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歌德论战 文学批评
在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十分看重歌德本人及其作品,他们把歌德看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十分重视研究歌德,其中了解“歌德论战”各方观点是研究歌德的一个重要视角。1810年代开始的“歌德论战”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的必然,它受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客观条件和不同阶级派别不同的政治需求的主观条件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论战各方观点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同时也看到并肯定了论战各方关注现实政治、同情社会底层民众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歌德论战”的历史动因
从社会现实层面看,16世纪起,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有着不同程度的蔓延,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欧洲大地上反封建专制的革命之火也越烧越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相继爆发了反奥斯曼帝国的希腊革命、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等。德国经历三十年战争之后,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农奴制死灰复燃,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程,政治上四分五裂。
从思想意识层面看,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的展开。恩格斯曾说,“这个时代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是在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Ⅲ此时启蒙运动在德国传播,把解放思想、提倡自由、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诉求进一步扩展到意识形态领域,德国“狂飙突进”文学运动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发出了反对腐朽僵化的贵族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时代呼声。这一时期政治派别林立,不同的政治派别从自身利益出发,借助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为自己的政治思想发声。
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加之歌德文坛巨匠的地位和作品在国民中的接受程度,一时间评论歌德及其作品,成为论战各方表达自己态度、立场和评判标准的阵地。
二.马克思恩格斯评价“歌德论战”
根据时间先后,“歌德论战”各方的观点和立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以卡尔·路德维希·白尔尼和沃尔弗冈·门采尔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以普斯特库亨一格兰佐为代表的保守主义;以亨利希·海涅为代表的折中派;以卡尔·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
(一)论战各方观点
1.白尔尼和门采尔为代表的的自由主义
在艺术领域,白尔尼承认歌德是位艺术天才,但从政治立场出发,他认为歌德在解放战争期间,无视对法军的入侵,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救处于苦难的同胞,对资产阶级革命持怀疑态度,创作中缺乏自由主义的“倾向”。门采尔也是一位自由主义者,1819年在自办的刊物《德国文学》中,从艺术领域和政治领域全面批判歌德,认为在德意志争取民族自由与解放的伟大时代,歌德缺脱离现实、远离人民,躲在自己的文学天堂,高居魏玛大臣官职,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和审美享乐主义者。
2.以普斯特库亨一格兰佐为代表的保守主义
1812年新教路德派乡村牧师普斯特库亨模仿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写了同名作品,因与歌德的作品同时同名问世,被读者误以为“假冒的《漫游时代》”的作者正是歌德本人。普斯特库亨的作品充斥着宗教虔诚主义思想,他从宗教角度出发,认为歌德的作品没有宣传教义,没有可供阅读其作品的农民和教师学的东西,“把本性描写得那么赤裸裸,也不设法用宗教伦理来遮掩”。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刚为了追求知识和人类理性而把灵魂交给魔鬼,这意味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與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想体系彻底走向诀别,这一描写蕴含着歌德对教会蒙昧主义和神学权威的挑战。因此,普斯特库亨认为,歌德对民间故事《浮士德》的改编是不成功的,没有说明原本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即要对上帝保持虔敬之心否则魔鬼就会趁虚而入。
3.以海涅为代表的折中派
海涅既不赞同门采尔全面否定歌德的观点,也不赞同保守主义在宗教一道德立场看歌德。海涅明确表示:“歌德作为诗人,我从未攻击过,我攻击的只是他这个人。我从未指责过他的作品。”海涅并不质疑歌德的作品和艺术地位,在这一点上他与白尔尼的观点是一样的,他攻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歌德。现实中的歌德有意远离政治和革命,在面对其他批评家的指责时曾表示,诗人如果受政治思想影响,投身于某一个政党,那么他就不是诗人了,因为受到党派的政治思想影响,诗人的自由精神和公正的能力就会消失,会被政治思想蒙蔽双眼。由此可见,歌德倾向于美学优先立场,而海涅认为,以歌德为代表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站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希望文学不仅要承担艺术功能,应该更多的承担起关注现实、昭示未来的社会责任。
4.“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
“真正的社会主义”鼓吹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倡导“爱的王国”,用超阶级的博爱、仁爱来反对阶级斗争。因此它成为政府“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和“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在本质上代表德国小市民的利益。由此,“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借助文学作品、文学评论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使得“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卡尔·格律恩于1846年出版《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书,他没有歌颂歌德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而是刻意颂扬歌德的庸人习气,目的是利用歌德的弱点曲解其观点,以迎合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态度
恩格斯从白尔尼对歌德的苛责中看到了白尔尼对现实的担忧之情和迫切希望出现坚定不移、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众,希望塑造出刚毅果敢、积极作为的文学形象。但是恩格斯也表示,不必像“白尔尼和门采尔那样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因为处在德国鄙俗的社会氛围中,歌德难免沾染这种庸人气息,这是德国腐朽的社会现实对歌德及其作品的损害。
1836年马克思进入柏林大学后,接触到普斯特库亨的作品,针对普斯特库亨指责歌德的异教色彩和自由主义态度,为澄清宗教虔诚主义者对歌德的污蔑,作了题为《关于废话大师的最后一首讽刺短诗》,劝告普斯特库亨:“你还是去好好揉面,只做你的糕点吧”,因为在德语中,普斯特库亨(Pustkuchen)由pust(意为“吹气”、“喘气”)和kuchen(意为“蛋糕”、“糕点”)两个词构成。从马克思的短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普斯特库亨尖锐的讽刺。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海涅的斗争精神,常常引用海涅的诗歌和散文中辛辣的语言来阐明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在交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海涅的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也看到了海涅政治上的软弱性和思想上的空想性,对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和批评。
恩格斯专门写作了《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反对用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评价歌德和他的作品,澄清了格律恩对歌德的肆意歪曲。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以白尼尔、海涅为先驱的“青年德意志文学”和以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都热心关注社会问题,以文学为武器批判现实,从评论德国文坛巨匠歌德的观点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的需求,希望文学站在政治优先立场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看到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企图通过文学唤醒资产阶级行善,他们看到了现实中的不平等。但是未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因为他们脱离群众,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他们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本质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三.当代价值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文艺的重要讲话,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讨论。会议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其中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因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通过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严格把控艺术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促进文艺创作朝正确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一)理论价值
恩格斯在《卡尔·格律恩
在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十分看重歌德本人及其作品,他们把歌德看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十分重视研究歌德,其中了解“歌德论战”各方观点是研究歌德的一个重要视角。1810年代开始的“歌德论战”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的必然,它受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客观条件和不同阶级派别不同的政治需求的主观条件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论战各方观点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同时也看到并肯定了论战各方关注现实政治、同情社会底层民众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歌德论战”的历史动因
从社会现实层面看,16世纪起,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有着不同程度的蔓延,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欧洲大地上反封建专制的革命之火也越烧越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相继爆发了反奥斯曼帝国的希腊革命、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等。德国经历三十年战争之后,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农奴制死灰复燃,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程,政治上四分五裂。
从思想意识层面看,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的展开。恩格斯曾说,“这个时代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是在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Ⅲ此时启蒙运动在德国传播,把解放思想、提倡自由、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诉求进一步扩展到意识形态领域,德国“狂飙突进”文学运动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发出了反对腐朽僵化的贵族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时代呼声。这一时期政治派别林立,不同的政治派别从自身利益出发,借助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为自己的政治思想发声。
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加之歌德文坛巨匠的地位和作品在国民中的接受程度,一时间评论歌德及其作品,成为论战各方表达自己态度、立场和评判标准的阵地。
二.马克思恩格斯评价“歌德论战”
根据时间先后,“歌德论战”各方的观点和立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以卡尔·路德维希·白尔尼和沃尔弗冈·门采尔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以普斯特库亨一格兰佐为代表的保守主义;以亨利希·海涅为代表的折中派;以卡尔·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
(一)论战各方观点
1.白尔尼和门采尔为代表的的自由主义
在艺术领域,白尔尼承认歌德是位艺术天才,但从政治立场出发,他认为歌德在解放战争期间,无视对法军的入侵,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救处于苦难的同胞,对资产阶级革命持怀疑态度,创作中缺乏自由主义的“倾向”。门采尔也是一位自由主义者,1819年在自办的刊物《德国文学》中,从艺术领域和政治领域全面批判歌德,认为在德意志争取民族自由与解放的伟大时代,歌德缺脱离现实、远离人民,躲在自己的文学天堂,高居魏玛大臣官职,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和审美享乐主义者。
2.以普斯特库亨一格兰佐为代表的保守主义
1812年新教路德派乡村牧师普斯特库亨模仿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写了同名作品,因与歌德的作品同时同名问世,被读者误以为“假冒的《漫游时代》”的作者正是歌德本人。普斯特库亨的作品充斥着宗教虔诚主义思想,他从宗教角度出发,认为歌德的作品没有宣传教义,没有可供阅读其作品的农民和教师学的东西,“把本性描写得那么赤裸裸,也不设法用宗教伦理来遮掩”。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刚为了追求知识和人类理性而把灵魂交给魔鬼,这意味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與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想体系彻底走向诀别,这一描写蕴含着歌德对教会蒙昧主义和神学权威的挑战。因此,普斯特库亨认为,歌德对民间故事《浮士德》的改编是不成功的,没有说明原本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即要对上帝保持虔敬之心否则魔鬼就会趁虚而入。
3.以海涅为代表的折中派
海涅既不赞同门采尔全面否定歌德的观点,也不赞同保守主义在宗教一道德立场看歌德。海涅明确表示:“歌德作为诗人,我从未攻击过,我攻击的只是他这个人。我从未指责过他的作品。”海涅并不质疑歌德的作品和艺术地位,在这一点上他与白尔尼的观点是一样的,他攻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歌德。现实中的歌德有意远离政治和革命,在面对其他批评家的指责时曾表示,诗人如果受政治思想影响,投身于某一个政党,那么他就不是诗人了,因为受到党派的政治思想影响,诗人的自由精神和公正的能力就会消失,会被政治思想蒙蔽双眼。由此可见,歌德倾向于美学优先立场,而海涅认为,以歌德为代表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站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希望文学不仅要承担艺术功能,应该更多的承担起关注现实、昭示未来的社会责任。
4.“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
“真正的社会主义”鼓吹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倡导“爱的王国”,用超阶级的博爱、仁爱来反对阶级斗争。因此它成为政府“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和“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在本质上代表德国小市民的利益。由此,“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借助文学作品、文学评论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使得“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卡尔·格律恩于1846年出版《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书,他没有歌颂歌德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而是刻意颂扬歌德的庸人习气,目的是利用歌德的弱点曲解其观点,以迎合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态度
恩格斯从白尔尼对歌德的苛责中看到了白尔尼对现实的担忧之情和迫切希望出现坚定不移、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众,希望塑造出刚毅果敢、积极作为的文学形象。但是恩格斯也表示,不必像“白尔尼和门采尔那样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因为处在德国鄙俗的社会氛围中,歌德难免沾染这种庸人气息,这是德国腐朽的社会现实对歌德及其作品的损害。
1836年马克思进入柏林大学后,接触到普斯特库亨的作品,针对普斯特库亨指责歌德的异教色彩和自由主义态度,为澄清宗教虔诚主义者对歌德的污蔑,作了题为《关于废话大师的最后一首讽刺短诗》,劝告普斯特库亨:“你还是去好好揉面,只做你的糕点吧”,因为在德语中,普斯特库亨(Pustkuchen)由pust(意为“吹气”、“喘气”)和kuchen(意为“蛋糕”、“糕点”)两个词构成。从马克思的短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普斯特库亨尖锐的讽刺。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海涅的斗争精神,常常引用海涅的诗歌和散文中辛辣的语言来阐明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在交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海涅的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也看到了海涅政治上的软弱性和思想上的空想性,对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和批评。
恩格斯专门写作了《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反对用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评价歌德和他的作品,澄清了格律恩对歌德的肆意歪曲。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以白尼尔、海涅为先驱的“青年德意志文学”和以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都热心关注社会问题,以文学为武器批判现实,从评论德国文坛巨匠歌德的观点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的需求,希望文学站在政治优先立场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看到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企图通过文学唤醒资产阶级行善,他们看到了现实中的不平等。但是未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因为他们脱离群众,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他们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本质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三.当代价值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文艺的重要讲话,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讨论。会议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其中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因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通过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严格把控艺术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促进文艺创作朝正确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一)理论价值
恩格斯在《卡尔·格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