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喜欢读这段课文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读,接下来,老师先为大家读读这段课文,好吗?
(师朗读课文,故意读得较为平淡,但很正确,很流畅)
师:刚才,老师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中有说“好”的,但更多的说“不好”)
师(故作惊奇):老师读得正确吗?(正确)流利吗?(流利)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同学认为老师读得不好?同学们不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说老师的朗读不好在哪里,该怎么读,行吗?(行)
(生纷纷研究句子,提出理由,练习朗读,为指出老师朗读中的不足之处作准备一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结果)
生:课文中说“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云海是很壮观的,老师刚才的朗读没有把“壮观”一词重读。
师:有道理,那你能为老师作个示范吗?(该生示范读该句)读得不错。看来,老师确实没有把这句读好,还有别的不好的地方吗?
生:课文中说:“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这句话中,“万顷”“茫茫”是很广阔的意思,也正是云海壮观的原因,这些词,应该读得重些,才能读出云海的壮观。而且,在读这句时,整个语调也要高昂些。老师刚才的朗读,太平淡了。
师: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谁能为老师作个示范?(两位同学先后示范朗读)真是不错。看来,你们的朗读比老师强多了。还有别的不足的地方吗?
生:“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下面是雪白的云海,上面是火红的夕阳,这景象多美啊,多壮观啊!读时要带点激情,而且“燃烧”“银涛雪浪”“斑斓”这些词要重读。我来做个示范吧!
师:好,请!(该生朗读水平并不好,但读得很认真)哎呀,据我所知,这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次。进步真快!还有谁也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三位学生进行该句的朗读训练)
生:老师,还有一句,你也没读好。
师:哪一句?你就别客气,说吧!
生:“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文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那么多芙蓉花,一起开放,那景象该有多壮观哪,读时应强调“万朵”和“竞相开放”,语调要高昂,最好读到最后的时候,能配上一个手势。
师:哎呀,还真有一套,你肯定是咱们班朗读得最好的。你们一起为老师作个示范,好吗?
(全班齐读该句,大多数学生有手势配合)
师:看来,刚才老师的朗读真的一无是处。老师真是服了你们了。这样吧,给老师一次机会,让老师再读一遍,好吗?(再读课文)
读毕,全班学生热烈鼓掌。还有的学生高声说:不错,大有进步!
师:别鼓掌了,老师的进步都是因为有了你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老师为你们配上一段音乐,好吗?(全班配乐朗读该段内容)
教学赏析:
一、对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上述课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这里该怎么读,那里该怎么处理”,令学生 分被动,兴趣索然。本课例中,虞老师依据“反诘法”教学原理,通过教师角色的变换——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批判”的对象,别出心裁地实施了“对手教学”。教师朗读故意出错,让学生抓住“把柄”,迅速投入朗读实践。这样,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议读感悟,引导学生创造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案例中,看似朗读评价,实则是借助朗读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妙,培养语感。学生在“为老师的朗读挑刺”的过程中,很主动地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在“为老师范读句子”的过程中,充分地表达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在学生自主创新的思考实践中,高效地达成了朗读训练的目的。
三、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为师生平等对话,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而且为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寻找新知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气氛。本案例中,无论是学生对老师朗读作出的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的话语,无不体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不仅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还可以“指导”老师朗读,学生因能评价老师而兴奋,因能找出老师的不足之处而自豪,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激励的话语而激动不已。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喜欢读这段课文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读,接下来,老师先为大家读读这段课文,好吗?
(师朗读课文,故意读得较为平淡,但很正确,很流畅)
师:刚才,老师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中有说“好”的,但更多的说“不好”)
师(故作惊奇):老师读得正确吗?(正确)流利吗?(流利)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同学认为老师读得不好?同学们不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说老师的朗读不好在哪里,该怎么读,行吗?(行)
(生纷纷研究句子,提出理由,练习朗读,为指出老师朗读中的不足之处作准备一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结果)
生:课文中说“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云海是很壮观的,老师刚才的朗读没有把“壮观”一词重读。
师:有道理,那你能为老师作个示范吗?(该生示范读该句)读得不错。看来,老师确实没有把这句读好,还有别的不好的地方吗?
生:课文中说:“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这句话中,“万顷”“茫茫”是很广阔的意思,也正是云海壮观的原因,这些词,应该读得重些,才能读出云海的壮观。而且,在读这句时,整个语调也要高昂些。老师刚才的朗读,太平淡了。
师: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谁能为老师作个示范?(两位同学先后示范朗读)真是不错。看来,你们的朗读比老师强多了。还有别的不足的地方吗?
生:“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下面是雪白的云海,上面是火红的夕阳,这景象多美啊,多壮观啊!读时要带点激情,而且“燃烧”“银涛雪浪”“斑斓”这些词要重读。我来做个示范吧!
师:好,请!(该生朗读水平并不好,但读得很认真)哎呀,据我所知,这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次。进步真快!还有谁也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三位学生进行该句的朗读训练)
生:老师,还有一句,你也没读好。
师:哪一句?你就别客气,说吧!
生:“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文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那么多芙蓉花,一起开放,那景象该有多壮观哪,读时应强调“万朵”和“竞相开放”,语调要高昂,最好读到最后的时候,能配上一个手势。
师:哎呀,还真有一套,你肯定是咱们班朗读得最好的。你们一起为老师作个示范,好吗?
(全班齐读该句,大多数学生有手势配合)
师:看来,刚才老师的朗读真的一无是处。老师真是服了你们了。这样吧,给老师一次机会,让老师再读一遍,好吗?(再读课文)
读毕,全班学生热烈鼓掌。还有的学生高声说:不错,大有进步!
师:别鼓掌了,老师的进步都是因为有了你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老师为你们配上一段音乐,好吗?(全班配乐朗读该段内容)
教学赏析:
一、对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上述课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这里该怎么读,那里该怎么处理”,令学生 分被动,兴趣索然。本课例中,虞老师依据“反诘法”教学原理,通过教师角色的变换——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批判”的对象,别出心裁地实施了“对手教学”。教师朗读故意出错,让学生抓住“把柄”,迅速投入朗读实践。这样,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议读感悟,引导学生创造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案例中,看似朗读评价,实则是借助朗读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妙,培养语感。学生在“为老师的朗读挑刺”的过程中,很主动地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在“为老师范读句子”的过程中,充分地表达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在学生自主创新的思考实践中,高效地达成了朗读训练的目的。
三、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为师生平等对话,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而且为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寻找新知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气氛。本案例中,无论是学生对老师朗读作出的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的话语,无不体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不仅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还可以“指导”老师朗读,学生因能评价老师而兴奋,因能找出老师的不足之处而自豪,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激励的话语而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