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愈加恶劣,绿化植物可以通过滞尘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但是不同的绿化植物的滞尘效益也有相应区别,因此本文根据城市中常见园林植物滞尘效益、影响植物滞尘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中植物配置规划的一些方案,从而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提高提供保障。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影响因素
城市绿化植物不止可以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城市绿化植物滞尘量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为了充分研究城市大气颗粒迁移动态、植物滞尘原理及影响因素等,可以采取实时监测大气颗粒物粒径、化学组成、绿化植物滞尘量等措施,然后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治理提供借鉴。
1、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研究
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如空气含尘量大幅度增加,而通过适量绿化植物的配置可以通过植物枝叶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截留,从而达到滞尘效益,而滞尘效益的大小与植物的种植结构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通过对绿化植物结构的研究进行优化调整非常重要。当前城市绿化植物可分为阔叶灌木、阔叶乔木、针叶树类等,其中灌木的滞尘效益最好,草本植物次之,乔木滞尘效益较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植物的配置是重要的一部分,不止可以达到良好的美观性能,而且可以优化城市空气,城市绿化植物的结构与滞尘效益的强弱也有直接联系,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绿化配置的滞尘效益明显高于灌木-草本植物的绿化结构,而灌木-草本植物的绿化结构所带来的滞尘效益远大于单一的草本植物结构,因此在配置城市绿化植物时,可在选取滞尘量大的绿化植物的前提下,采用多层次的绿化植物结合的模式,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
2、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影响因素
绿化植物滞尘效益主要受叶片、树冠结构、叶面倾角、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首先绿化植物树冠结构、叶面倾角、叶片形态等方面的区别影响了植物滞尘效益的强弱,且树冠、叶面倾角、叶片的大小与绿化植物滞尘能力成正比,如国槐叶面平滑且枝冠层较密,因此其滞尘性能良好,而洋白蜡树冠开张度也决定了其良好的滞尘能力,而不同的叶面质地也影响了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一般来说叶面平展粗糙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强,如刺槐、柳樹等叶面较平滑的植物远小于毛白杨等一些叶面硬挺粗糙的植物,同时叶片具有厚层蜡质且气孔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强,如大叶黄杨、银杏等,且在这些植物叶片上黏着的灰尘会更容易被雨水冲刷。植物滞尘量的外界影响因素主要是降雨、空气污染程度、大风等天气因素,如在雨水量较大的天气,植物滞尘能力较弱,而在污染程度加剧时植物的滞尘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而不同的气候会直接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叶片密集程度等,如植物滞尘能力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如植物在冬季的滞尘量会大于夏季,同时外界生长环境也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封闭环境中绿色植物的滞尘能力比开敞环境下绿色植物的滞尘能力会相应降低,而城市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程度也会影响植物的滞尘能力,如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会随着空气中机动车排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越多,城市绿化植物阻滞的灰尘的程度也会相应增加,如针叶植物的滞尘量就会随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同一地点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不同,而相同的绿化植物在不同的地点滞尘能力也会发生变化,如在同样的天气下大叶黄杨叶片就会随着地点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滞尘量,一般来说空气质量差的地区绿化植物的滞尘量大于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
3、绿化植物滞尘研究展望
随着城市污染程度的加剧,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也逐渐提上了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绿化植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化植物在城市资源中的配置不止可以通过对灰尘的阻滞降低器械除尘的使用量,而且随着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改善城市空气,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气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导致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绿化植物滞尘效益评价机制,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绿化植物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关注力度,然后加大对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的探究力度,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如自然植物模拟等,但是普遍忽视了绿化群落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现阶段绿化植物的滞尘量测试多用重量法,即选择多个采样点并定期对其进行样品采集,在采集样品之后依次进行样品洗脱、浊液蒸干,然后结合样品的面积与蒸干前后滤纸的重量变化进行计算,两者的比值即为植物的滞尘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变化的因素较易被忽略,如蒸干方式、洗脱方式、叶面积测量等,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相关规定,从而影响整体实验的实用价值,因此为了保证植物滞尘效益的有效分析,应规定一致的植物滞尘量测定方式。
在城市绿化植物配置中,发挥主要效益的是乔灌木。其中灌木主要滞留降尘而乔木主要滞留扬尘,但是垂直绿化植物、地被植物的滞尘效益的研究并不被重视。而在实际生活中垂直绿化植物、地被植物在滞留灰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地被植物可以在固定地表尘土的同时避免二次扬尘,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绿化植物可以发挥最大的滞尘效益,应加强对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等类似植物的研究。
总结: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工业化程度的加剧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而绿化植物可以通过叶片滞留尘土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因此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非常重要,而通过对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对植物滞尘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结构,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廖莉团,苏欣,李小龙,等.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及滞尘影响因素研究概述[J].森林工程,2014,30(2)
[2]杜华栋,王春梅.西安城市绿地主要植物的滞尘效益探讨[J].绿色科技,2017(18).
作者简介:
宋桃(身份证:320481198804125441)。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影响因素
城市绿化植物不止可以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城市绿化植物滞尘量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为了充分研究城市大气颗粒迁移动态、植物滞尘原理及影响因素等,可以采取实时监测大气颗粒物粒径、化学组成、绿化植物滞尘量等措施,然后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治理提供借鉴。
1、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研究
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如空气含尘量大幅度增加,而通过适量绿化植物的配置可以通过植物枝叶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截留,从而达到滞尘效益,而滞尘效益的大小与植物的种植结构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通过对绿化植物结构的研究进行优化调整非常重要。当前城市绿化植物可分为阔叶灌木、阔叶乔木、针叶树类等,其中灌木的滞尘效益最好,草本植物次之,乔木滞尘效益较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植物的配置是重要的一部分,不止可以达到良好的美观性能,而且可以优化城市空气,城市绿化植物的结构与滞尘效益的强弱也有直接联系,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绿化配置的滞尘效益明显高于灌木-草本植物的绿化结构,而灌木-草本植物的绿化结构所带来的滞尘效益远大于单一的草本植物结构,因此在配置城市绿化植物时,可在选取滞尘量大的绿化植物的前提下,采用多层次的绿化植物结合的模式,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
2、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影响因素
绿化植物滞尘效益主要受叶片、树冠结构、叶面倾角、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首先绿化植物树冠结构、叶面倾角、叶片形态等方面的区别影响了植物滞尘效益的强弱,且树冠、叶面倾角、叶片的大小与绿化植物滞尘能力成正比,如国槐叶面平滑且枝冠层较密,因此其滞尘性能良好,而洋白蜡树冠开张度也决定了其良好的滞尘能力,而不同的叶面质地也影响了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一般来说叶面平展粗糙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强,如刺槐、柳樹等叶面较平滑的植物远小于毛白杨等一些叶面硬挺粗糙的植物,同时叶片具有厚层蜡质且气孔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强,如大叶黄杨、银杏等,且在这些植物叶片上黏着的灰尘会更容易被雨水冲刷。植物滞尘量的外界影响因素主要是降雨、空气污染程度、大风等天气因素,如在雨水量较大的天气,植物滞尘能力较弱,而在污染程度加剧时植物的滞尘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而不同的气候会直接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叶片密集程度等,如植物滞尘能力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如植物在冬季的滞尘量会大于夏季,同时外界生长环境也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封闭环境中绿色植物的滞尘能力比开敞环境下绿色植物的滞尘能力会相应降低,而城市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程度也会影响植物的滞尘能力,如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会随着空气中机动车排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越多,城市绿化植物阻滞的灰尘的程度也会相应增加,如针叶植物的滞尘量就会随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同一地点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不同,而相同的绿化植物在不同的地点滞尘能力也会发生变化,如在同样的天气下大叶黄杨叶片就会随着地点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滞尘量,一般来说空气质量差的地区绿化植物的滞尘量大于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
3、绿化植物滞尘研究展望
随着城市污染程度的加剧,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也逐渐提上了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绿化植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化植物在城市资源中的配置不止可以通过对灰尘的阻滞降低器械除尘的使用量,而且随着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改善城市空气,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气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导致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绿化植物滞尘效益评价机制,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绿化植物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关注力度,然后加大对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的探究力度,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如自然植物模拟等,但是普遍忽视了绿化群落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现阶段绿化植物的滞尘量测试多用重量法,即选择多个采样点并定期对其进行样品采集,在采集样品之后依次进行样品洗脱、浊液蒸干,然后结合样品的面积与蒸干前后滤纸的重量变化进行计算,两者的比值即为植物的滞尘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变化的因素较易被忽略,如蒸干方式、洗脱方式、叶面积测量等,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相关规定,从而影响整体实验的实用价值,因此为了保证植物滞尘效益的有效分析,应规定一致的植物滞尘量测定方式。
在城市绿化植物配置中,发挥主要效益的是乔灌木。其中灌木主要滞留降尘而乔木主要滞留扬尘,但是垂直绿化植物、地被植物的滞尘效益的研究并不被重视。而在实际生活中垂直绿化植物、地被植物在滞留灰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地被植物可以在固定地表尘土的同时避免二次扬尘,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绿化植物可以发挥最大的滞尘效益,应加强对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等类似植物的研究。
总结: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工业化程度的加剧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而绿化植物可以通过叶片滞留尘土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因此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非常重要,而通过对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对植物滞尘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结构,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廖莉团,苏欣,李小龙,等.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及滞尘影响因素研究概述[J].森林工程,2014,30(2)
[2]杜华栋,王春梅.西安城市绿地主要植物的滞尘效益探讨[J].绿色科技,2017(18).
作者简介:
宋桃(身份证:32048119880412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