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纹用于瓷器装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晚期湖南长沙窑,其以褐、绿等色绘制的青釉高温釉下彩山水纹,“略具透视原理,如绘近景,有婀娜多姿的树木,苍劲古朴的山石,展翅飞翔的群鸟;绘中景,远山的树木变得小如米粒;绘远景,则远山点点,隐约浮现在万里江山之中。”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白地黑花山水纹,多采用白描技法,构图简约,开启了瓷绘文人画的新风尚。明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迅速发展,构图多样,笔法精妙,色分浓淡,既有版画的味道,又有文人画的气息,为清代瓷绘山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清代,瓷绘山水纹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尤以康、雍、乾时期最为繁盛,不仅工艺精益求精、品种丰富多样,且技法博采众长、时代风格鲜明,呈现出迷人风采,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就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山水游乐图笔筒就拍出了3484万港元的身价。
康熙青花分五彩
康熙时期,社会稳定,文化昌盛,海外贸易繁荣,瓷业也获得大发展。皇帝亲自过问窑业情况,委派官员到景德镇监督官窑生产。督陶官们出于对皇帝的衷心与负责,在生产一线“与工匠同其食息”,孜孜不倦地改进技术、创新品种,瓷绘山水纹佳作层出不穷。
青花山水纹,因采用云南珠明料绘制,发色艳丽青翠,色调莹澈明快,有“翠毛蓝”、“宝石蓝”等美誉。绘画技巧上有极大突破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分水”工艺精湛,即通过色调的浓淡变化,以一种青花色料绘出多种色阶,既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表达,又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与远近疏密,故有“五彩青花”之美誉;另一方面表现为“斧劈皴”绘画技法的纯熟运用,这一时期的山石多采用此法绘制,层次丰富,结构分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与传统水墨画“黑分五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康熙时期青花瓷绘山水纹瓷器产量很大,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量外销海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宫殿、官邸、豪宅内都有收藏便是最好的力证。它们往往与外销的龙泉窑青瓷、德化窑白瓷及日本的伊万里彩瓷摆置一处,共同用于室内装饰。这些山水纹瓷器作为当时外销欧洲的重要产品,除了造型雄伟的陈设瓷,还有许多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用器皿与整套餐具。造型虽是依据欧洲来样或订单进行生产,但纹样大多采用山水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散发出浓浓的东风韵味。
这一时期青花瓷绘山水纹的题材多为四季风光,构图为远山近水,后世评价“康窑山水似王石谷”。独钓寒江是康熙山水纹中常见内容,也是最具时代特色的康熙典型山水题材。所谓独钓寒江,即以江边独钓为内容。画面中的远景为奇峰叠嶂,古树参天,一群大雁正向天边飞去;近景为一老翁独钓寒江,江水正平缓地从老翁面前流淌而过,老翁站于江边低头垂钓,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绘画线条硬朗,布局丰满,层次分明,对远山、近水、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给人以悠远、清新、空灵之感,极富诗情画意。
康熙时期瓷绘山水纹,除了青花,还有五彩、釉里三彩及色釉描金等装饰品种。五彩山水纹也极具艺术水平,彩色丰富艳丽,色调鲜明透澈,线条刚劲有力,笔法精湛娴熟,风格华贵富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釉里三彩山水纹,是集中了青花、豆青和釉里红三种装饰于一身的综合装饰艺术,其以青花、豆青二色为主,釉里红在画面中起重要的陪衬作用,风格清新、淡雅,独具时代风格与特色。
雍正瓷绘格调高
雍正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仅有13年,但因皇帝的特殊品位与爱好,也促进了瓷绘艺术的新发展,出现了许多格调高雅、艺术品位极高的山水纹瓷器佳品。
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还新增粉彩、墨彩与广彩山水纹,并以后三者为主导。
青花山水纹,使用浙江上等青料绘制,发色幽静匀美,淡雅清丽。画风受当时流行因素影响,颇具四王的绘画风格。绘画技法主要采用“披麻皴”,颇具时代风格与特色。
墨彩山水纹,以墨彩和浅淡蓝色彩料为主,画面层次鲜明,充满文人画韵味,与当时绘画风格相表里,有些则直接模仿名画家的笔意。采用精细的画笔,直接绘制出墨彩山水纹,色调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极具水墨情趣与韵致。如在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仿木釉水墨山水笔筒,其画风与沈周的山水作品就有颇多相似之处,堪称雍正御窑的精品之作。
广彩山水纹,是随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而发展起来。当时欧洲很多国家都被允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就地购置广彩瓷器。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广彩瓷上的装饰图案中常见山水题材。广彩山水纹的绘画风格与同时期的雍正五彩、粉彩一致,并以宝塔重要元素,在构图上存有定式,即远处的高塔与近处的楼阁相呼应。用色方面多使用干大红、麻色,尤其是仅用麻色、西红或蓝彩等单色绘西洋风景,颇富欧洲风格。
乾隆山水融中西
乾隆时期,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瓷业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弘历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自称“文治武功”天下第一人,号称“十全皇帝”。故具有文人气息的山水纹瓷器的生产得到高度重视,达到鼎盛。
能工巧匠们生产了各类瓷绘山水纹瓷器,除了青花,流行粉彩、珐琅彩、墨彩、广彩、色釉描金等品种,真是无奇不有,瑰丽多彩。青花山水纹,仍采用浙料绘制,呈色纯正、鲜亮、稳定,纹饰层次清晰,重色者蓝中泛黑,亦颇具时代风采。
尤以粉彩山水纹为主导,不仅装饰范围扩大,造型丰富,技法独特多样,而且绘画水平高超,既从传统绘画艺术中寻找新的表现语言,又积极吸收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同时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装饰风格发挥至极致。我们看这一时期的许多瓷绘作品,除了精美的山水画面外,大多配有优美的诗句、秀丽的书法和精致的印章,几乎与传统绘画并无二致,仅仅就是载体不同而已。粉彩制品数量极大,仅以一件葫芦形壁瓶为代表,下腹部圆形开光内绘山水图:近处苍松翠柏倚山而立,亭台楼阁掩映其中;远处山峦若现,烟波浩渺,云雾缭绕,恰似人间仙境。整体绘画精细,笔意老道,颜色丰富,色调典雅,意境深远。上腹部圆形开光内,则以墨彩书乾隆御制《燕山八景》诗之“太液秋风”: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篷瀛。七言诗,隶体书法,十四字三行,落“御题”二字,钤“乾”白纹、“隆”朱纹方形二方章。作品结构讲究章法,运笔圆润稳健,融诗、书、印于一体,三者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具有独特的装饰韵味。描写了中南海太液池一带碧波荡漾,水天合一,令人心旷神怡,犹如仙境一般的美妙秋景。风格融汇历代名家笔意,画工细腻,既充满了文人诗意与美学境界,又显示出高超的瓷绘水平。
此外,这一时期的粉彩及广彩山水纹瓷器上,还多见楼阁图,风格写实,场景壮观。这一时期的粉彩山水纹,还往往融入了色釉、粉彩、金彩等多种装饰工艺,尤其是金彩的大量运用,使粉彩山水纹尽显皇家品质,呈现出高贵、典雅、华丽风格,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题材丰富,寓意吉祥的“海屋添筹”山水纹较为流行。其构图以仙鹤衔筹飞向海上仙山瑶台为核心,画面开阔,色彩丰富,寓意吉祥。据司马迁《史记》载:“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即蓬莱仙岛,后遂称仙人居住的地方为海屋。北宋苏轼《东坡志林》载:蓬莱仙岛上仙人比寿,互问年龄,其一说,沧海变桑田,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因筹在古代是指用竹、木制成的计数工具,故海屋添筹代表了延年增寿之意。也有传说为:海中有一楼,内贮世间每人寿数,用筹插在瓶中,每令仙鹤衔一筹添入瓶中,则可多活百年。由此便以“海屋添筹”寓祝长寿。
道光以后,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每况愈下,瓷绘山水纹也从繁盛的高峰逐渐走向衰落的低谷,不仅烧造数量大为骤缩,而且艺术水平明显下降,精品不多,乏善可陈。
总之,康、雍、乾三代的瓷绘山水纹,犹如瓷绘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绚丽多姿,令人赞叹。它代表着古代瓷绘山水纹艺术的最高峰,同时也对后世瓷绘山水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清代,瓷绘山水纹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尤以康、雍、乾时期最为繁盛,不仅工艺精益求精、品种丰富多样,且技法博采众长、时代风格鲜明,呈现出迷人风采,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就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山水游乐图笔筒就拍出了3484万港元的身价。
康熙青花分五彩
康熙时期,社会稳定,文化昌盛,海外贸易繁荣,瓷业也获得大发展。皇帝亲自过问窑业情况,委派官员到景德镇监督官窑生产。督陶官们出于对皇帝的衷心与负责,在生产一线“与工匠同其食息”,孜孜不倦地改进技术、创新品种,瓷绘山水纹佳作层出不穷。
青花山水纹,因采用云南珠明料绘制,发色艳丽青翠,色调莹澈明快,有“翠毛蓝”、“宝石蓝”等美誉。绘画技巧上有极大突破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分水”工艺精湛,即通过色调的浓淡变化,以一种青花色料绘出多种色阶,既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表达,又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与远近疏密,故有“五彩青花”之美誉;另一方面表现为“斧劈皴”绘画技法的纯熟运用,这一时期的山石多采用此法绘制,层次丰富,结构分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与传统水墨画“黑分五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康熙时期青花瓷绘山水纹瓷器产量很大,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量外销海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宫殿、官邸、豪宅内都有收藏便是最好的力证。它们往往与外销的龙泉窑青瓷、德化窑白瓷及日本的伊万里彩瓷摆置一处,共同用于室内装饰。这些山水纹瓷器作为当时外销欧洲的重要产品,除了造型雄伟的陈设瓷,还有许多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用器皿与整套餐具。造型虽是依据欧洲来样或订单进行生产,但纹样大多采用山水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散发出浓浓的东风韵味。
这一时期青花瓷绘山水纹的题材多为四季风光,构图为远山近水,后世评价“康窑山水似王石谷”。独钓寒江是康熙山水纹中常见内容,也是最具时代特色的康熙典型山水题材。所谓独钓寒江,即以江边独钓为内容。画面中的远景为奇峰叠嶂,古树参天,一群大雁正向天边飞去;近景为一老翁独钓寒江,江水正平缓地从老翁面前流淌而过,老翁站于江边低头垂钓,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绘画线条硬朗,布局丰满,层次分明,对远山、近水、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给人以悠远、清新、空灵之感,极富诗情画意。
康熙时期瓷绘山水纹,除了青花,还有五彩、釉里三彩及色釉描金等装饰品种。五彩山水纹也极具艺术水平,彩色丰富艳丽,色调鲜明透澈,线条刚劲有力,笔法精湛娴熟,风格华贵富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釉里三彩山水纹,是集中了青花、豆青和釉里红三种装饰于一身的综合装饰艺术,其以青花、豆青二色为主,釉里红在画面中起重要的陪衬作用,风格清新、淡雅,独具时代风格与特色。
雍正瓷绘格调高
雍正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仅有13年,但因皇帝的特殊品位与爱好,也促进了瓷绘艺术的新发展,出现了许多格调高雅、艺术品位极高的山水纹瓷器佳品。
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还新增粉彩、墨彩与广彩山水纹,并以后三者为主导。
青花山水纹,使用浙江上等青料绘制,发色幽静匀美,淡雅清丽。画风受当时流行因素影响,颇具四王的绘画风格。绘画技法主要采用“披麻皴”,颇具时代风格与特色。
墨彩山水纹,以墨彩和浅淡蓝色彩料为主,画面层次鲜明,充满文人画韵味,与当时绘画风格相表里,有些则直接模仿名画家的笔意。采用精细的画笔,直接绘制出墨彩山水纹,色调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极具水墨情趣与韵致。如在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仿木釉水墨山水笔筒,其画风与沈周的山水作品就有颇多相似之处,堪称雍正御窑的精品之作。
广彩山水纹,是随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而发展起来。当时欧洲很多国家都被允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就地购置广彩瓷器。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广彩瓷上的装饰图案中常见山水题材。广彩山水纹的绘画风格与同时期的雍正五彩、粉彩一致,并以宝塔重要元素,在构图上存有定式,即远处的高塔与近处的楼阁相呼应。用色方面多使用干大红、麻色,尤其是仅用麻色、西红或蓝彩等单色绘西洋风景,颇富欧洲风格。
乾隆山水融中西
乾隆时期,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瓷业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弘历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自称“文治武功”天下第一人,号称“十全皇帝”。故具有文人气息的山水纹瓷器的生产得到高度重视,达到鼎盛。
能工巧匠们生产了各类瓷绘山水纹瓷器,除了青花,流行粉彩、珐琅彩、墨彩、广彩、色釉描金等品种,真是无奇不有,瑰丽多彩。青花山水纹,仍采用浙料绘制,呈色纯正、鲜亮、稳定,纹饰层次清晰,重色者蓝中泛黑,亦颇具时代风采。
尤以粉彩山水纹为主导,不仅装饰范围扩大,造型丰富,技法独特多样,而且绘画水平高超,既从传统绘画艺术中寻找新的表现语言,又积极吸收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同时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装饰风格发挥至极致。我们看这一时期的许多瓷绘作品,除了精美的山水画面外,大多配有优美的诗句、秀丽的书法和精致的印章,几乎与传统绘画并无二致,仅仅就是载体不同而已。粉彩制品数量极大,仅以一件葫芦形壁瓶为代表,下腹部圆形开光内绘山水图:近处苍松翠柏倚山而立,亭台楼阁掩映其中;远处山峦若现,烟波浩渺,云雾缭绕,恰似人间仙境。整体绘画精细,笔意老道,颜色丰富,色调典雅,意境深远。上腹部圆形开光内,则以墨彩书乾隆御制《燕山八景》诗之“太液秋风”: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篷瀛。七言诗,隶体书法,十四字三行,落“御题”二字,钤“乾”白纹、“隆”朱纹方形二方章。作品结构讲究章法,运笔圆润稳健,融诗、书、印于一体,三者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具有独特的装饰韵味。描写了中南海太液池一带碧波荡漾,水天合一,令人心旷神怡,犹如仙境一般的美妙秋景。风格融汇历代名家笔意,画工细腻,既充满了文人诗意与美学境界,又显示出高超的瓷绘水平。
此外,这一时期的粉彩及广彩山水纹瓷器上,还多见楼阁图,风格写实,场景壮观。这一时期的粉彩山水纹,还往往融入了色釉、粉彩、金彩等多种装饰工艺,尤其是金彩的大量运用,使粉彩山水纹尽显皇家品质,呈现出高贵、典雅、华丽风格,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题材丰富,寓意吉祥的“海屋添筹”山水纹较为流行。其构图以仙鹤衔筹飞向海上仙山瑶台为核心,画面开阔,色彩丰富,寓意吉祥。据司马迁《史记》载:“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即蓬莱仙岛,后遂称仙人居住的地方为海屋。北宋苏轼《东坡志林》载:蓬莱仙岛上仙人比寿,互问年龄,其一说,沧海变桑田,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因筹在古代是指用竹、木制成的计数工具,故海屋添筹代表了延年增寿之意。也有传说为:海中有一楼,内贮世间每人寿数,用筹插在瓶中,每令仙鹤衔一筹添入瓶中,则可多活百年。由此便以“海屋添筹”寓祝长寿。
道光以后,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每况愈下,瓷绘山水纹也从繁盛的高峰逐渐走向衰落的低谷,不仅烧造数量大为骤缩,而且艺术水平明显下降,精品不多,乏善可陈。
总之,康、雍、乾三代的瓷绘山水纹,犹如瓷绘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绚丽多姿,令人赞叹。它代表着古代瓷绘山水纹艺术的最高峰,同时也对后世瓷绘山水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