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高专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由于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入学分数相对较低,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加之教学时间不断的压缩,如果再用“理论+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现象,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而且还会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与客观主义传统教学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建构主义者认为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可以熟练地运用到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内容要选择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项目,这样有利于在现实的基础上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真实的实践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项目驱动”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最终完成项目。它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力出发,实现从“维持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项目的设置原则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来选择和设置项目。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法必须坚持“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1.项目的选择要极具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2.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层次分明。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与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接受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认定学生的层次结构,根据划分出来的结构层次选择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项目。项目的布置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分成两大部分,即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基础部分要求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够完成,而提高部分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达到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自成系统。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要自成系统。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都可以设计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几个甚至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因果关系,存在某种关联性和包含性,因此在选择和设计项目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内联与外联的关系,让学生完成的项目和用到的知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让各个项目之间形成子项目和母项目的关系,子项目服务于母项目,母项目统领子项目,保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4.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以现实为基础,充分体现真实性和合理性。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以现实问题为基础,不能虚构和美化。因此,在设计项目时不能只为提高学生对各知识要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强行加入到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里来,不考虑项目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合理。
5.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有具体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可以量化和具体实施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单元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子项目”,通过完成这些小的“子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策略
“项目”是课堂教学的“引擎”,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项目中去,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模块或本单元的学习项目,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项目或带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去学习,以探索和解决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景,提出项目。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大量的发电厂变电站实际工程图片,展现真实的工程情景,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以某个现实变电站为基础的“境像变电站”,针对该“境像变电站”提出具体的教学项目,逐步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真实“项目”进入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甚至现场化。
建构注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必然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的联想和回忆。因此,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中对设置的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录像等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及语言文字等载体动态呈现,使学生大脑中已经建构的“镜像变电站”进行动态呈现,创设出具有现实情境的“理论与实践”和“学与做”一体化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这种“现实情境”中探索实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学生问题的理解、掌握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高。
2.探索方法,协作完成。对于已经提出的项目,教师不要急于分析或讲解,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智慧,独立或几个人协同对提出的项目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就需要完成的项目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过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自己给出解决的方案;对于另外一些没有学过的内容,即在项目中隐含的新知识、新观点或新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或方法,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勇于探索精神。
3.实时反馈,积极评价。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班级授课中所有学科都存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置后性。在教学反馈程序中既要反馈每名学生每个知识点的完成情况,又要反馈所有学生每个知识点完成的百分率。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指导,也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实践性不强、“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的教学内容就不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总之,通过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8(5).
[2]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6年9月.
[3]张运红.建构注意教学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5]严雪怡.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
[6]朱文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http://hi.baidu.com/szwljyw/blog/item/dac1e7245f2d50338744f994.html.
[7]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http://yangjingjing618.blogdriver.com/yangjingjing618/451299.html.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与客观主义传统教学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建构主义者认为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可以熟练地运用到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内容要选择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项目,这样有利于在现实的基础上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真实的实践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项目驱动”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最终完成项目。它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力出发,实现从“维持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项目的设置原则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来选择和设置项目。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法必须坚持“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1.项目的选择要极具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2.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层次分明。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与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接受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认定学生的层次结构,根据划分出来的结构层次选择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项目。项目的布置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分成两大部分,即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基础部分要求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够完成,而提高部分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达到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自成系统。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要自成系统。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都可以设计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几个甚至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因果关系,存在某种关联性和包含性,因此在选择和设计项目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内联与外联的关系,让学生完成的项目和用到的知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让各个项目之间形成子项目和母项目的关系,子项目服务于母项目,母项目统领子项目,保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4.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以现实为基础,充分体现真实性和合理性。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以现实问题为基础,不能虚构和美化。因此,在设计项目时不能只为提高学生对各知识要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强行加入到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里来,不考虑项目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合理。
5.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有具体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可以量化和具体实施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单元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子项目”,通过完成这些小的“子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策略
“项目”是课堂教学的“引擎”,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项目中去,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模块或本单元的学习项目,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项目或带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去学习,以探索和解决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景,提出项目。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大量的发电厂变电站实际工程图片,展现真实的工程情景,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以某个现实变电站为基础的“境像变电站”,针对该“境像变电站”提出具体的教学项目,逐步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真实“项目”进入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甚至现场化。
建构注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必然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的联想和回忆。因此,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中对设置的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录像等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及语言文字等载体动态呈现,使学生大脑中已经建构的“镜像变电站”进行动态呈现,创设出具有现实情境的“理论与实践”和“学与做”一体化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这种“现实情境”中探索实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学生问题的理解、掌握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高。
2.探索方法,协作完成。对于已经提出的项目,教师不要急于分析或讲解,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智慧,独立或几个人协同对提出的项目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就需要完成的项目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过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自己给出解决的方案;对于另外一些没有学过的内容,即在项目中隐含的新知识、新观点或新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或方法,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勇于探索精神。
3.实时反馈,积极评价。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班级授课中所有学科都存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置后性。在教学反馈程序中既要反馈每名学生每个知识点的完成情况,又要反馈所有学生每个知识点完成的百分率。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指导,也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实践性不强、“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的教学内容就不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总之,通过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8(5).
[2]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6年9月.
[3]张运红.建构注意教学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5]严雪怡.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
[6]朱文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http://hi.baidu.com/szwljyw/blog/item/dac1e7245f2d50338744f994.html.
[7]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http://yangjingjing618.blogdriver.com/yangjingjing618/45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