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眉山喧哗的人群里,我与老人吴青相遇。
  老人吴青已经八十多岁了,眉眼里却始终是孩子一样的清澈和透明,似乎那里有一汪泉水,任谁站在她的面前,心底隐匿的哪怕游丝般的虚浮,都会清晰倒映出来。而且人还逃不掉那视线的审视,即便躲藏在一堆腐烂的树叶里,她也会瞬间将那个小小的人儿,从肮脏里挑出,挂到烈日下曝晒。
  作为冰心的女儿,她有着特殊的身份。但她一直很认真地向人强调:我娘是我娘,我是我。因为冰心曾在山东生活的缘故,她孩子一样撒娇地称呼母亲为娘,这让出生在山东的我,觉得温暖亲切,似乎我们曾经在一片土地上,一起生活过,沐浴过丰沛的雨水,浸染过草木的色泽,注视过同样的星空。那里还有《小橘灯》中散发出的微弱但卻坚定的光,将很多人脚下的路途,温柔地照亮。
  我娘告诉我,要做一个真的人,不能说假话。吴青老先生这样一字一句地说。可是,很多人却满嘴谎言,毫无底线,他们连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堂堂正正的人,都不是!她的声音高亢,响亮,有着让人内心震动的力量。我娘还告诉我,一个人要有爱,像繁体字里的爱一样,用一颗心去爱。
  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人群里,她拄着拐杖,不让人搀扶,昂首挺胸,独自一个人慢慢行走。她的眼睛,总会立刻发现别人的虚伪,并毫不留情地指出。在葡萄园,讲解人员介绍,这里一直坚持绿色种植,没有污染。她指着地上不知谁丢弃的矿泉水瓶、烟头、废纸,很认真地纠正道:小伙子,你不要说谎。说完她又费力地弯下腰去,捡拾那些垃圾。有人走过去,说:吴老师,我来帮您捡。她再一次孩子似的较真儿:你也不真诚,怎么是帮我捡?难道这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那人红了脸,而更多的人,则笑看着她,好像在看一只孤傲的野鹤,突然间降落在喧哗的鸡群,因为鸡群的热闹,而更凸显出她的孤独。
  一个人要走多久,才能穿越重重的迷雾,穿越无边的黑夜,成为一个真的人,一个即便被人孤立,依然内心单纯洁净的人?我看着人群中不停弯腰捡拾着垃圾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这样想。
  她有数不清的问题,而且打破砂锅问到底,像一个好奇的孩子。面对她诚挚的发问,讲解员不得不时时停下,字斟句酌,给予回复。她问为什么没有设置残障人员专用的洗手间,普通女工有没有产假?如果她们生病了,不能上班,会不会被扣薪水?她们每个月的收入,够不够生活?谁来给她们购买医疗保险?
  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可她说,依然有许多的知识,等待她永不停歇地学习。她会熟练地使用微信,加她,通过后,尽管对方知道她的名字,依然会收到礼貌的回复:您好,我叫吴青。她如此注重细节,以至于每个被她注视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审视自己,并借助她的眼睛,照亮内心那些阴暗粗鄙的角落。
  在三苏祠,因为着急于一场朋友间的聚会,我离开队伍,赶去赴约。又因为匆忙,也或许内心根本缺乏对他人的关注,竟忘了领队的嘱托,要跟同车的人说一句,告知去向,以免结束后让人久等。所以当我收到吴青先生的电话,听到她着急地问我是不是走丢了,有没有找到大部队时,我立刻被深深的愧疚击中。我连声地说着抱歉,对不起,我并非故意,真的给忘记了。但我还是能感觉到,这样的失误,在老先生人生的词典中,一定属于对别人的时间未曾给予尊重的错误。
  我为此惶恐不安,隔天在人群里见到她,一脸羞愧地走过去,专门解释此事。她却笑着说:没事,也不是我特意要打电话给你,而是领队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我恰好有你微信,就试着拨打了一下,你只要没事就好,当时就怕你找不到队伍。
  不停地有人走过来,要跟老先生合影,我轻声道一句谢谢,就走入喧哗的人群。我听见她爽朗的笑声,穿越拥挤的大厅,弥漫至每一个角落。那笑声如此地清澈,洁净,溪水一样,将眉山小城的盛夏,一寸一寸地浸润。
  编辑
其他文献
口,象形字,得之于人的嘴。人们通常把讨生活,称为糊口。腹中有食,身上有衣,温饱问题解决了,日子就能过得下去,这便是锦,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不愁锦上不添花。  人食五谷杂粮,粮食何来?当然从土地中。在我眼里,这个口字,似乎亦是一块四四方方的土地,想此,莫名地联想到有关口字部首的字。  有一灯谜:嘴里含玉,打一字。谜底不难揭——国。这个国字,是简体字,其繁体为國,从口,从或,或字拆开,为一口戈。似乎可以
人是情感动物,只要活着就会有烦恼,这很正常,一点都不奇怪。是否让烦恼常驻心间,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我快乐吗?我们时常这样问自己。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快乐时我们快乐,烦恼时我们烦恼。究竟是快乐多于烦恼,还是烦恼多于快乐,连自己都云笼雾罩,不明就里。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就是烦恼,就是不快乐。所以,我们很是纠结。   俗话说:“野花不种年年
河北名企——“神威药业”,于2004年12月2日成功登陆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在,神威药业依然是中国香港主板市场市值最大的现代中药上市公司。这样一个万众敬仰的企业,有人猜测:“一定有后台,有背景。”实际上它没有任何后台背景,与千家万户老百姓过日子一样,家产多少,家业多大,全是自己“折腾”来的。   时间追溯到1984年,一个叫李振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为人幽默机智,说话诙谐有趣。  他刚到任时,记者问:“新官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笑着答:“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表面上似在说明故宫的特殊性质,又似乎在含蓄回答媒体的问题,表明自己不会给同事们下马威。  故宫端门广场前种有五十六棵古树,他下令将树坑填平,还在旁边装上树凳,方便游客们休息。凳子装好后,有员工便向院长提议:“中国正好有五十六个民族,这里五十六
《红楼梦》中妙玉有泡茶三杯论:“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品茶论道,在我看来有点不近人情的诙谐,也有点自命不凡的孤傲。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传说,这说法真假难辨。古人把饮茶归功于神农,我想不过是想赋予茶以文化气息,后人也沿袭这种理性的追求,给予茶以种种哲理与玄妙的茶境。  有人认为喝茶有三重境界,即“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
泡茶時,许多人从来都只是凭感觉往器皿里放茶叶,方式简洁随意。早在唐朝,日本使者就将华夏民族的饮茶习惯带回岛国,秉承韵味十足的礼仪,整个过程时刻保持敬畏态度。《茶经》中记载,烹茶时量取茶末投放的量具称之为茶则。则者,量也,准也,度也。精准地量出适量的茶叶,遵循茶道烹煮后才能饮上一杯口味上乘、回味悠长的佳茗。口渴时,端坐静候千回百转后才呈现出的功夫茶,与路边几角钱一碗的大碗茶饮来各有千秋,前者萃取的是
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一幅巨型花卉画作引起观众的注目和好评,人们连连称赞,太美啦!简直都画活了!现场许多人甚至手拿放大镜观看这幅作品。然而,令人们想不到的是,此画的作者竟是一位80岁的老人,他就是享有“中国植物画第一人”美誉的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老人。  曾老1939年出生在云南省威信县,小时候喜欢信手涂鸦,用老人的话讲,什么都敢画,却画什么不像什么,喜欢画画的他,偏偏不信什么天赋之说,只要自己喜
刘勰是南朝梁代时期的著名文学理论家,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生活极为贫穷。但他笃志好学、博经通史,《文心雕龙》就是他的代表作。  众所周知,刘勰生活的年代盛行门第制度,一个人出身的贵贱决定了这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像刘勰这样出身低微的平民,自然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因其社会地位低下,《文心雕龙》写成后也根本得不到世人的重视。但刘勰本人十分自信,深知自己著作的价值,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用心血写成的书稿无声
有人爱作假,认为如此才能很容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清末的官场上,岑春煊被称为“官屠”,别人之所以如此称他,是因他为政祟尚严猛,不讲情面,经常参劾违法乱纪和庸劣不称职的官员。由于他忠于朝廷,敢说敢干,不畏权贵,也被称为“肝胆总督”。  岑春煊锋芒毕露,不顾及官场潜规则,得罪了庆亲王奕劻及炙手可热的袁世凯,两人一定要将他铲除而后快。由于岑春煊深受慈禧的宠爱,所以他们分两步走,先将他排挤出京,即让时
花馃馃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面点,也是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这种在全国名不见经传的小吃推广开来,她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并实现了年收入七百多万元的銷售额,她就是90后女孩马娟。  上大学期间,每次放长假返校,马娟都要带上家乡的花馃馃给寝室的同伴们吃,大家总是一哄而上,很快就会抢光。大快朵颐一番后,大家央求她下次多带点。这些吃货们让她看到了商机,她知道,如果肯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