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伦敦 邂逅远古遗珍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3日,位于英国伦敦的埃斯卡纳齐画廊将展出24件重要中国早期艺术品,再次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本次展览将展出一系列意义非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骨雕,全部来自私人名家收藏,充分展现了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000年)下至唐代(618年至907年)这2500年来华夏古典文明的璀璨精华。
  此次展览是埃斯卡纳齐自2003年以来,展出中国早期艺术品种类最为丰富的一次。展出藏品均传承有绪,其中的传承经历囊括不少19至20世纪的收藏大家,如文人罗振玉、Bernard Berenson、Adolphe Stoclet和Cunliffe 爵士;21世纪阶段的藏家则有思源堂和卡塔尔王族等。并且,许多展品于上个世纪曾参与过重要的博物馆展览,展览机构包括大英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巴黎橘园美术馆、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和威尼斯总督宫。
  本次将亮相的核心展品是一组高古青铜器。高古铜器自宋代首次出现古董收藏风潮以来,就一直是藏家们梦寐以求的珍品。展览的另一个亮点则是一件稀有的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至10世纪)高古青铜酒器,此器物曾展览于闻名艺术史的1954年威尼斯总督宫中国艺术展。此物为西周礼器的一件上乘之作,最初用于祭祀仪式,和其他形制的礼器被一起安置于祭坛上,铜尊内部刻有七字铭文。据文献记载,这件酒器曾属于据传拥有至少400件高古青铜器藏品的大藏家,同时也是晚清高官的潘祖荫(1830年至1890年)。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高古青铜酒器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尊形制完全相同,仅铭文不同,而后者广受关注,曾多次被报道。
  展览中,大多数艺术品饰以动物纹或包含动物主题,例如龙、熊、鸟类和其他兽类,其艺术表现形式或高度风格化,或呈写实主义。例如,在一件商代或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的青铜卣(酒具)上,可见高度抽象化的面具纹和兽纹。据记载,此件青铜器于 19 世纪为罗振玉私藏,其首次照片记录发表在1917年,几乎是距今一个世纪以前。
  展览中其他稀有珍贵的展品还包括:一件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铜鎏金龙首,此物应当是马车车辕的顶端装饰,前不久还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一件汉代(公元前 206 年至公元 220 年)铜鎏金熊像,镶嵌绿松石和玛瑙,此熊像应该曾用于支撑青铜器或家具的一角;以及一件唐代(618年至907年)玉雕站立人像,在1975年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里程碑式展览“中国各代玉石展”中曾亮相。另外一件更为神秘的展品是来自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商代(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的高古雕纹玉璧,其直径达到33厘米,而与其形制相似的玉璧很少能达到如此大小,而且此类型玉器的确切功能一直以来被学术界广泛讨论,但目前尚无定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同时,上期杂志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曾小俊的首场欧洲个人展览,将与这次的中国早期艺术品特展同期对外开放。而埃斯卡纳齐的这两场展览也是备受关注的第十九届伦敦亚洲艺术周(11月3日至11月12日)的一分子。
  TIPS链接
  展览地址:伦敦 克利福德街10号 埃斯卡纳齐画廊
  展览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9点半至晚5点半
  11月5日(周六) 早10点至晚5点
  11月6日(周日) 早10点至晚5点
  11月12日(周六) 早10点至下午1点
  11月19日(周六) 早10点至下午1点
其他文献
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堪称众多现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始祖。在于近日落幕的第47届巴塞尔艺术展上,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286家画廊带来了逾4000位重量级国际现当代艺术大师及新晋艺术家的作品,整体来看,画廊主们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即便只是在艺术展里随便看看也能感受到这一点。而纵观为期不到一周的展会,观众与买家们的热情度与这一可观的参展规模十分相称,这也让画廊主从动荡的市场形势中拾得了可贵的信心。  Ska
期刊
这里,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章奏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宴飨祈福的天伦之乐;曾见证两度垂帘听政的衰乱之象,曾听闻自强之路的戛然而止,更不幸地弹出了千年帝制的终止音符……  在紫禁城中,养心殿是清雍正朝以后的皇帝寝宫,也是皇帝日常政务活动的中心,对于今天来到故宫漫步的人而言,这里蕴藏着的帝王秘史独具诱惑力,令人浮想联翩。目前,养心殿正在进行大修,直到2020年,我们才能看到
期刊
赏画就像与人聊天,遇到高人的时候你尽管竖着耳朵去听,哪怕轮不上说一句话都是享受。王翚的《水村图》就是一幅令我仿佛聆听高人聊天的佳作。画作于康熙“己丑(1709年)春仲望后三日”,时年王翚七十八岁。78岁时的王翚身体很好,颐养故里,衣食无忧,画画无需像中青年时候那样常常是为名为利甚至为迎合达官贵人去作,而是一种近乎自娱自乐的随性表达,是“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苏东坡语)的心情抒发。早年缺啥,
期刊
上了点儿年纪的人都知道,曾几何时,那声熟悉的『磨剪子嘞,戗菜刀』已经很难听到;修钢笔、弹棉花、补碗、纳鞋底……多年前我们居家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和小物件,已经被岁月所洗刷。该留住的,该放手的,匠心需要『断舍离』。  当被都市的快节奏压迫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回归一种“慢生活”。有人说,慢生活是一种闲适,比如睡到自然醒,或者是“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笔者倒认为,这些只是表象
期刊
画像砖、画像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是古代为丧礼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秦统一巴蜀后、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得以在川传播。两汉时期,四川富庶而安定,画像砖在这里迅猛生长起来。它约始于西汉中后期,盛行于东汉,蜀汉时期仍存。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新繁出土的一批画像砖,是目前最早的画像砖发现记录。  两汉时期的四川社会安定、民生富庶,在“灵魂不死”、“事死如生”等观
期刊
编者按:在这组策划的尾声,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资深人士。“匠心”,不光只是从事艺术的人们才需要。只要你有一份职业,或者是忙于做某一件事,人人都应该将它置之心头,你说是吗?  艺术家不能有“匠气”  林明杰(《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  首先要厘清匠心的概念。如果匠心只是要求认认真真、呕心沥血、终其一生去传承、完善一种手艺,那么它与艺术家无关。因为对艺术家的要求要比此高得多!  现
期刊
师傅与徒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最为常见的称呼。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个徒弟半个儿』,师傅传授徒弟的,除了技艺,还有做人;而在徒弟眼中,光环之外的师傅,更多的是种亲近……称呼虽然很质朴,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匠心需要无私。  因为工作的缘故,笔者有幸拜访过几位曾与顾景舟先生联系紧密的现当代紫砂艺术家。尽管他们如今早已各有所成,创作屡屡被圈内人所称道,但只要提到顾老,回想起他对自己的
期刊
编者按:一幅以2.3亿元成交的《云中君和大司命》让傅抱石再次成为拍场焦点话题,与山水、高士、仕女等题材相比,他的历史人物题材更具有与古人息息相通的感情共鸣。可以说,他笔下的古人如史诗般魅力永恒,而在他的身上,也体现了无穷的诗人气质。  上世纪40年代以来,傅抱石以历史人物画知名画坛,或高人逸士,仙风道骨、气宇轩昂;或靓女美妇,面容光洁、妩媚艳丽,展现出高贵博雅的古朴气质。他的人物画追求“线性”,运
期刊
宋人的起居生活崇尚静雅,故瓷有汝哥诸名窑称雄至今。即便是胭脂香粉盒,也是美不胜收,极为讲究的。  脂粉天然  古代女子用脂粉来涂唇、抹面,先秦时就已十分盛行。从《楚辞》中“粉白黛黑,施芳泽只”一句,《淮南子》里“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之记载,皆可想见2000多年前女子妆容后的风姿该是如何美艳了。  据学者考证,汉代以前,古人用来涂唇的化妆品为朱砂。汉代刘熙《释
期刊
如今消夏,室内空调必不可少,室外只有求遮阳伞或者折扇了。但在古代,王孙公子除了把扇摇以外,还会从饮食起居等多方位开启“夏日模式”,竹席、竹榻、竹夫人、竹枕、瓷枕、冰块等用具会集体上线。而最为古人常用来制凉的当属竹制品。一因竹子内空心,导热系数比较低,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二因竹制品经济实惠、轻便耐用。  不过,古人服饰繁复,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袒膊露腿,所以对凉衣的需求也就只能诉诸翠竹,于是竹汗衫应运
期刊