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其中文化意识是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基本条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来无论向哪一方面发展,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会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和做好工作的潜能。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给外语教学特别是对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一般说来,素质是决定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能力。例如,记忆素质优良,其记忆能力就比较强。素质是稳态的、内化的、主体的,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动态的、外显的,能力有赖于素质而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发挥其作用;素质有待发展为能力,并通过能力发挥其作用;能力又可以积淀为素质,即两者具有互相转化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时,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基础——素质。
素质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而,教师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有效信息,设计好输出的程序把教材知识的规律性的东西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否则“序”的紊乱会给学生带来接收困难。
素质教育要以优化教学方法为主要途径。优化教学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区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如果把优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交际,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素质教育还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教轻学、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现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提出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自动的学习过程,即所谓“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发现学习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地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上,让学生主动发展,完成从认识到技能的转化。当然,对学生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根据起初直接或间接的了解,深刻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地说,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实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的初中英语没有打好基础,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大,他们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方面为参考来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级),授课、辅导、作业布置、测试与评估等都要根据学生的素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施教。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分层次辅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全面发展。教师备课时,应注重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施教方法,师生具体交际活动的过程以及预测授课的结果。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更改,最终达到分层教学优差生并进的目的。下面谈谈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对A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经常拟出一些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然后写成短文,此外,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难度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材料,争取使他们提前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级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对B级的学生,在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狠抓其双基的落实,按大纲要求学好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顺利地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C级的学生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应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一旦有了成就感,就能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研究学习方法,如在阅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课前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再把新课与旧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还要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不断进步。
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来无论向哪一方面发展,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会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和做好工作的潜能。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给外语教学特别是对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一般说来,素质是决定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能力。例如,记忆素质优良,其记忆能力就比较强。素质是稳态的、内化的、主体的,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动态的、外显的,能力有赖于素质而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发挥其作用;素质有待发展为能力,并通过能力发挥其作用;能力又可以积淀为素质,即两者具有互相转化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时,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基础——素质。
素质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而,教师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有效信息,设计好输出的程序把教材知识的规律性的东西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否则“序”的紊乱会给学生带来接收困难。
素质教育要以优化教学方法为主要途径。优化教学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区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如果把优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交际,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素质教育还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教轻学、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现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提出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自动的学习过程,即所谓“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发现学习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地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上,让学生主动发展,完成从认识到技能的转化。当然,对学生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根据起初直接或间接的了解,深刻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地说,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实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的初中英语没有打好基础,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大,他们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方面为参考来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级),授课、辅导、作业布置、测试与评估等都要根据学生的素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施教。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分层次辅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全面发展。教师备课时,应注重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施教方法,师生具体交际活动的过程以及预测授课的结果。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更改,最终达到分层教学优差生并进的目的。下面谈谈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对A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经常拟出一些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然后写成短文,此外,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难度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材料,争取使他们提前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级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对B级的学生,在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狠抓其双基的落实,按大纲要求学好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顺利地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C级的学生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应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一旦有了成就感,就能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研究学习方法,如在阅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课前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再把新课与旧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还要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