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德语发展。儿童的生活是整个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结合本人教学的经验,本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谈一些经验与思考。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务必贴近小学生生活
首先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二、务必注重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对于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通过玩具、故事、谜语或者通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体验的情境。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指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小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
1.要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
第一,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3)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选择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第二,要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情境教育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是指由老师或学生确定某种情境,通过讨论,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让小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
2.要注重家长、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是指家长、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互动是情感教育中的亮点,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融,使不同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念得到张扬,各种情感得到交流和激发。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
三、务必走出课堂,开拓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游戏等。
例如:在《手拉手、情谊深》一课结束后,同学一致提议进行一次捐助我们身边贫困同学的活动。于是,学生自己组织,到各个班去调查贫困学生情况并统计人数,把捐赠的学具整理好,并进行登记。最后将学具分发到各班。由此可见,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才是我们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为老师务必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认识生活、参与社会,从中获益而健康成长。思想品德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发展质疑、反思、批判的能力。为此,课程倡导围绕主题内容,开展体验、探究、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倡导教师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指导方式。
四、务必宽容学生,让学生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健康成长
心理学认为,儿童期的情感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多“情”善“感”的好孩子。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宽容学生的缺点。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而更可怕的是更多时候盯着差生的缺点。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成绩光环的掩照下,几乎找不到任何缺点,要不就干脆把缺点也当成了优点。不是差生没有优点,也不是优生没有缺点,而是有的时候老师的心被蒙蔽了,我们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各有姿态的生命体,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
所以教师还必须学会宽容,什么是宽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宽容使我们少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使我们更能看到真实的孩子,宽容让我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
如果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儿童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是两个生命体之间情感的对话。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在教学中重视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实践,重视其中的人文性,而不仅仅告诉学生一些冷冰冰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培养出一批空有一大堆知识却无情感的人。如果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可容天地,心系万物,情感丰富的人,首先就得叩问一下,我们老师自己是不是一个冷血动物,是不是有着一份热情,一份爱心,一份同情心,一份责任心。只有这样情感丰富的老师,才能真正从心灵上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学区中林小学 731100)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务必贴近小学生生活
首先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二、务必注重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对于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通过玩具、故事、谜语或者通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体验的情境。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指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小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
1.要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
第一,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3)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选择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第二,要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情境教育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是指由老师或学生确定某种情境,通过讨论,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让小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
2.要注重家长、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是指家长、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互动是情感教育中的亮点,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融,使不同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念得到张扬,各种情感得到交流和激发。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
三、务必走出课堂,开拓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游戏等。
例如:在《手拉手、情谊深》一课结束后,同学一致提议进行一次捐助我们身边贫困同学的活动。于是,学生自己组织,到各个班去调查贫困学生情况并统计人数,把捐赠的学具整理好,并进行登记。最后将学具分发到各班。由此可见,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才是我们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为老师务必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认识生活、参与社会,从中获益而健康成长。思想品德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发展质疑、反思、批判的能力。为此,课程倡导围绕主题内容,开展体验、探究、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倡导教师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指导方式。
四、务必宽容学生,让学生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健康成长
心理学认为,儿童期的情感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多“情”善“感”的好孩子。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宽容学生的缺点。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而更可怕的是更多时候盯着差生的缺点。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成绩光环的掩照下,几乎找不到任何缺点,要不就干脆把缺点也当成了优点。不是差生没有优点,也不是优生没有缺点,而是有的时候老师的心被蒙蔽了,我们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各有姿态的生命体,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
所以教师还必须学会宽容,什么是宽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宽容使我们少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使我们更能看到真实的孩子,宽容让我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
如果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儿童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是两个生命体之间情感的对话。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在教学中重视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实践,重视其中的人文性,而不仅仅告诉学生一些冷冰冰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培养出一批空有一大堆知识却无情感的人。如果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可容天地,心系万物,情感丰富的人,首先就得叩问一下,我们老师自己是不是一个冷血动物,是不是有着一份热情,一份爱心,一份同情心,一份责任心。只有这样情感丰富的老师,才能真正从心灵上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学区中林小学 7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