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沉浸式音响让电影一直标榜的“大场地、大画面、大音响”终于完整,并与也在不断完善的家庭影院系统拉开距离,继续保持其对消费者的“大诱惑”。但与此同时,巴可Auro11.1系统和杜比全景声两大不同格式和系统的存在,也为从制作、到发行和放映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困惑。
1.《极乐空间》将采用巴可Auro11.1发行,图片来自哥伦比亚公司
2.《变形金刚4》将采用杜比全景声发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杜比、DTS和索尼三种音响格式互不兼容,各行其道,让电影界深受其害。为避免类似事态的重演,今年2月美国影院业主协会(NATO)和欧洲国际电影院联盟(UNIC)从自身利益出发,联手发布关于电影院沉浸式音响技术的要求,旨在确保不管电影院自身选择何种音响系统,都必须能够播放制片商发行影片所用的沉浸声音响,而这一要求将适用于所有音响系统开发商。
争执不下
在最近召开的拉斯维加斯CinemaCon上,除了3D、高帧频、激光光源、动态影院等热点之外,这也成了展会期间最具争议性的话题,而两大阵营更是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的直接交锋。巴可和DTS站在一条战线里,支持开放格式MDA(Multi Dimension Audio,多维度音频技术),而杜比则另执一端,坚称这样的选择无法保证一致的播放。
3D沉浸式音响自从一推出就吸引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市场上基本上就剩下巴可和杜比两大竞争对手:巴可在全力开发和推广Auro 11.1系统,而杜比则是全景声的始作俑者和推动力。
在展会期间的音响专家对话会上,巴可和DTS联手宣布,两家都支持一种拟议中的基于沉浸对象的开放式音响格式,以满足NATO/UNIC的要求,从而保证电影院选择平台的自由,确保其无论选择何种3D音响系统均能出色播放任何电影。他们提供的建议是DTS的MDA——一种开放式对象基存档和中介格式。DTS的约翰·克劳格表示:“我们听够了每个制片商都在抱怨多格式混音在财务上根本无法持久。我们期望找到一种共同的工作流程和共同的交付格式。”
不过杜比却不以为然。杜比电影院高级总监麦特·库森强调需要控制好艺术表演的录制和复制过程。NATO的指标建议分开,那就会丢掉对最终体验质量和一致性的控制。“行业需要标准,某些部分需要开放,而另一部分需要封闭。”
库森进一步披露,杜比支持开放的部分包括数据打包、保密、码流协议和声像同步等,但原创意图如何录制和还音需要紧密配合,而杜比开发出全景声就是希望能控制好这部分的流程。他认为,“这是行业和观众体验的最佳利益所在,也是保证一致回放的唯一可行方式。如果只是指定一种文件格式,但却不指定音箱配置或还音方法,那是在给行业帮倒忙。”
对此,巴可商务战略开发高级总监布莱恩·克雷普尔的回应是,电影院的配置总是千差万别的,巴可相信其所建议的工作流程足以保证一致还音的效果。他说:“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基于标准的做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DTS开发的MDA平台同时支持声道和音频对象,适应任意音箱数量和配置。录制阶段,可以通过为音频对象设定特定的X、Y、Z三维坐标来描述位置,从而将声音导向到整个录音空间,实现与电影画面一致的高度逼真的声场定位。DTS公司战略及发展高级总监约翰·克劳格表示,DTS“致力于研发和通过不受格式约束的解决方案,实现3D音响内容的通用制作、传输与播放。跟巴可一样,我们整个的做法都是基于兼容并蓄、而非独占排他的理念,目的是要鼓励制片商能制作更多的沉浸音响影片,同时便利影院以最好的条件来放映。其实,DTS并不提供影院3D音响系统,但知情者透露,DTS的介入是在布局家用音响市场。如果MDA格式能被采纳,那DTS在家用音响市场无疑会受益。
SMPTE有所作为
巴可和DTS似乎从全球最权威的视音频标准机构SMPTE处得到某种呼应。SMPTE成立的专门探讨电影数字音响系统的技术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数字音响制作与发行执行总监的布莱恩·维沙就披露,SMPTE正在研发共同的文件格式,而MDA可以作为一个好的起点;不过他也指出,要满足行业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沉浸音响标准双方争执不下,SMPTE更在紧锣密鼓地大力研究,它的电影数字音响系统的技术委员会聚集了所有的利害相关方,已经召开多次会议商讨如何制定新的标准,既要解决把沉浸音响内容有机整合进新的标准,还要考虑到如何确保影院体验的一致效果。
为此,维沙就敦促制片商和放映商为了普及沉浸音响的共同目标,联手推动共同标准的尽早制定。他还透露,SMPTE的初期研究可能会在六、七月的时候完成,然后会花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来开发共同文件格式,或许还要一年的时间来将其落实到制作工作流程和电影院。
行业现实
数字化技术浪潮正在不断完善观影体验,全球75-80%的银幕系统都已经数字化,在美国数字化率估计已达85%,在亚洲和欧洲的某些市场,数字化更是已经接近100%。然而高数字化率并不意味着数字化过程的终结,由于数字技术的潜力巨大,数字化引擎还在带来更多的革新。
数字化改造的费用不菲,每块银幕大概在7、8万美金,而只有小部分可以用制片商补贴的虚拟洗印费冲抵,除了有可能放映球赛和音乐会之类的替代内容,似乎就只有靠3D了。3D在《阿凡达》成功之后,确实为影院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少年派的漂流》也燃起了更多人对生活类3D影片的兴趣,但部分3D影片的粗制滥造,包括一窝蜂地转制3D,也伤害了观众的3D观看欲望。过去18个月里,美国票房收入就因此而有所下降,好在中国、俄国等国际市场,观众对3D的热情依然高涨。
3D音响技术仍属新事物,根据设备档次、影院规模和其他参数,安装费用少则5万美金,多则20万或更多。当前,许多影院还在消化数字化的影响和后果,在这种情形下,对技术提供商兜售的新玩意儿,是装还是不装,或者说什么时候装,影院老板们对其有限的预算,当然要精打细算了。 跟一切新事物一样,千差万别的电影院,肯定有抢吃螃蟹的,也有随大流的。这从本刊对全国各地影院经理人的采访中,就可以管窥一二。而巴可的克雷普尔就笃信,影院老板会打开钱包购买新技术,因为他们“渴望把人们不断吸引进电影院,而不是窝在家里看iPad的手段。”
一种格式
CinemaCon成了沉浸音响的集思广益的场所,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整个产业链都加入了探讨。马科斯影院放映技术总监马克·科林斯就在音响专家对话会上表示:“我们有时收到12种不同的数字电影数据包,包括3D和不同照明亮度。我们期待一个音响的共同标准。”
尽管沉浸音响是大型影院“下一步”的必由之路,但他相信电影院老板还是看到的是“可观的成本”,因此标准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项长期投资。”
而导演山姆·雷米也出现在制片人的对话中,他的《魔境仙踪》同时采用了巴可Auro和杜比全景声。他认为两种系统都很优秀,非常希望能被安装进电影院,但指望这种声音维度进入家庭系统还为时尚早。但他也提醒制片厂要注意,制作多格式的沉浸声,额外时间投入要算好。“要做不同混音,保证跨越不同格式的质量相当复杂。希望不久就会出现一个标准,淘汰掉双声道和5.1。”
奥斯卡三度获奖者理查德·金监制了梦幻工厂《极速蜗牛》的音响,这部动画片也是制作了Auro 11.1和全景声两种格式。他认为沉浸音响对某些电影很棒,家庭影院无法望其项背。但两种格式都做,多花了他们好几个星期,赶起工来很麻烦。他认为,制片商会更加乐意发行的影片只需一个版本。
看来,虽然争论仍然会持续,但吃一堑长一智,业界已经从过往的经历中学会了一条:尽快达成共识,制定一种格式一个标准。
小资料
巴可Auro系统
自2012年被《红色机尾》首次采用以来,已有《克鲁德一家》等8部影片采用,更有17部准备采用,包括即将上映的《极速蜗牛》和《极乐空间》,这2部同时采用杜比全景声。巴可统计迄今全球有67家电影院安装了Auro系统。
2012年梦工厂动画公司承诺未来所有的影片都将以Auro来发行,它还在其格伦德尔总部的康帕尼尔影院和混音棚里安装了Auro的音响系统。
CinemaCon上还传出一些消息,一个是美国第五大的连锁影院马科斯电影院宣布将采用Auro音响在洛杉矶打造UltraScreen?巨幕影厅,而为了推动Auto系统的普及,巴可还宣布与CSI租赁公司合作,为有意安装Auro沉浸音响系统的影院提供融资服务,无需首付。
杜比全景声
自2012年6月迪士尼·皮克斯的《勇敢传说》首次采纳,迄今已有约40部已经放映和即将放映的电影采纳,包括中国的《大上海》、《血滴子》和《1942》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勇敢传说》更荣膺奥斯卡奖。据悉,《变形金刚4》、《哥斯拉》和《星际迷航:暗黑无界》等也将采用全景声发行。至于安装了全景声系统的银幕全球则在一百块上下,后期制作设施则有20多间,包括福克斯电影的查纳可剧院和迪斯尼的Stage A。
CinemaCon期间,万达院线宣布已选择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作为其X-Land巨幕影厅的标准音频系统,并计划为目前及未来所有的X-Land巨幕影厅配备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万达计划将把2013年7月开业的重庆万州万达影城X-Land巨幕影厅打造成为首家采用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的X-Land巨幕影厅,并计划在2013年底前为至少6个 X-Land巨幕影厅配备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
1.《极乐空间》将采用巴可Auro11.1发行,图片来自哥伦比亚公司
2.《变形金刚4》将采用杜比全景声发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杜比、DTS和索尼三种音响格式互不兼容,各行其道,让电影界深受其害。为避免类似事态的重演,今年2月美国影院业主协会(NATO)和欧洲国际电影院联盟(UNIC)从自身利益出发,联手发布关于电影院沉浸式音响技术的要求,旨在确保不管电影院自身选择何种音响系统,都必须能够播放制片商发行影片所用的沉浸声音响,而这一要求将适用于所有音响系统开发商。
争执不下
在最近召开的拉斯维加斯CinemaCon上,除了3D、高帧频、激光光源、动态影院等热点之外,这也成了展会期间最具争议性的话题,而两大阵营更是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的直接交锋。巴可和DTS站在一条战线里,支持开放格式MDA(Multi Dimension Audio,多维度音频技术),而杜比则另执一端,坚称这样的选择无法保证一致的播放。
3D沉浸式音响自从一推出就吸引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市场上基本上就剩下巴可和杜比两大竞争对手:巴可在全力开发和推广Auro 11.1系统,而杜比则是全景声的始作俑者和推动力。
在展会期间的音响专家对话会上,巴可和DTS联手宣布,两家都支持一种拟议中的基于沉浸对象的开放式音响格式,以满足NATO/UNIC的要求,从而保证电影院选择平台的自由,确保其无论选择何种3D音响系统均能出色播放任何电影。他们提供的建议是DTS的MDA——一种开放式对象基存档和中介格式。DTS的约翰·克劳格表示:“我们听够了每个制片商都在抱怨多格式混音在财务上根本无法持久。我们期望找到一种共同的工作流程和共同的交付格式。”
不过杜比却不以为然。杜比电影院高级总监麦特·库森强调需要控制好艺术表演的录制和复制过程。NATO的指标建议分开,那就会丢掉对最终体验质量和一致性的控制。“行业需要标准,某些部分需要开放,而另一部分需要封闭。”
库森进一步披露,杜比支持开放的部分包括数据打包、保密、码流协议和声像同步等,但原创意图如何录制和还音需要紧密配合,而杜比开发出全景声就是希望能控制好这部分的流程。他认为,“这是行业和观众体验的最佳利益所在,也是保证一致回放的唯一可行方式。如果只是指定一种文件格式,但却不指定音箱配置或还音方法,那是在给行业帮倒忙。”
对此,巴可商务战略开发高级总监布莱恩·克雷普尔的回应是,电影院的配置总是千差万别的,巴可相信其所建议的工作流程足以保证一致还音的效果。他说:“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基于标准的做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DTS开发的MDA平台同时支持声道和音频对象,适应任意音箱数量和配置。录制阶段,可以通过为音频对象设定特定的X、Y、Z三维坐标来描述位置,从而将声音导向到整个录音空间,实现与电影画面一致的高度逼真的声场定位。DTS公司战略及发展高级总监约翰·克劳格表示,DTS“致力于研发和通过不受格式约束的解决方案,实现3D音响内容的通用制作、传输与播放。跟巴可一样,我们整个的做法都是基于兼容并蓄、而非独占排他的理念,目的是要鼓励制片商能制作更多的沉浸音响影片,同时便利影院以最好的条件来放映。其实,DTS并不提供影院3D音响系统,但知情者透露,DTS的介入是在布局家用音响市场。如果MDA格式能被采纳,那DTS在家用音响市场无疑会受益。
SMPTE有所作为
巴可和DTS似乎从全球最权威的视音频标准机构SMPTE处得到某种呼应。SMPTE成立的专门探讨电影数字音响系统的技术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数字音响制作与发行执行总监的布莱恩·维沙就披露,SMPTE正在研发共同的文件格式,而MDA可以作为一个好的起点;不过他也指出,要满足行业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沉浸音响标准双方争执不下,SMPTE更在紧锣密鼓地大力研究,它的电影数字音响系统的技术委员会聚集了所有的利害相关方,已经召开多次会议商讨如何制定新的标准,既要解决把沉浸音响内容有机整合进新的标准,还要考虑到如何确保影院体验的一致效果。
为此,维沙就敦促制片商和放映商为了普及沉浸音响的共同目标,联手推动共同标准的尽早制定。他还透露,SMPTE的初期研究可能会在六、七月的时候完成,然后会花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来开发共同文件格式,或许还要一年的时间来将其落实到制作工作流程和电影院。
行业现实
数字化技术浪潮正在不断完善观影体验,全球75-80%的银幕系统都已经数字化,在美国数字化率估计已达85%,在亚洲和欧洲的某些市场,数字化更是已经接近100%。然而高数字化率并不意味着数字化过程的终结,由于数字技术的潜力巨大,数字化引擎还在带来更多的革新。
数字化改造的费用不菲,每块银幕大概在7、8万美金,而只有小部分可以用制片商补贴的虚拟洗印费冲抵,除了有可能放映球赛和音乐会之类的替代内容,似乎就只有靠3D了。3D在《阿凡达》成功之后,确实为影院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少年派的漂流》也燃起了更多人对生活类3D影片的兴趣,但部分3D影片的粗制滥造,包括一窝蜂地转制3D,也伤害了观众的3D观看欲望。过去18个月里,美国票房收入就因此而有所下降,好在中国、俄国等国际市场,观众对3D的热情依然高涨。
3D音响技术仍属新事物,根据设备档次、影院规模和其他参数,安装费用少则5万美金,多则20万或更多。当前,许多影院还在消化数字化的影响和后果,在这种情形下,对技术提供商兜售的新玩意儿,是装还是不装,或者说什么时候装,影院老板们对其有限的预算,当然要精打细算了。 跟一切新事物一样,千差万别的电影院,肯定有抢吃螃蟹的,也有随大流的。这从本刊对全国各地影院经理人的采访中,就可以管窥一二。而巴可的克雷普尔就笃信,影院老板会打开钱包购买新技术,因为他们“渴望把人们不断吸引进电影院,而不是窝在家里看iPad的手段。”
一种格式
CinemaCon成了沉浸音响的集思广益的场所,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整个产业链都加入了探讨。马科斯影院放映技术总监马克·科林斯就在音响专家对话会上表示:“我们有时收到12种不同的数字电影数据包,包括3D和不同照明亮度。我们期待一个音响的共同标准。”
尽管沉浸音响是大型影院“下一步”的必由之路,但他相信电影院老板还是看到的是“可观的成本”,因此标准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项长期投资。”
而导演山姆·雷米也出现在制片人的对话中,他的《魔境仙踪》同时采用了巴可Auro和杜比全景声。他认为两种系统都很优秀,非常希望能被安装进电影院,但指望这种声音维度进入家庭系统还为时尚早。但他也提醒制片厂要注意,制作多格式的沉浸声,额外时间投入要算好。“要做不同混音,保证跨越不同格式的质量相当复杂。希望不久就会出现一个标准,淘汰掉双声道和5.1。”
奥斯卡三度获奖者理查德·金监制了梦幻工厂《极速蜗牛》的音响,这部动画片也是制作了Auro 11.1和全景声两种格式。他认为沉浸音响对某些电影很棒,家庭影院无法望其项背。但两种格式都做,多花了他们好几个星期,赶起工来很麻烦。他认为,制片商会更加乐意发行的影片只需一个版本。
看来,虽然争论仍然会持续,但吃一堑长一智,业界已经从过往的经历中学会了一条:尽快达成共识,制定一种格式一个标准。
小资料
巴可Auro系统
自2012年被《红色机尾》首次采用以来,已有《克鲁德一家》等8部影片采用,更有17部准备采用,包括即将上映的《极速蜗牛》和《极乐空间》,这2部同时采用杜比全景声。巴可统计迄今全球有67家电影院安装了Auro系统。
2012年梦工厂动画公司承诺未来所有的影片都将以Auro来发行,它还在其格伦德尔总部的康帕尼尔影院和混音棚里安装了Auro的音响系统。
CinemaCon上还传出一些消息,一个是美国第五大的连锁影院马科斯电影院宣布将采用Auro音响在洛杉矶打造UltraScreen?巨幕影厅,而为了推动Auto系统的普及,巴可还宣布与CSI租赁公司合作,为有意安装Auro沉浸音响系统的影院提供融资服务,无需首付。
杜比全景声
自2012年6月迪士尼·皮克斯的《勇敢传说》首次采纳,迄今已有约40部已经放映和即将放映的电影采纳,包括中国的《大上海》、《血滴子》和《1942》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勇敢传说》更荣膺奥斯卡奖。据悉,《变形金刚4》、《哥斯拉》和《星际迷航:暗黑无界》等也将采用全景声发行。至于安装了全景声系统的银幕全球则在一百块上下,后期制作设施则有20多间,包括福克斯电影的查纳可剧院和迪斯尼的Stage A。
CinemaCon期间,万达院线宣布已选择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作为其X-Land巨幕影厅的标准音频系统,并计划为目前及未来所有的X-Land巨幕影厅配备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万达计划将把2013年7月开业的重庆万州万达影城X-Land巨幕影厅打造成为首家采用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的X-Land巨幕影厅,并计划在2013年底前为至少6个 X-Land巨幕影厅配备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