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摄影几乎已经没有门槛,谁都有条件进行拍摄,好像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从专业的角度看,摄影的难度却越来越高了,因为在铺天盖地的图像和影像中,一幅摄影作品要跳出来,要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要用自身的影像语言去打动人,并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闻摄影,照片好不好,不仅仅是个构图、用光之类的技巧问题,它更是需要新闻摄影工作者有很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读图时代,怎样才能在摄影上走出一条新路,拍摄好作品,结合长期新闻摄影工作实践和办报经验,我认为搞好新闻摄影要有几个创新意识。
一是创意。新闻摄影,看似只是记录,其实也离不开创意。因为对于一个新闻事件,从哪个角度切入和表现,怎样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这都涉及创意问题。有没有创意,取决于有没有新意。在新闻摄影中,创意通常体现在对新闻表现角度的把握上。所谓“有创意”,就是指不同于一般的、常见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手法,要做到出人意料、新颖独特。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是有创意的。在办报过程中,我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摄影记者和通讯员都期望自己能拍摄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可是在拍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摄影者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今天报纸上发表了一组反映工业题材的照片,稍后就会收到一批类似题材、类似角度的照片。摄影记者到基层采访,当地搞攝影的通讯员看到记者拍摄的站位和角度,重新拍摄一次,这样的新闻照片能用吗?显然不行。一些通讯员跟着记者学会了一种方法,马上把这种方法变成一种模式,每次拍摄都是那个类型的角度,老套雷同,没有创意,千“片”一律,很难被选用。说到创意,我很看重的是“创意思维”,也就是创意意识。我经常和同行研讨如何树立创意意识,形成创意思维,因为创意决定创造。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地绷着“创意”这根弦,每次拍摄都要先想一想:我的这张照片有创意吗?是不是在重复过去的经验?从哪里搞出新意,找到新角度?每次都这样想了,就会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就会想方设法去找新的角度,去努力挖掘新意。当然,实现创意也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包括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对美学和摄影以及美术等知识的掌握,等等。总之,需要提高摄影者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造。创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摄影器材等都高度发达和智能化,要想在摄影上有所突破和创造,更是难乎其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有创造精神,照样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造源于素质。在摄影方面,有宏大追求的人,都想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摄影作品。那么,创造能力、创造所需的高素质,从哪里来?素质来自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才能处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有人认为,搞摄影的人不需要多深的文化,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这是从前有过的情况,现在不同了。摄影属于当代艺术,即使是新闻摄影,也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再像从前那样,光懂得按快门显然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当下,知识更新很快,如果不注意学习,很快就会落伍,更别说创造了。创造能力还源于我们的好奇心。看看世界上那些摄影大师,无不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人,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每天都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搞新闻摄影的人,更是要保持对世界、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好奇,要有一种探索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处处留心,也就是用心去做事情,用心去思考。我们有的摄影记者,只求完成任务,不愿开动脑筋,这样的记者在摄影上不会走得很远。所以,我们要鼓励记者保持好奇心;因为保持了好奇心,就保持了创造的种子。创造能力还源于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要敢于破除迷信,敢于向既定的模式挑战,敢于打破一切条条框框。
三是创新。举凡摄影精品,大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色彩。我们在办报过程中,也尽可能地选用那些有创新色彩的新闻照片。因为,人类有一种天性,就是对“新”的东西感兴趣。作为媒体人,我们要吸引人的眼球,就必须去追逐“新”的东西;即使是老题材,也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和记录它,使之非同寻常。对于在摄影上有大追求的人来说,创新是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路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创新呢?我觉得有两点:一是要有创新意识,二是要有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有求新求变的冲动,有创新的自觉。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是开放的、敞开的、发散性的,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既来自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又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渐悟中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审美修养从哪里来?靠知识积累,靠多读书。不仅读摄影方面的书,还要读哲学、社会学、文学、绘画、舞蹈等这些方面的书。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要有自己对世界、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独特认识和思考。有了这些垫底,我们在摄影的时候就会睁开“第三只眼”——灵魂的眼,就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就会不断创新。
四是创举。所谓“创举”,一般的意思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对于摄影人而言,则意味着拍摄前人没有拍摄过的东西,或拍摄出前人没有拍摄出的境界。创举,不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异想天开,不是小聪明,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表演,也不是心血来潮;创举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是追求,是坚守,是责任感。摄影作品要想传世,摄影家就得有创举;而要有创举,就需要摄影家视摄影为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创作中去,用心灵去感悟,用心灵去拍摄。
五是创业。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工作,对于有的人可能是一个饭碗,而对于有的人却是事业,是终生追求。这两种境界不同,工作状态也会不同,最终的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把新闻摄影当做事业去追求的人,他每天的摄影活动就是在创业,在通过相机来实现人生价值。新闻摄影是一种现场行为,要想拍摄出好的作品,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收获。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付出必须具备不怕艰苦,克服困难,敢于攀登,勇于创业的精神。因为那些在新闻摄影事业以及其他方面取得大成就的人,无不是视事业如生命的人,无不是勇于创业的人。所以,我要说:对于摄影人来说,最高的拍摄境界是具有创业精神。
一是创意。新闻摄影,看似只是记录,其实也离不开创意。因为对于一个新闻事件,从哪个角度切入和表现,怎样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这都涉及创意问题。有没有创意,取决于有没有新意。在新闻摄影中,创意通常体现在对新闻表现角度的把握上。所谓“有创意”,就是指不同于一般的、常见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手法,要做到出人意料、新颖独特。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是有创意的。在办报过程中,我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摄影记者和通讯员都期望自己能拍摄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可是在拍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摄影者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今天报纸上发表了一组反映工业题材的照片,稍后就会收到一批类似题材、类似角度的照片。摄影记者到基层采访,当地搞攝影的通讯员看到记者拍摄的站位和角度,重新拍摄一次,这样的新闻照片能用吗?显然不行。一些通讯员跟着记者学会了一种方法,马上把这种方法变成一种模式,每次拍摄都是那个类型的角度,老套雷同,没有创意,千“片”一律,很难被选用。说到创意,我很看重的是“创意思维”,也就是创意意识。我经常和同行研讨如何树立创意意识,形成创意思维,因为创意决定创造。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地绷着“创意”这根弦,每次拍摄都要先想一想:我的这张照片有创意吗?是不是在重复过去的经验?从哪里搞出新意,找到新角度?每次都这样想了,就会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就会想方设法去找新的角度,去努力挖掘新意。当然,实现创意也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包括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对美学和摄影以及美术等知识的掌握,等等。总之,需要提高摄影者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造。创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摄影器材等都高度发达和智能化,要想在摄影上有所突破和创造,更是难乎其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有创造精神,照样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造源于素质。在摄影方面,有宏大追求的人,都想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摄影作品。那么,创造能力、创造所需的高素质,从哪里来?素质来自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才能处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有人认为,搞摄影的人不需要多深的文化,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这是从前有过的情况,现在不同了。摄影属于当代艺术,即使是新闻摄影,也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再像从前那样,光懂得按快门显然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当下,知识更新很快,如果不注意学习,很快就会落伍,更别说创造了。创造能力还源于我们的好奇心。看看世界上那些摄影大师,无不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人,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每天都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搞新闻摄影的人,更是要保持对世界、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好奇,要有一种探索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处处留心,也就是用心去做事情,用心去思考。我们有的摄影记者,只求完成任务,不愿开动脑筋,这样的记者在摄影上不会走得很远。所以,我们要鼓励记者保持好奇心;因为保持了好奇心,就保持了创造的种子。创造能力还源于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要敢于破除迷信,敢于向既定的模式挑战,敢于打破一切条条框框。
三是创新。举凡摄影精品,大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色彩。我们在办报过程中,也尽可能地选用那些有创新色彩的新闻照片。因为,人类有一种天性,就是对“新”的东西感兴趣。作为媒体人,我们要吸引人的眼球,就必须去追逐“新”的东西;即使是老题材,也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和记录它,使之非同寻常。对于在摄影上有大追求的人来说,创新是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路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创新呢?我觉得有两点:一是要有创新意识,二是要有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有求新求变的冲动,有创新的自觉。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是开放的、敞开的、发散性的,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既来自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又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渐悟中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审美修养从哪里来?靠知识积累,靠多读书。不仅读摄影方面的书,还要读哲学、社会学、文学、绘画、舞蹈等这些方面的书。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要有自己对世界、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独特认识和思考。有了这些垫底,我们在摄影的时候就会睁开“第三只眼”——灵魂的眼,就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就会不断创新。
四是创举。所谓“创举”,一般的意思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对于摄影人而言,则意味着拍摄前人没有拍摄过的东西,或拍摄出前人没有拍摄出的境界。创举,不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异想天开,不是小聪明,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表演,也不是心血来潮;创举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是追求,是坚守,是责任感。摄影作品要想传世,摄影家就得有创举;而要有创举,就需要摄影家视摄影为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创作中去,用心灵去感悟,用心灵去拍摄。
五是创业。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工作,对于有的人可能是一个饭碗,而对于有的人却是事业,是终生追求。这两种境界不同,工作状态也会不同,最终的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把新闻摄影当做事业去追求的人,他每天的摄影活动就是在创业,在通过相机来实现人生价值。新闻摄影是一种现场行为,要想拍摄出好的作品,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收获。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付出必须具备不怕艰苦,克服困难,敢于攀登,勇于创业的精神。因为那些在新闻摄影事业以及其他方面取得大成就的人,无不是视事业如生命的人,无不是勇于创业的人。所以,我要说:对于摄影人来说,最高的拍摄境界是具有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