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是以主题为依托的组文阅读形式,也是一个独立的蒙语文知识学习模块。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群文阅读不仅摆脱了蒙语文教科书的框架束缚,推动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改进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蒙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蒙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尽管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来说,由于学生阅读的群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的将所阅读的文章、图片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这种不自觉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理解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
群文阅读的内涵是根据主题扩展阅读内容,因此在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随着学段的提升,蒙语文课程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可以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篇目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方便学生适应高阶段的蒙语文学习。
(三)改进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由于词汇量有限,在课堂上时常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来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殊不知这样不仅会对声带发育产生影响,还会导致部分学生不朗读就无法阅读。然而在群文阅读模式中,由于涉及的文章篇目很多,篇幅也相对较长,因此不适合采用大声朗读的阅读方式,这样就会倒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逐渐放弃大声朗读的阅读习惯,慢慢养成默读的习惯。学生阅读方法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适应高年级蒙语文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作用。
二、群文阅读构建小学蒙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策略
(一)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小学蒙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蒙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蒙语文时,通读全篇并不能很好地接收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对于他们而言阅读就是将这些文字“过过”脑子,并不能引起深入了解的兴趣,长此以往这些阅读就是单纯的“读读而已”,学生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更不要再提及如何感兴趣了,我们都明白兴趣的“力量”,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草原》這篇课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通过学习课本能够激发让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课文中的草原既美丽又热情,作者在描写草原时措辞用句十分优美,在描写草原德尔“绿”时,通过简单的“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一望无际碧色连天的草原美景,再加上一旦有“乱入”的羊群在草原上不论它们在哪都跟碧绿的草原映衬着,像点缀一般,文中用“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就将这样的景象描述给我们,让人身临其境。群文阅读实现了网络阅读与书籍阅读的有机整合,所以学生不用太费力气就能够阅读大量的文章,这种独特的价值使得我们的蒙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轻松有趣的阅读课堂中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网络阅读和书籍阅读两种模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阅读模式不会产生厌烦感反而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小学蒙语文阅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小学蒙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蒙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是最直接的“感受者”,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群文阅读在小学蒙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并且建立了立体紧凑的阅读课堂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这样有趣的课堂上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样的人文滋养中,教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凝练其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的学习中,关于丝绸之路对于中国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文中优美的句子深入学习了解,教师还可以从课外找出丝绸之路的相关故事和背景,将这些资料放在一起和教材课文同步,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大胆交流分享,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跟其他同学讲出自己对丝绸之路的“所见所闻”,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视野,以“丝绸之路”作为此次学习的主要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外的知识扩展相对应,整合课内外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其中的特别之处在哪里,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学习课外知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伟大的路”的含义,然后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详细“琢磨”一下这句话的深意。课文中关于“丝绸之路”的描写篇幅相对于课外的资料较少,但还是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课文中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能看到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子的,张骞出使西域,安息国将军热情地迎接中国使者然后双方交换礼物,这当中张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次出使西域的贡献和经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一谈,教师要敢于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从而打造高效率的小学蒙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周雅.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蒙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91-292.
[2]张洪高,毕珊萍. 我国小学蒙语文群文阅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0—2019年核心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J]. 临沂大学学报,2021,43(01):115-123.
关键词:小学蒙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尽管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来说,由于学生阅读的群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的将所阅读的文章、图片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这种不自觉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理解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
群文阅读的内涵是根据主题扩展阅读内容,因此在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随着学段的提升,蒙语文课程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可以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篇目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方便学生适应高阶段的蒙语文学习。
(三)改进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由于词汇量有限,在课堂上时常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来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殊不知这样不仅会对声带发育产生影响,还会导致部分学生不朗读就无法阅读。然而在群文阅读模式中,由于涉及的文章篇目很多,篇幅也相对较长,因此不适合采用大声朗读的阅读方式,这样就会倒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逐渐放弃大声朗读的阅读习惯,慢慢养成默读的习惯。学生阅读方法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适应高年级蒙语文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作用。
二、群文阅读构建小学蒙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策略
(一)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小学蒙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蒙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蒙语文时,通读全篇并不能很好地接收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对于他们而言阅读就是将这些文字“过过”脑子,并不能引起深入了解的兴趣,长此以往这些阅读就是单纯的“读读而已”,学生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更不要再提及如何感兴趣了,我们都明白兴趣的“力量”,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草原》這篇课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通过学习课本能够激发让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课文中的草原既美丽又热情,作者在描写草原时措辞用句十分优美,在描写草原德尔“绿”时,通过简单的“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一望无际碧色连天的草原美景,再加上一旦有“乱入”的羊群在草原上不论它们在哪都跟碧绿的草原映衬着,像点缀一般,文中用“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就将这样的景象描述给我们,让人身临其境。群文阅读实现了网络阅读与书籍阅读的有机整合,所以学生不用太费力气就能够阅读大量的文章,这种独特的价值使得我们的蒙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轻松有趣的阅读课堂中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网络阅读和书籍阅读两种模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阅读模式不会产生厌烦感反而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小学蒙语文阅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小学蒙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蒙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是最直接的“感受者”,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群文阅读在小学蒙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并且建立了立体紧凑的阅读课堂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这样有趣的课堂上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样的人文滋养中,教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凝练其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的学习中,关于丝绸之路对于中国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文中优美的句子深入学习了解,教师还可以从课外找出丝绸之路的相关故事和背景,将这些资料放在一起和教材课文同步,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大胆交流分享,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跟其他同学讲出自己对丝绸之路的“所见所闻”,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视野,以“丝绸之路”作为此次学习的主要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外的知识扩展相对应,整合课内外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其中的特别之处在哪里,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学习课外知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伟大的路”的含义,然后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详细“琢磨”一下这句话的深意。课文中关于“丝绸之路”的描写篇幅相对于课外的资料较少,但还是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课文中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能看到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子的,张骞出使西域,安息国将军热情地迎接中国使者然后双方交换礼物,这当中张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次出使西域的贡献和经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一谈,教师要敢于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从而打造高效率的小学蒙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周雅.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蒙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91-292.
[2]张洪高,毕珊萍. 我国小学蒙语文群文阅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0—2019年核心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J]. 临沂大学学报,2021,43(01):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