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等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滑坡的现象。因此,必须调查、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建立一套完备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及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更好地为自己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53-01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有学者对四川省十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2.8%的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有自己的具体认知,没有考虑理想信念的大学生仅占5.3%。选择“让自己和家庭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排在第一位,占59.5%;选“及时享乐,过好每一天”的大学生占7.5%;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数位列第二,占25.8%。[1]可见,目前总体来说大学生理想信念呈多元性发展,对于个人理想信念和社会理想信念的区分也值得关注。
从主流来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不能忽视的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矛盾等问题。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成因
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应该透过现象找到本质,探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作为意识的特殊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因此,国际国内的形势、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总而言之,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社会因素、高校教育因素、家庭及同辈群体因素。
1.社会因素
就社会这个大系统而言,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都会对个人理想信念产生各种影响。就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和激烈。就国内形势来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均有大幅度进步,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仍然是我国发展需要紧紧抓住的重点,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国情也发生了一些复杂又深刻的改变。有学者认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势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受党的某些干部腐败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困惑和不信任的情绪。”[3]显然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
2.高校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看,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般放在政治理论课当中进行,很多大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根本了解理想信念的意义和价值。理想信念虽然是一种意识,但是它是植根于现实中的一种有依据的思维模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空对空”,要能够“接地气”。第二,未做到以“人本”为前提。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多从社会效应出发,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教育较少。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带有明显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只考虑了‘理论要如何服人’的问题而不考虑‘理论服人是缘于什么’的问题”。第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中,理论的比例远远超过实践,造成了大学生虽然精于理论,但很少实践的尴尬局面。更为不幸的是,部分大学生言行不一,表面上深谙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实际在遇到具体情形时另搞一套,这也使得大学生并未成为人们眼中“高素质”人才。
3.家庭及同辈群体因素
家庭及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信念的形成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家庭及同辈群体是大学生学习的“另一课堂”,它们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甚至不亚于学校教育。亲戚朋友作为家庭及同辈群体中的主体,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多数情况下也会在亲朋中首先讨论和运用,亲戚朋友的言行及价值观也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产生及发展。其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尤为明显,作为“过来人”,他们的理想信念观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强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他们拥有着很强的发言权和控制权。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1.理论方面:思想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决处理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的问题。理想信念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具体。脱离了现实的理论是抽象空洞的,不利于大学生实际的操作和实践,也不能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共鸣。这就要求高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使理论有处可依,让理论生根发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进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此外,高校教育还要做到“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到大学生特有的情况,使其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协调起来,消除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对立的观念。
2.实践方面:活动育人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应通力合作,创造多项渠道,如各种志愿者、社区帮扶小组、勤工助学岗等,以实际的行动促进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形成。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检验理论,生成理论等等,在对现实国情的了解过程中,形成远大的理想抱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文化建设方面:文化育人
文化认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同样重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西方优秀的文化理念如果适合中国的国情和背景,是可以予以借用的。中国传统文化亦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地方,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批判意识,能够在复杂的文化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学校社团、社区文化艺术节、党团活动等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胡鹤玖.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53-01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有学者对四川省十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2.8%的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有自己的具体认知,没有考虑理想信念的大学生仅占5.3%。选择“让自己和家庭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排在第一位,占59.5%;选“及时享乐,过好每一天”的大学生占7.5%;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数位列第二,占25.8%。[1]可见,目前总体来说大学生理想信念呈多元性发展,对于个人理想信念和社会理想信念的区分也值得关注。
从主流来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不能忽视的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矛盾等问题。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成因
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应该透过现象找到本质,探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作为意识的特殊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因此,国际国内的形势、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总而言之,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社会因素、高校教育因素、家庭及同辈群体因素。
1.社会因素
就社会这个大系统而言,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都会对个人理想信念产生各种影响。就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和激烈。就国内形势来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均有大幅度进步,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仍然是我国发展需要紧紧抓住的重点,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国情也发生了一些复杂又深刻的改变。有学者认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势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受党的某些干部腐败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困惑和不信任的情绪。”[3]显然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
2.高校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看,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般放在政治理论课当中进行,很多大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根本了解理想信念的意义和价值。理想信念虽然是一种意识,但是它是植根于现实中的一种有依据的思维模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空对空”,要能够“接地气”。第二,未做到以“人本”为前提。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多从社会效应出发,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教育较少。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带有明显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只考虑了‘理论要如何服人’的问题而不考虑‘理论服人是缘于什么’的问题”。第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中,理论的比例远远超过实践,造成了大学生虽然精于理论,但很少实践的尴尬局面。更为不幸的是,部分大学生言行不一,表面上深谙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实际在遇到具体情形时另搞一套,这也使得大学生并未成为人们眼中“高素质”人才。
3.家庭及同辈群体因素
家庭及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信念的形成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家庭及同辈群体是大学生学习的“另一课堂”,它们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甚至不亚于学校教育。亲戚朋友作为家庭及同辈群体中的主体,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多数情况下也会在亲朋中首先讨论和运用,亲戚朋友的言行及价值观也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产生及发展。其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尤为明显,作为“过来人”,他们的理想信念观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强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他们拥有着很强的发言权和控制权。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1.理论方面:思想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决处理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的问题。理想信念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具体。脱离了现实的理论是抽象空洞的,不利于大学生实际的操作和实践,也不能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共鸣。这就要求高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使理论有处可依,让理论生根发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进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此外,高校教育还要做到“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到大学生特有的情况,使其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协调起来,消除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对立的观念。
2.实践方面:活动育人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应通力合作,创造多项渠道,如各种志愿者、社区帮扶小组、勤工助学岗等,以实际的行动促进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形成。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检验理论,生成理论等等,在对现实国情的了解过程中,形成远大的理想抱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文化建设方面:文化育人
文化认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同样重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西方优秀的文化理念如果适合中国的国情和背景,是可以予以借用的。中国传统文化亦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地方,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批判意识,能够在复杂的文化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学校社团、社区文化艺术节、党团活动等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胡鹤玖.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