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无疑者须教有疑”,是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作用尤其重中之重。
  关键词:阅读 思维独创性
  
  读书贵思,这为历代教育家所首肯。
  的确,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阅读过程中,包含有六种心理操作:
  发现——对文章信息的搜寻;识别——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认同——对文章信息的转换;组建——对文章信息的改组;扩展——对文章信息的使用;记忆——对文章信息的储存。
  读者的这些内化动作,构成了阅读中大脑黑箱的奥秘。这一研究成果充分说明,阅读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原文。阅读的过程必然要伴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想象、联想等抽象思维活动或形象思维活动。
  可以说,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灵犀,有了它,阅读时才会一点就通。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那么,重就重在抓思维训练上,通过思维训练来养成学生乐思的习惯与善思的品质。
  一、阅读是颇费心思的学习活动
   通常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道出了运用思维的苦涩与艰辛。正由于如此,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因畏难怕苦而懒于思索,这就要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可以说,在各种学习习惯中,思维习惯是核心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培养阅读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思维发生兴趣,要以思为乐。质疑问难的思维训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
  当学生懒于思索、不善思索、发现不了疑点时,教师若不向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探索的兴趣,而要求学生去自己思考,那是徒劳无益的。
  2.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明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也是从起疑开始。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打破思维平静,从而使学习深入,使智力得到开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就会提高质疑的自觉性。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有质疑的机会。比如利用早自习教师在教室巡回,让学生向教师质疑。也可要求学生将疑点写到纸条上交给教师,教师将疑点梳成辫子,就如何解疑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并作答题示范,其余问题暂不作答,留给学生思考。
  总之,只要我们能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差生,也能在不断提出“为什么”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
   所谓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思维品质是智力品质的核心,而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
  1.训练思之快
  思之快是指思维的敏捷性,它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因此,无限增长的书籍与有限的阅读时间构成了尖锐矛盾,对阅读的选择、速度、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思维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流利和迅速的阅读方法,学会迅速把握课文的语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联想到与所读的内容有关的某些画面、形象、事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迅速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形成既用视力同时又用思想快速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训练思之活
  所谓思之活,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即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训练思之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2)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考问题。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 “多种逻辑规则”、 “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
  认识作用和艺术魅力就会丧失殆尽。学生终于认识到“一招失算,山穷水尽”,因而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莫泊桑“一招精妙,柳暗花明”的艺术匠心。这种教法,不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按照作者的构思发展,而是将他们的思路拉出课文现有的圈子,变换一个假设的角度,升华出各种揣测推论,反证出作者独到的匠心。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能力方面看,思维发散越广,表现也就越灵活。
  3.训练思之深
  所谓思之深,是指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
  训练思之深,首先要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分析是把学来的知识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它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加以研究。这样学得的知识不是机械的储存起来,而是成为产生新知识的“发生器”。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将一篇文章中有关的人、事、理、情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训练思之深,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认识中心句,归纳中心义,分析阐发语段的深刻含义,探讨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害,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主旨等,都是培养综合归纳能力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为所读文章列结构提纲,用几个字、十几个字、几十字反映文章各部分重点及内在联系,更是培养综合归纳能力的好方式。
  以上所说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通过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必然能训练学生遵循逻辑规律进行思维的能力。在思维训练中,教师还应从解决问题出发,适当的介绍有关逻辑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常识,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符合逻辑的规范。
  以上的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是彼此相通和紧密联系着的。思之深是基础,思之活与思之新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而思之快又是以思之深、思之活、思之新为前提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置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
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地方政府创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尝试解决地方建设与社会稳定之间的两难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它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政府与民
微积分是近代数学最伟大的成就,中学阶段把微积分最核心的导数内容,列为学习与考试的要求。由于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又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导数也自然成为了历届高考考查的热门之一。导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运用导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中考察形式多种多样,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观题目的形式考察基本概念、
摘 要 硬装与软装有很多共通性,比较两者的相同于不同,他们之间的联系,给设计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硬装 软装  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硬装和软装。它们的解释分别是,硬装:除了必须满足的基础设施以外,为了满足房屋的结构、布局、功能、美观需要,添加在建筑物表面或者内部的一切装饰物也包括色彩,就如同电脑的硬件,故这些装饰物原则上是不可移动的。软装:人类为了满足功能、美观需要、附加在建筑物表面或者室内的装饰
期刊
包括灰色收入在内的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欠安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灰色收入作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与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
孩子留学所需的学费、生活费怎样带出国?不少家长选择直接在国内兑换现钞后携带出境.在理财师邹明看来,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可选择一站式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尽量少带现金.r
2009年底,德清县城管局在德清县一年一度“千人评议机关”活动中,排名倒数第三.群众评价他们“散兵游勇,溃不成军”;机关部门评价他们“跑得辛苦,赶不上趟”.rn近年来,德清县
新民诉法在对第三人利益的维护方面规定,调解书的内容如果损害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在知道权益被侵犯后六个月内可以起诉。但是如果经一审及二审,申请再审被驳回,第三人可否向检察机关申请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这个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一、检察机关目前对调解书的监督现状  新民诉法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将调解书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对法院的判决、裁定及调解书不仅可以提出检察建议,还可提请抗
论文主要介绍了动画表情的重要性,动画表情的准确传达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感动,而且也能够牵动观者的心弦,让观者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会。这篇论文围绕着短片《叮呤》叙
父亲康复出院后,我把他接回了新家.自我搬入新家以来,这是父亲第二次来,上一次还是去年的事.父亲住在乡下老家,没事不来,他说不适应城里的环境,还有就是我们上班都忙,不愿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