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看图无意,下笔无言,这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通过实践,笔者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看图写话;实践;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作文训练叫“写话”,其中,“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的主要形式。然而,在多次的看图写话中常见学生看图无意,下笔无言,有言无次……学生痛恨,教师困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出发。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在课堂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呢?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在写话前进行点滴铺垫,在学生的看图中积蓄“雨”的滋润,在看图写话的道路上献上以下一个个小小的策略。
  一、 欲要写则先看
  (一)让提示语开启写话的大门
  为了降低看图写话的难度,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一般会有文字提示,提醒学生如何观察图画,看看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些什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按照提示语的要求,从图画中寻找答案,借此弄清图画的内容意思。否则,观察图画就容易出现偏差,如下图1:
  图1
  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读图上的句子,将“图上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两句话画出来,再从图画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学生看提示语:把两幅图连起来看一看,再写几句话。圈出“连起来”和“几句话”这几个关键词,借助提示语弄清画意,学生再下笔就不会偏离图画所要表达的本义了。再比如图2,这幅图中的提示语就要求“她们又说了些什么呢?”,但凡遇上类似的看图写话,总有些许学生在写话中会对人物对话只字未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先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将答案记在旁边,如提示语要求写对话,就简单地注上“说”,或者先将这个“说”字圈起来,等看完图画再纵观全图落笔写话。
  图2
  (二)让画面引领写话的思绪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而图画是文字的说明或点缀,只有经过细致地观察,才能对图画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一般包括单幅图写话和多幅图写话两种类型。单幅图写话,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一般要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几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做得怎么样),但凡将这几个要素表述清楚,图画也便直接地以文字呈现出来,不管文字如何,对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的要求,学生基本是达到了。当然,如果要写得具体那还得从总体上把握图画内容;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细节认真观察,比如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还应教给学生分清主次,观察时抓住重点。
  多幅图的看图写话,在把每幅图看清楚、看明白的基础上,想想图与图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将多幅图内容串连成一个情节连贯完整的故事。例如多幅图看图写话《小鸡过河》,在指导这几幅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1)第一幅图上画了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这时它们在商量什么?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3)第三幅图中人物的表情如何?渡过河的它们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多幅图写话最重要的是从多幅画中找到一两幅“中心画面”,并用笔做记号引起重视,写话时则重点阐述。如上文提到的《小鸡过河》三幅图中,第二幅便是“中心画”,它展示的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把握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写话也就不会偏离主题了。
  二、 欲要写则先想
  画面是静止不动的,是某一情景的瞬间定格。但写话所描述的则往往是某一动态的情景或过程。看图过程中要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补充相关情境或细节,把静态画面还原成动态故事,作业写出来才会具体、形象、生动。著名散文佳邹静之先生谈论他的创作时说过这样一句韵味十足的话:“当我看到画面时,我就想到了文字;当我看到文字时,我就想到了画面。”教学时只有善于引导孩子走进画面,体验画面,孩子才能真切地体会图画的内涵。一般来说,多幅图的写话应围绕图中人物的思想言行展开联想,可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2)分析人物心里会想些什么;(3)猜想人物还会说些什么;(4)推测人物有哪些行动。如果图中画的是动物,一般可以采用拟人方法展开联想。以下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有效方式:
  (一)将画面搬上生活的舞台
  很多的圖画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对这样的图画,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透过画面,感受到表面的形象,更走进了角色的内心,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入情入境地体验感受,孩子们便能全身心地浸润在一个个具有生命的舞台中,再将画面转化成文字便活趣许多。
  如《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同桌之间的对话表演,当客人走进家里时,作为主人你会怎么说?怎么招待客人?而客人又会怎么回应你这个主人呢?会跟你说些什么?当客人要走时,你又是如何送客人的,临走时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这样将图画搬上舞台,通过表演还原故事情境,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历历在目,再拿起笔来写就有话可写了。
  (二)将图画的空白呈现学生的思绪
  低年级学生写话,篇幅往往只有一两百字,而且对话占据大量的篇幅,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却往往是一笔带过。而人物的动作多数是定格于某一瞬间,心理活动则是画面上无法直接呈现的,此时就要加强人物动作、心理的观察和描写指导,需要展开合理的猜想。比如,就拿《不乱扔垃圾》这两幅图来说,就可以引领孩子们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一学生一边走路一边吃香蕉,那么香蕉吃完时他会怎么想?当另一学生看到这一情景时她又会怎么想呢?让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想象,将图画的空白借着思绪由语言来呈现,在絮絮叨叨后,孩子们的文字便能丰富许多。   虽然在欣赏图画空白时,就像领着学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些曲折,有些难走,但自然纯美,风景宜人,慢慢走,慢慢欣赏,定能收获一路行走的美与好。
  (三)将简单的话进行拉面式的扩句
  孩子们面对写话常常是只语片言,写不长,写不丰富。于是笔者便让孩子们从最简单的“拉面”开始将话拉开张力。如,孩子写完最简单的一句话: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那么我们就用扩句的形式在主、谓、宾前添加修饰语(什么样的鱼儿?怎样的水中?怎么样地游来游去?)以此将原先的句子,一句句地进行拉面式地扩句,句子是越拉越长,学生原先简单而呆滞的文字便也丰富起来了。
  三、 欲要写则先说
  低年级的学生表达往往缺乏条理、语句不够连贯,没有说的铺垫便跳跃写的环节不是更雪上加霜吗?于是在写话前笔者则先让学生将说进行到底。指导学生首先要把话说通顺、说得有条理,然后再用笔写下来。
  欲要写则先说,首先要给学生提出说的具体要求,比如《孩子们去春游》,首先先来说说天气如何?每个学生对于天气的不同说法,要尽学生自己的个性说自己的天气。有些学生简单地说:今天天气真好!有些学生丰富些说:今天,阳光明媚!也有些学生说: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一阵阵春风吹来,暖暖的,可舒服了!孩子的不同的说法都应该认可,当然面对丰富而又活力的语句教师应特别赞赏,还可夸张式地将丰富的那几句话重复几遍,相信此时有很多同学都会在不经意间烙印在脑海中。
  接着,以此类推出示:孩子们去春游了。
  孩子们在公园里游玩。
  孩子们排好队伍回去了。
  学生面对这简单的三句话开始进行“拉面”,一番口舌的交战后,相信这三句话已经彻底改头换面了,转而化之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了。
  四、 欲要写则先体验
  鲁迅认为:“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又变化,读者倘若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也就是说体验无疑是走进写话的一座桥梁。生活就是活动的画面。观察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就是现实版的“看图写话”。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却往往不会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写话。例如,上课铃声响,一学生匆匆跑进教室摔倒哭了……这时,老师忙上前将她扶起坐下,此时便可开始现实版的“看图写话”了。
  师问孩子们:“刚才某某同学为什么会摔倒,你们知道吗?”
  生七嘴八舌地答道:“她跑进来的。谁让她跑那么快……”
  师又问:“那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跑而不是慢慢走进来呢?”
  生想当然地答道:“要上课了呀。”
  师语重心长地说:“是呀,正因为她听到上课铃声,知道要上课了,大家都走进教室了,自己还在外面才要跑,对吗?”
  师停顿了一会说:“孩子们,那你们可知道当她看见大家都进教室了,唯独自己还在外面时的那份心情吗?”
  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急死了!”
  师微笑地说:“是的,因为着急,因为急着进教室她才摔倒了,而你们又知道她为什么哭了吗?”
  生犹犹豫豫地说道:“可能痛了吧……”
  师面朝摔倒的孩子问:“是这样吗?”
  孩子答道:“嗯,是的。”
  师转而面向孩子说:“是呀,因为摔疼了,所以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孩子们,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這时孩子们便开始安慰起那个摔倒的学生了,你一言我一语,而笔者则顺势将刚才的画面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了学生摔倒的那一个画面,请学生帮我来描述情景。这时的孩子们则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瞬间的情境,自然的动作,在孩子的脑海里印下的是不仅是画面,更是画面所传递的情感……笔者想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便可为学生的写话积累鲜活的素材。这样,即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写话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更能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也许看不到这积蓄的“跬步”和“小流”留下的痕迹,但笔者相信只有学生积了“跬步”和“小流”,才能让这写前的铺垫成为崛起看图写话的支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徐建萍,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培新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深度“学”是建立在教师的深度“教”,那么我们首先要对“圆柱的体积”这一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学习目标,理清整个知识脉络,不仅横向联系知识,也得纵向打通知识点,从备“课时”到备“大单元”进行转变。聚焦关键问题,在深度学习平台搭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驱动探究任务,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发展。  關键词:教材解读;圆柱的体积;问题设计;知识结构  要使学生深度学
原来道德话语和法律话语也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别。道德话语一定要在有我之境时,才能收喻人之效,法律话语一定要在无我之境时,方能公平。    如何评价唐太宗的难题    去年初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连续剧《贞观长歌》,断断续续看了十几集,感觉那里面的唐太宗李世民,很像上世纪70年代电影里的正面典型人物。翻开唐代史官吴兢编撰的史书《贞观政要》,李世民还真的很“高大全”,百分之百的圣王气象,
“争自由唯一的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争自由的唯一理由,换句话说,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凡不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批评过后,胡适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慨,《新青年》没有了,新文化运动过去了,眼前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容忍的空气充满国中”。    张耀杰的《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摘 要:中国不仅有着大量的古典诗歌文学,而且有着悠久的诗歌教学源流,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古诗词教学应加强诵读教育,努力熟悉古诗词,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时的语感。同时,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學的实效性,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了解古诗词的真谛,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古诗词学习向高效性、自主性、兴趣性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
科技政策是现代人类社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科技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中,也应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漫长发展史上,科技政策不仅是最年轻、发展最快,又是社会经济意义最重大的少数政策之一。大体上,科技政策萌发于近代欧美工业革命时期,形成于20世纪前期,大规模和系统化发展于20世纪后期。  科技政策历史不长,其中,科技政策以什么为“本位”(根本目的)的问题是根本
费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对科学充满激情、对生活富有情趣,且机智幽默。他是个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然有科学风采;让人感兴趣的是,他还拥有迷人的人文风采。  费曼把科学研究当作自己最好玩的游戏。他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星期当中,你有多少时间做物理?”为什么无法作答?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在工作,什么时候是
说起未来中国科学发展最重要的目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早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发现。对此,人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但是,许多探讨集中于“投入”、“绩效评估”等科学发展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科学),认识常常不能深入下去。要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如何健康地发展,需要把科学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深入思考。这方面,认真听听国际上有识之士的见解会开阔思路。不久
摘 要:现如今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艺术性及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根据艺术提问内容进行探究,帮助小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点。基于此,文章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艺术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引言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积累水平,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歇后语、名言警句及成语,以便学生
前段时间读到的几篇文章,不知什么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个税起征点(即免征额)调整的必要性。应该承认,我国现行个税的确是一个有明显缺陷的税制,不只是调整一个起征点就可以达到完善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2000元的个人收入水平,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可以成为高收入者,而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也就是解决个温饱。忽略了这个因素,空谈什么“穷人”、“富人”,
今年5月28日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原名誉主席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王淦昌院士生前为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一颗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那深沉的爱国情怀至今仍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质问巡捕:“凭什么抓我?”    那是1925年6月,年仅17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