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也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我认为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加强学法指导,从而达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学生只有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我觉得必须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可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起。
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由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新的知识点是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可设计这样的预习提纲:①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②认真阅读课本第117~118页的例1,并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可以怎样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较好?③仿照例1,试计算118页下面的做一做。这样通过阅读自学,让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以及知道先把几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按顺序进行计算比较简便。教师在上课时就没有必要再多讲,只需在关键处作点拨性的指导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表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能“说理清楚,语言规范”,说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已较牢固,多说还能促进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的表述方法有:基本概念课,可让学生概括意义;计算题,可让学生说算理;解决问题,可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和解题思路;几何图形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说操作过程。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圆可以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 r×r =π r2。在注重指导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说出知识的大意,哪怕不够严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给予严密的总结。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三、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动手操作能较好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提升。然而,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呢?我认为只有重视操作过程的指导,才能达到提高各方面数学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求环形的面积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用白纸剪一个半径是6cm的圆,并且标出圆心o。到上课时,我再让学生在这个圆里,以o为圆心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然后把这个半径是2cm的圆剪下来。在完成了操作后,我让学生观察剪下半径是2cm的圆后所剩余的图形,并明确这样的形状叫做环形。在学生感知了环形的形状后,我让学生先独自进行观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环形有什么特征?怎样求环形的面积?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剪,能直观而深刻地学会环形的制作方法,对环形概念的理解更加充分;通过动脑想、动口说,能自主探索出环形的环宽距离处处相等和求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平台,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动手制作环形的过程去探索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能质疑说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通过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养成主动探索的钻研精神。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几何计算公式:有没有其它的推导方法?力求真正理解公式的来历。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质疑:一个圆除了可以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外,还能否剪拼成其它已学过的图形?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同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生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定能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学生只有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我觉得必须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可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起。
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由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新的知识点是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可设计这样的预习提纲:①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②认真阅读课本第117~118页的例1,并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可以怎样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较好?③仿照例1,试计算118页下面的做一做。这样通过阅读自学,让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以及知道先把几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按顺序进行计算比较简便。教师在上课时就没有必要再多讲,只需在关键处作点拨性的指导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表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能“说理清楚,语言规范”,说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已较牢固,多说还能促进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的表述方法有:基本概念课,可让学生概括意义;计算题,可让学生说算理;解决问题,可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和解题思路;几何图形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说操作过程。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圆可以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 r×r =π r2。在注重指导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说出知识的大意,哪怕不够严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给予严密的总结。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三、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动手操作能较好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提升。然而,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呢?我认为只有重视操作过程的指导,才能达到提高各方面数学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求环形的面积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用白纸剪一个半径是6cm的圆,并且标出圆心o。到上课时,我再让学生在这个圆里,以o为圆心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然后把这个半径是2cm的圆剪下来。在完成了操作后,我让学生观察剪下半径是2cm的圆后所剩余的图形,并明确这样的形状叫做环形。在学生感知了环形的形状后,我让学生先独自进行观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环形有什么特征?怎样求环形的面积?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剪,能直观而深刻地学会环形的制作方法,对环形概念的理解更加充分;通过动脑想、动口说,能自主探索出环形的环宽距离处处相等和求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平台,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动手制作环形的过程去探索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能质疑说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通过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养成主动探索的钻研精神。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几何计算公式:有没有其它的推导方法?力求真正理解公式的来历。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质疑:一个圆除了可以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外,还能否剪拼成其它已学过的图形?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同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生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定能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