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防治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述中职校园欺凌以及防治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从健全防治校园欺凌的运行机制、重视防治校园欺凌的课堂渗融、加强防治校园欺凌的心理干预、搭建防治校园欺凌的宣教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防治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14-02
  为了了解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现状以及防治对策,本次调研先后到广西区内三所中职学校与德育专家进行座谈交流,得到了宝贵的调研意见。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数据翔实可靠问卷,为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83份,收回有效问卷883份,有效率达100%。现将各个学校的调研意见和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中职校园欺凌的现状
  (一)中职校园欺凌形势不乐观
  在调研时了解到,所调研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其中,个别学校曾经出现比较严重的校园欺凌频发时期,该校多次发生欺凌者故意伤人的严重欺凌事件,欺凌者的行为涉嫌违法,超出了校园管理的范围,该校常常采取报警的方式进行处理。据当地派出所反映,该校的校园欺凌报警率曾经占当地镇派出所当年报警率的25%,是当地报警率最高的单位学校。
  在调查 “您是否遭遇过、看到过或听说过校园欺凌”的问题中,30.24%的中职生遭遇或看到过校园欺凌;在“您身边出现校园欺凌的现象多吗”的调查中,3.62%的中职生表示经常发生,27.97%的中职生表示偶尔发生。
  综合以上两个调查问题的数据,我们了解到约30%的中职生处在发生校园欺凌的环境中,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3个人会经历或者看到校园欺凌,少部分中职生处在校园欺凌频繁发生的环境里,这样的比例堪忧。可知,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整体形势仍不乐观。
  (二)中职校园欺凌具有暴力性
  在调研的学校中,校园欺凌往往伴随暴力行为,存在学生不同程度的受伤现象。在欺凌过程中,受欺凌的学生身体受伤,头破血流紧急送医缝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在调查问卷“您或您的同学遭遇过以下校园欺凌吗”的问题中,34.54%的中职生曾遇到“被同学故意损坏物品”,16.19%的中职生遭遇过“校内或校外被同学围攻、恐吓、殴打、虐待”,12.23%的中职生曾遇到“校内或校外被同学拦截、强行索要财物”。
  结合调研意见和以上三组数据来看,在中职生所遭遇到的校园欺凌中,有62.96%的欺凌行为具有暴力性、危险性,手段极其残忍,过程令人惊恐。
  (三)中职校园欺凌具有群体性
  在调研中发现,校园欺凌群体性的事件居多。由于学生生源地不同,部分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学生比较容易拉帮结派,形成“老乡派”群体,对其他地区的同学产生排斥和挑衅滋事的行为。结成团伙的学生在欺凌过程中助长了欺凌的胆量及势头,欺凌的程度比较深,被欺凌者也有结派报复的可能,最终形成打群架。
  (四)中职校园欺凌具有隐蔽性
  据了解,校园欺凌常常由小事引起,因学生矛盾处于前期小摩擦状态时,且某些欺凌行为发生在宿舍内、厕所内等较封闭的场所,往往没有引起学生管理部门的注意。部分受欺凌的学生由于受惊害怕,或感觉到没有面子,没有第一时间求助。校园欺凌的隐蔽性,增加了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事前干预的难度。
  二、中职防治校园欺凌的现状
  (一)缺乏根本的防治校园欺凌运行机制
  所调研的学校都没有建立防治校园欺凌的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首先,在学生管理部门中,没有成立专门的防治校园欺凌的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落实不到位,导致校园欺凌的监管处于责任不明的状态;其次,没有制定相关的防治校园欺凌的制度方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校园欺凌的事前防御措施,缺乏成熟的、可参考的校园欺凌的事后处理流程和方法,导致在面对突发的、暴力性的校园欺凌时,部分学校的处置程序不够明确规范、处理方法随机应急。缺乏根本的防治机制,犹如缺了行动指挥棒,最终影响欺凌事件的处理效果。
  (二)缺乏渗融的防治校园欺凌德育课堂
  不管是开展法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来进行防治校园欺凌,德育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渗透平台。然而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各个学校都没有充分利用德育课堂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在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例,没有将校园里的欺凌行为与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学生意识不到校园里的欺凌行为也有可能触犯法律,也没有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此外,调研的学校并未开设德育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没有通过德育课堂对学生开展防治校园欺凌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调查问题“您认为校园欺凌的原因有哪些”中,69.88%的学生选择了“学生缺乏心理指导与法治教育”,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认为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不足是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而德育课堂恰恰是弥补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重要途徑。   综上所述,在防治校园欺凌的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失了课堂教学这一重要平台,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渗透融合,导致法治教育深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全面。
  (三)缺乏全面的防治校园欺凌心理干预
  从受欺凌学生方面来看,心理咨询师反映存在学生不主动求助、学校缺乏长期跟踪辅导的现象。部分学校存在隐蔽性的校园欺凌事件,但是因受欺凌产生心理问题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学生较少。此外,学校对于严重的欺凌事件的受欺凌者也没有进行长期的跟踪辅导。当校园欺凌发生后,班主任及心理咨询师当时对受欺凌者进行了思想工作及心理疏导,学生接受到短期的、次数有限的心理帮助,心理干预效果不理想。
  从欺凌倾向的学生方面来看,在调查“如果有同学请您去参加校园欺凌,您会参加吗”的问题中,12.34%的学生选择了对参与校园欺凌行为并不否定的态度,分别有2.27%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参加,2.49%的学生看情况参加,7.5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说明12.35%的学生存在着欺凌倾向,学生心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综合以上的调查结果,各个学校需要更加注重校园欺凌的心理干预,不仅要对受欺凌者进行心理干预,及时有效地缓解受欺凌者的心理困扰,还需要将干预的覆盖面铺设到有欺凌倾向的学生当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四)缺乏专门的防治校园欺凌宣教平台
  经了解,在防治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平台方面,各个学校还处于空白阶段。学校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均没有体现防治校园欺凌的信息。学生获取杜绝校园欺凌信息大部分是来自主题班会和日常班级管理,唯有个别学校将防治校园欺凌的内容展示在校园公告栏内,信息传播途径比较有限。缺乏专门的信息化宣教平台,犹如缺失了防治校园欺凌的发声喉舌。
  三、中职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探讨
  (一)健全防治校园欺凌的运行机制
  健全的防治校园欺凌的运行机制是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首先,应成立專门的防治校园欺凌的工作指挥组,确定工作组的总负责人,责任落实到位;其次,下属的小组可以包括处理小组、安全组、心理干预组和德育活动组,明确各个小组的工作职责分工,使校园欺凌在事前事后都得到高效的“防”与“治”。处理小组主要负责制止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调查、处分、联系家长,甚至是报警等后续工作。安全组主要是校内巡逻以及加强校园周边安全,以防学校附近发生欺凌事件。心理干预组则主要包括开展心理测试、心理辅导跟踪、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德育活动组主要是负责开展德育活动,达到法治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最后,将该防治机制正常运行起来,制度上墙,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公布校园欺凌的求助方式。使学生管理部门解决欺凌问题时有本可依,有规可循;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及时反应、求助。同时,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起到震慑的作用。通过形成防治校园欺凌的长效机制,能够极大地帮助防治校园欺凌的工作得以有序进行,有效遏制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重视防治校园欺凌的课堂渗融
  首先,建设德育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精品课程,开发防治校园欺凌的系列教学资源。收集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校园欺凌事件作为教学的典型案例,并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法律知识点与校园欺凌进行充分融合教授,如“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责任”等教学知识点。制作防治校园欺凌的微课、课件、教学设计,制作活动体验页,组织学生进行防治校园欺凌的投票、调查等课后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堂的法律学习,能将课堂上所学运用到现实中,以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保护自己。其次,落实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固定课时,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该门课程让学生学会调整不良情绪,正确面对校园欺凌。综上所述,通过将防治校园欺凌与德育课堂渗透融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防治校园欺凌的效果。
  (三)加强防治校园欺凌的心理干预
  一是完善心理辅导的条件。良好的心理辅导条件包括完备的心理辅导硬件和时间充沛的心理咨询师。完善防治校园欺凌的心理辅导硬件,正常开放心理咨询室,购买情绪宣泄的解压器材,以供学生进行情绪排解。另外,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可以让德育教师参与到心理辅导师的行列当中,由德育教师分担部分简单的校园欺凌心理辅导工作。二是实现长效的跟踪辅导。通过心理测试以及联合排查摸索,锁定需要进行长期辅导的对象,建立受欺凌学生的长期辅导档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及时跟进,记录学生每次接受心理辅导后的状态。通过长期的心理干预辅导,使学生逐渐摆脱心理困扰,走出受欺凌的阴影。
  (四)搭建防治校园欺凌的宣教平台
  在信息化的校园里,可以通过搭建防治校园欺凌的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公众号日常推送防治校园欺凌的文章视频,学生花几分钟浏览校园欺凌的案例视频文章,播放心理健康微课,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完成调查问卷等。微信公众号可以分版块进行内容推送,如分为社会视野,推送近期热议的校园欺凌事件或者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校园文化版块推送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德育活动新闻,还有心理咨询室的相关信息;学习共享版块可以推送心理健康微课、防治校园欺凌微课和调查问卷等内容。微信公众号操作简单,受欢迎程度广,是非常高效的宣传教育平台。学生日常闲暇时间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通过信息化、碎片化的方式,将防治校园欺凌的意识浸润到学生生活当中。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德育视角下,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XZZJG2019A037)。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学校育人模式也出现了根本性改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十年发展,在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具备一定规模,尤其是以“
[摘 要] 为探索中职校“三全育人”模式运行方法,辅助学校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对“三全育人”模式进行了解读,然后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方面提出了运行建议。为保证模式维持高效运行,分析了组织、管理、沟通等保障机制建立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中职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升。  [关 键 词] 中职校;“三全育人”模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就使得各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建筑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对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中华茶文化中的“茶道”,而后发展成中华茶文化的核心,其主要突出一个“和”字.历代茶人把“和”作为茶媒介,行茶事茶则以“和”为美,
编者按:美国华裔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邱彰博士一直从事旅美华人的历史研究,2016 年出版了《Herstory: The Legal History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她的历史)》,2020年出版了《Herstory 2: The Legal History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她的历史2)》。两本书分别记载了1852年至2012年35个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来,无论是网络信息技术还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都已经有了较大突破,受此影响,各种类型的短视频不断涌现,这一新型媒体产物对中职学生有较大吸引力,而如何借助短视频实施有效教学,则是中职阶段教育人员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现以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为例,具体说明短视频应用的优势、制作策略以及实施流程,希望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的缺憾,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及教育教学质量,帮助中职学校学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增高。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专家在对非遗学堂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这导致传统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与社会脱节。因此,以“侗寨·五娘”的非遗学堂为例,站在产教融合的角度探讨职业学校与地方有关部门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互动,从而将非遗盘活,进而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詞] 产教融合;侗寨·五娘;非遗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也是一种职业态度、职业品质,对于面向社会发展的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在企业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断提出新要求的新形势下,满足现代制造业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学校顺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在电工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的开展,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增强整个课程实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阐述中
[摘 要]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以及运用能够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带来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这种思想具有推动社会生产、保障民生、加强道德培养等特点。在培养具备较强能力以及较高素质人才方面,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介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及运用策略。  [关 键 词] 新时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摘 要] 在国家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备受重视的当下,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正日渐凸显。因此,以广州市技工院校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广州市技师学院为例进行实践探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技工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而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育实践活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地方司法系统对于学校,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法治教育给予的关注和提供的协助还远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