉴赏课静态化和统一化。所以教学中要强调鉴赏课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的改善教学理念,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欣赏到不同音乐作品,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身心得到放松,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并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鉴赏的时候,提高学生的综合乐感。积极的音乐作品会唤醒人们对生活、环境、自身崇高且美好的向往和理念,而音乐鉴赏课就是这一目标形势的体现,特别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一种综合了各类心理活动的对事物进行全面判断的能力,其中包括有学生的想象、感知表达和情感。音乐作品中的内容、蕴含的文化底蕴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在情感上和感官上的共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有一种美的感受,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另外学生经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逐渐培养出乐感,让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乐感培养及鉴赏课的基本教学策略
  音乐是作为情感充沛并且内容十分丰富的一种声音艺术存在的,音乐主要是以声音来作为表现手段,就像语言的艺术是文学一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鉴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审美标准。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强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其中,要专注的聆听音乐。在进行古典音乐的鉴赏时,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描述该作品的特点,有方向性的引导学生感受乐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循序渐进的过度到其它类型音乐的欣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最终实现学生乐感的培养。比如在进行鉴赏舒伯特所著《鳟鱼》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引申出乐曲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由浅入深的将《鳟鱼五重奏》中的核心内容讲解出来。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辨别低音提琴、钢琴、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的不同音色的能力,让学生在正确的听觉感知的引导下,体验充满美感的音乐旋律,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享受听觉盛宴。此外,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整部音乐作品,在课堂知识基础上,可以鼓舞学生自编自演一些音乐短剧,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通过表演表达出来,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和体会音乐
  每一步音乐作品都是通过作曲家们精心努力构思出来,然后在严谨中创造出来的,作品的音色再通过艺术家们的组合,这才有了内容丰富的音乐作品。因此,不管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还是简单的乐曲,音乐中都贯穿着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一种有规律且有组织的音乐构成了一部音乐作品意象的声音,包括有节奏、旋律、和声和曲式等等,音乐的表现力是利用准确把握节奏,把自然、真实和饱满的情感注入到音乐中并且将其表现出来。所以,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的时候,音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体会每一部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和其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演唱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强化学生对音乐艺术感性的理解,长久下去,让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逐渐转变为感知音乐内在的一种能力,增加学生的乐感,同时还能够实质性的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此外,培养学生乐感就是加强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在进行学生训练的时候,应该先进行听觉训练,然后再是视唱的训练。从专业的音乐层面讲,听觉训练应该是从小就应该开始训练的,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这并不符合现实。
  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音乐鉴赏课堂中的内容和训练,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乐感,虽然不能够和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做比较,但是在教师精心教授和学生努力学习后,还是会有所提升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视唱和听觉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训练的时候要将两者互相结合在一起,会比单独训练其中一者的效果要好很多。
  【参考文献】
  [1]于静妍. 初中音乐教学中鉴赏课教学与乐感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3,11:177.
  [2]陆荷容.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的方式[J].考试周刊,2014,19:169-170.
  [3]王凤丽.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 音乐大观,2013,03:70-71.
  [4]刘利锋.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122.
  【作者简介】
  汤金勇(1985.01~),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环镇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影视音乐,就是为衬托影片画面,推动情节发展而生的。而出色的影视音乐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影片的主题,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影片。  【关键词】配乐分析;比较;影视音乐;作用和地位  我是一个影视迷,其他的影视作品从来不看,唯独对感情大戏情有独钟。前年秋天追了一部电视剧—《红高粱》,看完之后觉得真心不错,尤其是片尾曲《九儿》写的深入我心。众所周知,音乐与影视
期刊
【摘 要】当观看演唱家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演唱家在台上演唱什么,观众的眼睛似乎就能看见什么、身体仿佛也能感觉得到。贝多芬说:“当我在作曲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有一个画面,我会按照这个画面去工作。”因此,我们在歌唱时,必须在理解并想象歌词内容的情况下,随着歌曲的旋律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才会使歌唱富有激情,增加感染力。  【关键词】情感;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歌剧  我们所学习的歌曲,大致可分为三个
期刊
【摘 要】舞蹈艺术作为众多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仪态、鉴定的意志、文化涵养、生活情操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舞蹈艺术训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其一: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体魄、身体机能、以及实际的肢体灵活性等方面;其二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培养集体观念,提高审美能力,锻炼意志、培养优良
期刊
【摘 要】“人间四月芳菲尽,高校繁花始盛开”又到了毕业季,又到了音乐会海报铺天盖地,又到了音乐厅高朋满座的四五月份。某日,笔者踏进音乐厅,准备聆听一场音乐盛宴时,我诧异了!接下来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使笔者陷入沉思,写下了这篇《樂殇》。本文仅对高校毕业生举办毕业音乐会这一现象,有所感悟。如何认识和评价高校毕业生音乐会现象及其在欣赏音乐会中出现的问题,是本篇杂谈的目的。  所谓杂谈,有点拉拉杂杂谈
期刊
【摘 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而传说的具体内容因年代、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各异;所以这又赋予梁祝传说更多的传奇色彩和解读价值。千百年来,梁祝传说的精神意义在于:它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它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老幼皆知,传诵不息。  【关键词】梁祝传说;文艺价值;社会功能  梁祝传说经
期刊
【摘 要】小提前作为一种通俗的乐器之一,在音乐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小提琴中的三换,包括换把、换弦、换弓。这三换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十分关键。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从“三换”出发,对换把、换弦、换弓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换把;换弦;换弓  小提琴演奏是非常注重细节的,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因此对细节的把握上面也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巧妙地使用这“三换”技巧,可以更好地使音乐听起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外汉语课堂教学已迎来崭新的发展面貌。随之,在新时代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到外汉语教学中,音乐教学法便是其中的一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以外汉语初级课堂教学为基点,对音乐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外汉语;初级课堂教学;音乐教学法;应用;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随之,全球掀起一股汉语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钢琴  多媒体技术能够呈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适当的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
期刊
【摘 要】舞蹈钢琴伴奏音乐“分级设立”中伴奏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即服务于舞蹈教学;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伴奏曲目的选择和对伴奏曲目的编配两方面。  【关键词】舞蹈;钢琴伴奏;分级设立  舞蹈钢琴伴奏音乐“分级设立”是我院领导和钢琴伴奏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重新编写教学大纲过程中,共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根据我院舞蹈教学大纲,我院的舞蹈专业共设五年制中专和四年制本科以及三年制研究生,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一词源于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教育部 〔2001〕17号],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体系,改革后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即称为“新课程”。而仅仅从字里行间去琢磨新课程的教学并不能深刻感受到,只有在一遍遍的磨课中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